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神!各位看官:
你永遠也想不到?
南充嘉陵的雙桂竟然藏著匿著這樣一個“非常隱蔽·低調又神秘”的名人舊居…
這不——
昨天的2024年10月26號星期六周末時間,墨染千秋詩社·南充青年詩詞學會的10多名“文朋詩友”就相約來到了這里——相約到了位于南充市嘉陵區雙桂鎮龍歸院村那邊一個叫做“夏樂灣”的神秘山巖邊——拜謁和采風了一位叫做任乃強老先生隱居的巖屋跟墓園……
需要給大神們穿插說明的是:
關于這個巖屋跟墓園及其主人任乃強老先生的故事,“南充瞭望哥”曾在2023年12月29號通過多個網絡平臺向大家進行了簡要介紹!
而昨天的跟隨采風,才是“南充瞭望哥”第一次走進這里!才是“南充瞭望哥”第一次零距離地深入龍歸院感受這座承載了歷史文化變遷的文化遺產!才是“南充瞭望哥”第一次面對面地觸摸龍歸院這座“雖然有些破敗·但仍然在任憑著斗轉星移·任憑著世事變遷向人們無聲講訴一段人文故事的簡陋巖居”!才是“南充瞭望哥”第一次在龍歸院現場聆聽一個偉岸身軀遺存下來的一道道文化傳奇……
有必要告訴大神們的是:
出生在南充嘉陵雙桂鎮龍歸院的任乃強,是我們國家著名的民族史學家·我國近代藏學研究的先驅。
歷任重慶大學·華西醫科大學·四川大學教授和中國民族研究會理事,中國民族史學會·四川民族學會顧問·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
兒時的任乃強,曾求學于南充順慶聯中。
畢業后,通過張瀾及恩師盧子鶴等大力資助,考入京城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深造農業經濟地理。
大學畢業后又經過張瀾先生的引薦,到了梁啟超等主持的《晨報》工作。后返回老家,以縣實業局局長身份,協助張瀾開展“地方民主自治”。曾兼任順屬聯合縣立中學(南充職業技術學院前身之一)教務主任、史地教員。曾參與了《新修南充縣志》的編撰工作。后被委以川康邊區視察員之職,于1927年舉家遷往西康,還在瞻化縣(今甘孜州新龍縣),迎娶了當地土司養女羅哲情措,并在妻子的助下完成了對《格薩爾王》的翻譯工作,出版了《西康札記》和《西康詭異錄》。
新中國成立后,他還以西南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身份,參加了西南民族學院的籌建,并完成《四川歷史地圖》,特別是《華陽國志校補圖注》等多部著作。
1950年,解放大軍挺進西藏前,任乃強先生還憑借多年的研究功力,在康藏全圖基礎上,分幅趕繪了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急需的進軍西藏的大比例地圖作行軍之用。
而到了1969年秋,已經75歲高齡的任乃強先生只身回到故里后,還住進了附近一個叫“下路灣”的巖洞。
又到了1970年的2月,任乃強先生還請來幾個工人把自己居住的“巖洞”進行了“培修”——弄成包括“有臥室·書房·石床·儲糧石柜”的4間石屋。
后來的任乃強把自己棲居的“下路灣”,改名成了極富詩意的“夏樂灣”——這一點,在他著作的《周詩新詮》題記上面就有一句“任筱莊作于夏樂灣巖居”——介紹這個地頭。
改革開放后的任乃強先生還擔任了3屆省政協委員。
還出任了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及西南民族學院的特邀教授,中國民族史學會、四川省歷史學會、四川省民族學會顧問,中國民族研究會理事,省古籍整理規劃小組顧問、文史館特約館員,《四川地方志》特約編審及30多個地市州縣地方志的編撰顧問。而他的成果,也連續獲得了省人民政府所頒發的1986年、1988年優秀科學成果榮譽獎證書。
直到1989年3月的一天,步入耄耋之年的任乃強在完成《川邊的歷史、地理》一書最后校訂后,才因疾病突發,永遠停下了他的學術研究……
對了!
昨天的采風拜謁現場,任乃強先生的侄兒任明生熱情地接待詩友們,并介紹先生的諸多軼事。
昨天的采風拜謁現場,資深媒體人鄧成滿先生,還以一個媒體人的視角將任乃強先生的一樁樁精彩傳奇、將他個人對任乃強先生的研究向“文朋詩友”們進行了介紹!
“南充瞭望哥”注意到:
昨天的墨染千秋詩社·昨天的南充青年詩詞學會那10多名詩友還在拜謁了任乃強先生的巖居舊址后,順著雙桂那邊的“千年古道”踏著任乃強兒時的腳跡輾轉到了任乃強先生啟蒙學?!褒垰w院小學”舊址感受了“九龍環抱”的龍歸院那清香益遠的厚重人文氣息·還對深藏在“龍歸院小學”背后·印記著任乃強先生溫情氣息的“龍歸禪院”進行了深度觸摸……
“南充瞭望哥”還從昨天獲得消息:
說昨天的采風活動結束后,墨染千秋詩社·“南充青年詩詞學會”還將在自己的《墨染千秋》會刊上專題推送這10多位詩友們的采風日記、采風作品·專題推送各位詩友們的觀察·思考跟沉淀,讓我等從這扇鑲嵌在大山里的“名人故居”窗口中汲取到精髓、吸取到這方水土富含的靈魂,并由此及彼地從作品當中看到名人的精神和那深遠的意涵……
怎么樣?
這樣一個藏匿在南充嘉陵雙桂龍歸院那邊的“任乃強故居”該是值得你造訪、值得你拜謁哈!
對了!
話到這兒的“南充瞭望哥”還想啰嗦一句:
名人故居是一座地方的歷史文脈和靈魂,名人故居也彰顯著一個地方的人文高度與深度。
然而,從“現在而今眼目下”的雙桂“任乃強巖居”到“龍歸院小學”以及“龍歸院禪院”的現狀來看,其保護與開發的情況仍然相對滯后——盡管最近幾年的民革南充市嘉陵區基層委員會和茍逢春·何建軍等熱心人士都在為“盤活任乃強先生啟蒙學校閑置的資產奔走呼號,盡管南充嘉陵的“官方”已經就“做好任乃強先生的研究和文物保護利用”引起了重視,但是“老實地說”——那實際面臨的困難仍然十分尷尬!為此,“南充瞭望哥”希望墨染千秋詩社·南充青年詩詞學會這伙“文朋詩友”的采風能夠喚醒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積極地參與進來,多維度地推進任乃強等南充嘉陵眾多“名人故居”的保護利用,讓南充嘉陵地盤上的名人故舊盡快走出尷尬的現狀,讓南充嘉陵這一方地盤上的名人事跡、學術造詣、教育理念,以及精神追求去激勵更多的后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