糾結、焦慮、背叛、恐懼...聽起來好像不是一個旅行該有的狀態,但它們真真實實的發生了,發生在很多很多時刻,就如我上一篇文章寫到的那樣。
這次泰國行,并不像我為本次出行設定的旅行主題曲那樣“輕裝出行”,但我卻體會到了這首歌的歌詞:I found my freedom now.(如今的我終于自由)
再聽起這首歌,我不是感覺身心舒暢,而是想哭,是感慨、是慶幸、是驕傲,現在我想把它記錄下來并傳達給你,旅行不光是如很多博主那些挑選出一些快樂瞬間,而是充滿著很多孤獨時刻,但正是因為這些時刻,我們成長為了更好的我們。
聽著輕裝前行,迎著夕陽,我的航班起飛了,身邊大多都是一個家庭或者一對情侶,而我,雖然只有一個人,但我無比幸福,我知道我和我最親密的伙伴在一起——我自己。我將忠誠于我自己,我將緊密陪伴與我自己,我將一個人去享受我所期待的一切,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批判我、沒有人指責我、沒有人懷疑我、沒有人左右我、沒有人牽絆我。
落地曼谷素萬那普機場,一切都是新的,對遠方所有的幻想,在這一刻徹底具象化。身邊外國人含量劇增,我好像突然被“扔”了進來,我開始真實的意識到,我一個人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將在這里度過7天,不管經歷了什么,7天后我才能回去,我將真實、完整的暴露給這個新環境,接受它給予我的一切。
盡管我做了再多攻略,也有其中沒有提及的東西,哪怕是一個很小的細節,比如點哪里可以從泰文切換成英文,看不到如攻略中一模一樣的字眼、一模一樣的場景圖片,我就會開始恐慌,從曼谷機場(Suvarnabhumi)轉地鐵-換乘-曼谷中央火車站(krung the paphiwat)-進站,一路全是英文環境,我用蹩腳的英文尋求幫助,但泰國人英文也不好,他的理解是個問題、向我傳達是個問題、我接收多少也是個問題,那是我感受到的第一個孤獨時刻。
背著20斤的大包,我無力再走來走去,蹲坐在地上,算是擺爛,算是有70%的確信,我在我認為應該正確的地方等待火車進站,終于上車,幸運的是車上有中國人,向他們確認了是我要坐的那趟火車,終于塵埃落定,我也和對面的情侶聊了起來。
晚上,座位變成了臥鋪,所幸我蹲守n天搶到了下鋪(有窗),翻出枕頭毛毯、拉起簾子、看向窗外模糊的村莊、聽著音樂、大方的擺弄著我的錢,留出一點空隙可以有燈光照進來,可以觀察外面路過的旅客。我像躲在角落里的黑貓,沒有人看得到我,但我可以看到一切,這里是屬于我一個人的空間,屬于我一個人的安全時刻。
盡管沒有看到老式敞開的火車,沒有看到震撼的夕陽,但天邊那一抹不同于尋常的金色的云,已經給我的心里增加了很多色彩。如果用顏色來形容我此刻的心情,可能不是紅色、綠色、黃色那樣的鮮艷奪目,但它至少如我眼前的被子一樣是暗紅的,那是一種踏實的、安全的,是它能給我最大的熱烈。
清邁最先給我的快樂是來自乘坐突突車,坐在車尾,平靜的享受清邁村鎮的風景,能看到迎面駛來的當地人,我們偶爾對視,仿佛在那一瞬間進行了一場對話
“游客吧”
“是啊,這車還挺好玩的”
“還是摩托車方便,我們這邊人都騎摩托出行”
“可惜我不會啊!坐這車也行吧,吹吹風,挺好玩的,我這大包背起來也怪沉的”
“嗯,你這不拿行李箱也挺好,方便”
“是啊,您去哪兒”
“不說了,我得拐彎了”
距離check in(入住)還有一段時間,我隨便走走,看到了一顆巨型的古樹,不知道它存在這里多久了呢,好大好大好有年代感。我現在越發覺得,經歷過時間考驗下的一切都如此動人,能看出歲月的痕跡,歷經滄傷,他依然存在。
住的青旅環境好像書本中的“奶奶家”,風扇、書柜、映入眼簾的綠色,想念在普吉島溫熱的空氣里,剛洗完澡坐在沙發上、吹著風扇,感受清爽、干凈的氣息,仿佛自己出的汗都是香香的。
我被梓茵和她的男朋友撿著一起玩,出行、目的地都不用我操心,全程體驗了一次P人的快樂。第二天的行程我是臨時加入,梓茵問了我想不想去清邁周邊的黏黏瀑布,我:“OK,30min后可以出發”。雖然并不完全知道那是啥,無所謂,去唄,我喜歡郊區,我喜歡綠色
但是清邁的綠色有點太干凈了,野豬吃不了細糠,那種干凈讓我覺得有點不真實(雖然他是真的)。
我更喜歡路上遇到的這種泥土地,那種棕紅色和綠色的沖突感、毛坯感,我還沒找到一個很好的解釋,關于我為什么喜歡毛坯感。
下雨了,我一瘸一拐的(狠狠地摔了一跤)跟大家進棚子里吃飯,點完餐,突然不知道被什么東西召喚,我沖進了雨里、向遠山跑去。那些山看起來和北京房山、門頭溝沒什么差別,那是一片很平常、很無聊、很熟悉的山,跑到了一片空地,我坐了下來,看著遠山、看著烏云、看著前方干爽的凳子被一點點的涂上顏色,我淋著雨,它觸碰到了我的皮膚,我真實的感受到了自然。遠離人群,沒有吵嚷的聲音,我前面空無一物,卻又真真實實的在發生著。這才是我喜歡的活動啊!我流淚了
真的很感謝梓茵的陪伴,在我最孤獨的時刻,能聽到她們的聲音,感受她們的熱情,體驗非常有當地特色的活動,我們一起度過了快樂的2天。分別時刻我跟梓茵說了一句話:寶寶也是要長大的,我要一個人去面對了,再見,祝你們旅行愉快,也祝我在沒有你的日子里,旅行順利。
成長第一步——學會打車。用Bolt(泰國打車軟件,優點是便宜且有摩托車可以選擇)叫了輛摩的,坐在摩托車后座上,享受著熱帶城市的晚風,享受摩托敞開的自由感,耳機里放著音樂,真希望這段路能再長一點。不用思考、不用計劃,只單純享受路上的景色,那是我難得的幸福時刻。
后來發生了我上一篇提到過的清邁洪水,我的摩的師傅 ,走街串巷,帶我躲開堵車和淹水路段,我順利的坐上飛機,晚上6點在一個雨夜,抵達普吉島。
這是一場未知之旅,一次意外行程,我對接下來幾天毫無計劃,不知道后面會不會像今天一樣下一整天雨呢。
第二天下沒下雨暫時不知道,當天我的心里下了一場瓢潑大雨。我住的青旅是一個混住,一個有著三個男生的四人間,是的,只有我一個女生,這三個男生里有一個黑哥、一個俄羅斯哥、一個我的下鋪中國常住小哥,我只能保持低功耗運行,看起來是一個平靜的狀態,這樣我才不至于大哭一場,因為讓我哭的還在后頭呢。
出門想去711買一瓶水,發現遍地(五步)一個大麻店,白人、黑人、少許的國人,在這個沙灘中心聚集地,我仿佛像剛從一所漏風的房子走出來又進入一條寒冷的街道,路上行人開懷大笑、聲色犬馬,卻沒有人在意我這個背著火柴的小姑娘(也謝謝沒有人在意,有人在意我更怕了)
吃了一頓冬陰功面,那口熱湯是我難得的慰藉,回到青旅簡單聊了兩句,謝謝門口姐姐給我的安全感,我對安全感的渴求已經到了能聽到女孩子的聲音就行,她也安慰我國外青旅就是這樣的,大平臺都是安全的,放心。
還要感謝第二位姐姐的建議,我也像她一樣爬上山去懸崖咖啡廳吃了個早飯,那是我此行第一次從確定的計劃中收獲目標感和完成目標的愉快感。
回來的路上,看到掉在地上的小花,我想那定是被昨夜風雨打落的,感慨在普吉島這樣一個處處美景的地方,也有如此凋零的事物,或許除了我這個毫無行程規劃的閑人,應該也沒人注意到一朵掉落的小花吧,可她開的那樣好啊!
住在海邊,總要下去走走吧,我開始慢慢接受我的新行程,在海邊,我給雅坤撥了個電話
“我好孤獨啊”
“我也是,最近身體不好,沒有旅行,在昆明看中醫吃藥來著”
“你知道嗎,我需要一直對抗這些孤獨時刻,很多時候我都懷疑自己,我不知道此行是否有意義,但是在跟你通話后,聽到了你的聲音,我覺得自己太棒了,我可以一個人面對一切困難,我確信自己一定能度過,因為我真的很強大,我有你們這些好朋友作為后盾,不管我在哪里,你們都認可我,相信我,你們與我同在”
在跟雅坤對話的過程中,我理清了自己,也找到了自己此行最大的意義:我其實不需要出國旅行,我想追求的并不是看多少新鮮的美景,而是與當地切實的發生連結,深入交流,與人也好,與自然也好。
我更能正視這次旅行了,我會盡量達到我想追求的狀態,但如果礙于語言和安全問題沒法體驗到,那么就享受美景,初體驗當地特色人文,也蠻好!
我的快樂來自于——我終于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了。經過實踐,我也更加確信了自己的想法。
傍晚坐著突突車去普吉鎮參加盛大的周日市集,搭訕了一位中國小姐妹,可以解決我晚上一個人打車回來很貴的問題,我們一起掛在車外,享受著風吹拂的自由感,看著迎面駛來的人給我們豎起大拇指,甚至開玩笑用手勢示意我們“爬上去爬上去”,我們開懷大笑,我們肆意聊天,我們享受著這趟漫長的路程,看著夕陽褪去顏色,我們在天黑前到了普吉鎮。
仿佛只有同頻的人才能收到某種特定的感應,我聽到了一位大叔在唱爵士樂,我坐了下來,聽到了那首《I love you baby》,聽到了那句“You got good be soon”(后來搜歌詞才知道,是我聽錯了),但是我選擇聽到這句話,仿佛我們只能看到/聽到跟自己有關的聲音,仿佛他在跟我說:加油,一切很快就會好起來的。
是的,一切很快就會好起來的!我開始積極規劃我的行程,第二天去一個小紅書推薦的地方徒步,可惜,那里并不像小紅書說的那樣徒步客很多,或者更準確的說,只有我一個人...和一堆當地建筑工人,那是一片廢棄的工地,一個用著紅底加粗的文字寫著“Danger!”的地方。
看小紅書上說那是一片沿海的礁石路,我不敢一個人去那里,我不敢挑戰生命,我不敢不敬畏自然,況且又是一個全是當地泰國建筑工人的地方,我假裝和朋友語音對話“你怎么找不到路了啊,真服了,我下去接你”然后安全的撤離....
我沒有如計劃的去徒步,但是,我發現了一片小眾的海灘,那是我所住的、小紅書上以“安靜人少”著稱的卡倫沙灘所遠遠不及的干凈。是啊,小紅書上說安靜人少,怎么可能安靜人少呢哈哈!
正在我享受美景的時候,接到了青旅老板的電話
“不好意思,今天被訂滿了,沒法續住”
好吧,那我趕緊回去收拾行李
好吧,既然已經這樣了,那就喝杯咖啡再回去
我好像減輕了對行程的焦慮
回去后老板問我:“你后面打算住哪啊”
我:“不知道呢,先收拾著再說”
可能也是因為即將告別,我開始打開自己,不再需要用一個冷酷的面具包裹自己,和第一天住進來遇到的黑哥聊了會兒天,這場對話也給了我很大的力量。
“我英文不太好”
“沒事,你只有大膽的說出來,才有可能進步,你越不說,越沒法改變的”
“好吧,但是我害怕說的不對”
“沒有什么對不對,能聽懂就行啊,而且你用詞非常的準確的”
“謝謝你的認可”
“你怎么不出去一起玩,我之前認識很多歐美女孩,都是大家在一起玩,一起聚會,我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幾天后大家行程結束,再say goodbye”
“我不太喜歡這種娛樂方式,我也不太需要這種朋友,因為我覺得我一個人也能玩得很好,我不太需要為了娛樂而娛樂,我也不需要為了緩解寂寞而去交朋友”
“wow 你真的很有思想”
我給他倒了一杯茶(我出門會隨身攜帶小罐茶)
“謝謝你,今天跟你交流真的很開心!”然后我就轉身要回去
“Wait wait,I have to say, I'm really, really happy with this conversationt which i was really enjoyable”(等等,我也真的真的真的很開心我們這次對話)
剛住進來的時候,一位姐姐善意的提醒我,這位黑哥可能話比較多,我也因為他看起來很輕浮的樣子而對他帶有有色眼鏡,但是經過這次對話,他對我的肯定,以及我們對一些現狀相同的想法,而對他徹底改觀。我想,或許在更加安全的地方,我會更放松的與他交流。
收拾完行李,我依然沒定好行程。一個人出行,最大的感受是“自由”,但自由勢必會帶來一些反作用力,如待定感、焦慮感,臨時改變計劃需要為自己全部決定負責的背負感,你需要接受自己的一切決定,你沒有機會去指責別人,最痛苦的時候可能是都不知道自己現在是什么情緒狀態,畢竟人真的沒辦法時刻完全了解自己、表達自己。但對我來說,這個和自己對話、思考的過程,才是一個人旅行真正的快樂。
我打算看看Agoda(國外訂住宿的app,類似國內的攜程等)上附近高評分的住宿,看了兩家,包括一個人住的豪華酒店,但我選擇了第二個青旅,因為在那里,我在房間遇到了一位中國女孩。
我們交流了關于小紅書上爆火的景點全是中國人這個話題,我愛這些deep talk (深入交流)時刻!旅行對我來說絕不是光看美景的,而是聯系到個人,指引我、影響我、啟發我,這其中的主體必須是“我”。
就是因為和她聊得很愉快,我選擇了住在這家青旅,我選擇了第二天的行程還是從卡倫沙灘出發去皮皮島出海。
我發現,事物之間沒有必要的順序。我不必須選定行程而確定住宿,我也可以因為一個偶然的情緒感染而選擇住宿再去確定行程。
那一晚,我睡的相當愉快,和朋友聊了會天,洗了個熱水澡,早早地躺在床上,憧憬著第二天的出海行程,我終于不再需要為第二天去哪而焦慮了!
就在我以為接下來發生的一定都會是好事的時候,我又面臨了一次孤獨時刻,其實可以預見性的知道,一個人去碼頭、出海、參加本地團,應該不會有幾個中國人,應該會有很多語言障礙。而這一次,我很興奮,我對即將發生的孤獨時刻有一種“斗志昂揚”的感覺:我的挑戰又來了!
我遇到了如網圖一樣翡翠綠色的海面;
遇到了一對印度夫妻,女孩穿著非常性感、大膽且他們如此恩愛,那位丈夫看到我迷妹一樣的表情,還給他的妻子講我,看著我笑;
遇到了跳到我面前的小猴子,大家都對著它露出如同對待孩子般天真的笑臉;
遇到了一個俄羅斯家族,雖然我們語言不通,但是那個中年帥哥哥看到我那里總被浪打到,跟我換了位置,我現學了一句“色白西巴”(謝謝!);
遇到了一個大麻哥讓我免費坐在他旁邊的空位置,我說“你人真好”,他說“It's ok ,我只是嗑嗨了”;
遇到了一對馬拉西亞夫妻,聽到姐姐說她的孩子已經跟我一樣大了,可在她的臉上,完全看不到歲月的痕跡,我以為她只有30+,跟她取經為什么你如此年輕
“可能是因為我不是家庭主婦”(對了,她會說中文!好親切)
“結婚也能理解,但是我看好多女性生了孩子之后的狀態和哪怕結婚后沒生孩子的狀態也差距非常大”
“我的老公非常尊重我,我不只是一個媽媽,我也是我自己。當然了我的丈夫也需要我去工作,我很要強,但好像要強也不好,女性也是要柔軟一點”
“我覺得不能上來就柔軟吧,那得被這個世界欺負死,可能上來先堅強一點,然后面對愛我們的人再去釋放柔軟的一面,就像您和您的丈夫,他一定非常愛你”
姐姐笑的非常開心,我也感覺到非常溫暖和幸福(他的丈夫一定也是 哼哼)
終于下船了,在一個很好看的小島停靠,走進了一片這個小海島的森林區域,大家跟同伴聊著天一起走向深處的沙灘,今天天氣真好啊,太陽照在我的頭上,我迎上去、面向它,整個身體都暖洋洋的。
回程的路上,我和司機聊起了關于“我一個人的旅行”,他甚至在送達我后,還一臉不可置信、恐怕是語言不通理解錯誤的問我真的是一個人來旅行嗎
我說“是的”
他向我結結實實的豎起大拇指,我的虛榮心在那一刻得到了巨大的滿足。
直到這最后一天,我才終于敢放松警惕說我是一個人,可能他們不知道,這也是我第一次出國。我享受著他們臉上的驚訝和語言上的夸贊,也感慨自己終于撥云見日,能安全的、肆意的享受旅行最后的時光。
旅行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發現我很多的幸福時刻不是來自于美景,而是來自于向內的個人思考和成長,那么這些完全不必須是出國旅行才能體驗到的,在國內,在我的精神故鄉云南,甚至能更加充分的體驗到。這讓我想到出行前我曾發在朋友圈里的一段話:我很需要思考和出走,“出走”不一定必須出門,看書、看劇、看電影、聽播客、看對談節目、朋友對話都算,“走出”舒適區,打開對世界的感知度,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此行,我對國外旅行祛魅了。我說的是祛魅,而不是排斥。
因為,我沒能完整體驗到我想要達到的狀態,這不怪環境,而怪我自己英文不好,沒法和當地人產生更多的交流,我想如果我們之間的交流不是障礙的話,我也能更好的了解當地文化,而不是只能做個觀光客。
我開始感謝那些孤獨時刻,我也認為,我需要這些孤獨時刻,我需要那些靠自己突破,自己提供自己多巴胺的過程。
哦,我或許明白我為什么喜歡毛坯感了,或許我喜歡的是那種于苦難中掙扎,卻依然保持堅強、美好的狀態。
回來后我發了這么一段話:我現在正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享受著感冒和生理期的疼痛,真好啊,我終于可以放松警惕,放心的生一場病了。
我靜靜的享受回到熟悉地方的安全感,咀嚼著這次旅行帶給我的意義和收獲,同時真心地為自己的勇敢頑強而自豪,我感覺自己閃閃發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