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是雄安新區的一部分。它在歷史上曾經有個名字叫做“新安縣”,恰巧把今天的縣名顛倒過來。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嗎?
地圖上的保定市安新縣
其實,無論是安新,還是新安,都繞不開一個地名“安州”,就是安新縣安州鎮的那個“安州”。當然,今天的安州只是鄉鎮,但是在最初,安州可是管轄著幾個縣的州級單位。
為了大家便于理解,在介紹安州的輿地變遷之前,先來了解3個故城。
一是渥城故城,即今天的安新縣城,以城側有渥水流經而得名,金泰和四年(1204年),于此置渥城縣。
二是葛城故城,即今天的安新縣安州鎮政府所在地,戰國時為葛邑,趙孝成王十九年,趙國與燕國曾互換土地,燕國將葛城交與趙國。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于此置葛城縣。
三是唐興故城,即今天的安新縣端村鎮關城村。唐如意元年(692年)析河間縣地于此析置武昌縣,神龍初改為唐興縣,十六國時期的后晉改為宜川縣,后周顯德六年并入鄚縣,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置唐興寨,淳化三年于此建順安軍,至道三年(997年)移軍治高陽,此城遂廢。
1948年《河北省五萬分之一地形圖》中的安新縣城與新安鎮
然后再看安州變遷的時間線:
北宋的至道三年(997年)將順安軍由唐興故城遷到高陽縣后,金天會七年(1129年)升順安軍為安州,以“順安軍”中的“安”為名。此時安州僅轄高陽縣一縣。
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升葛城為縣,將安州治由高陽遷到葛城。安州轄葛城、高陽2縣。
金泰和四年(1204年),于渥城析置渥城縣,八年(1208年)將安州治由葛城遷到這里,葛城成為屬縣。同時,容城縣也由雄州劃入,此時安州轄渥城、葛城、高陽、容城4縣。不過在金貞祐二年(1214年)容城縣轉劃入安肅州,又恢復到轄3縣格局。
上個世紀70年代左右衛星圖上的安新縣城與安州鎮
元初仍設安州,州治遷回葛城。至元二年(1336年)安州被廢,并撤銷葛城縣為鎮。同時撤銷渥城縣為鎮,鎮名為“新安鎮”,取金朝曾把安州治所遷到這里之意。九年(1272年)復置安州,治所仍在治葛城,隸保定路,安州轄葛城、高陽2縣。同時在新安鎮復置新安縣,直屬保定路管轄。
明初安州隸保定府,仍領葛城、高陽2縣。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省附郭的葛城縣入安州。七年(1374年)七月降安州為安縣,直隸于府,同時撤銷新安縣為鎮,轄區歸入安縣。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安縣復升為安州,新安鎮復升為新安縣。此時,雖然安州得到復置,但是附郭的葛城縣卻沒有復置,安州轄高陽、新安2縣。
1547年《大明輿地圖》中的安州與新安縣
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廢除新安縣為鎮,并入安州。
1864年《皇朝直省地輿全圖》中已沒有了新安縣
民國三年(1914年)廢府州制,同時更改同名縣,因四川省已有安縣,所以轄境由安州、新安兩州縣合并而來的縣,取兩地首字,得名“安新”縣。此時,安新縣治在今天的安州鎮。
1917年《中國新輿圖》中安州已成為安新縣
1950年4月24日,安新縣將縣人民政府駐地遷到新安鎮。這個時候有個挺有意思的現象,安新縣人民政府駐地為新安鎮,但是原駐地名字卻是安新鎮,與縣同名,直到2年后才改為安州鎮。
1950年《華北五省新地圖》中,安新與新安并存
就這樣,原來新安縣的縣城,成了今天安新縣的縣城,雖然名字中的文字單獨合出來一點也沒有變,但是卻因為順序不一樣,就成了一個全新的地方。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