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獎提名名單提前釋出,打眼一看,很平庸,主流獎項要“自甘墮落”成三流的既視感。
矬子里面硬拔將軍,差點以為要頒金掃帚。
網友的比喻非常恰當,像黃磊做飯,上好的食材放著不用,端上桌的是一鍋毒豆角。
口碑票房兼具的涉過憤怒的海,河邊的錯誤,草木人間,全掉提,名單里查無此片。
不是說王一博、彭昱暢、李庚希、張子楓這些小輩演得差,是被金雞冷落的“遺珠”更出彩。
像是朱一龍,演得特有質感,就像上個世紀的人,復古,舊舊的,眼睛里能感覺到深淵。
一個是燃燒著憤怒的護崽母親,一個是拎著屠刀復仇的絕望父親,碰撞在一起,火花四濺,各種強烈生猛的情緒能噴你一臉。
像是蔣勤勤,打破瓊瑤鏡頭里沉靜無瑕的美麗,發起瘋來面目可憎,不瘋魔不成活。
五官猙獰、姿勢扭曲,卻沒用力過猛的尷尬,瘋得真實且深刻。
影帝影后,無人在意,女配的競爭倒是激烈,最有含金量。
老中青都有照顧到,皆名演員,劉丹、徐帆、岳紅、郭柯宇、趙麗穎,給誰都實至名歸。
非要提前預測,押寶趙麗穎,后浪里的佼佼者。
經張藝謀調教,表演脫胎換骨,藍天白云下的縱身一躍,于無聲處起驚雷,賭上命的發出了對抗不公的最強音。
比起提名者的討論,網友更聚焦落選者的遺憾,尤其賈玲的熱辣滾燙,都登頂熱搜。
千萬吃瓜群眾里,一半意難平,一半看笑話。
惋惜在電影明明很優秀,口碑炸裂,超30億的票房就是豪橫。
甚至走出國門,被索尼買斷全球發行權,成功打入海外,反響如電影名般熱辣滾燙,一經上映座無虛席的趨勢,都能跟好萊塢電影掰掰手腕,這波強勢的文化輸出,真牛大發。
再說電影立意,強調做自己愛自己,要為自己贏一次的勵志,
演技更賦予故事靈魂,前后像換了個人。
有暴瘦百斤的視覺沖擊感,也有眼神細微的轉變,胖時溫吞瑟縮,瘦時明亮有光,胖時翻個身都費勁,瘦時體態輕盈,戴起拳套堅不可摧,狠而不兇。
不說拍得最精巧,起碼是最真誠的。
拍電影千萬條路,賈玲一腔熱忱的選了一條最難的路,一年的隱退,一年奇跡般的蛻變,一場誰見都震驚的影史奇觀。
導演獎或演員獎,給個提名無可辯駁,
現實是,百花獎不理,金雞獎不睬,完全“查無此片”的尷尬處境。
“莫非得罪哪方資本,被刻意排擠,就像某雜志排版的導演專題,唯一女導演賈玲被塞在書縫那犄角旮旯,意圖明顯。”
不理解的網友如是說。
另波網友,則看笑話,應景的搬出金雞獎曾曝光的評獎方針:六親不認,只認作品。
就是拍得不行,連分鏡頭都1:1復刻原版的翻拍片,且討巧的用上爆款套路模版:一個簡單的故事加一個拿捏所有觀眾的情緒高潮點,美學藝術被束之高閣。
看完是有感觸的,但沒什么可回味的。
拍得是電影,卻有種四不像感。
既像啥包袱都往里塞的加長版小品,又像一部經歷打擊剖析自己后覺醒改變的紀錄片,寓言故事般簡單,缺少“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全盤攤開給觀眾看。
尋思大家都最想看蛻變部分,結果壓縮到5分鐘潦草帶過。
想把立意拔高,導演的功底卻差了點火候,正起勁,結尾啪一下滅了,屬實是高高拿起輕輕放下了。
最詬病的,是賈玲的病毒式營銷,鋪天蓋地、無孔不入,電影上映前,哪怕網絡差勁的山溝溝里,都流傳著賈玲要瘦100斤的預告。
把好奇心高高吊起,就為了從褲兜里誆惑張票錢。
都這般做,卻打死不承認,每每露面都強調電影與減肥無關,可自始至終都在拿減肥營銷,足夠證明影片本身質量的羸弱。
現在的導演界,魚龍混雜,也沒啥門檻,只要能拉來投資,誰都能拍部院線,沒有劇本,那就撿現成的翻拍,沒有硬實力,那就砸錢營銷,能騙一個是一個。
把一地雞毛煽動起來,花里胡哨的漫天飛舞,情緒一過,還是一地雞毛。
拍兩部,兩部爆款,導演電影票房破百億就差臨門一腳。
既知是條譽滿天下的明路,為何不走,“散伙”大碗娛樂,專注內容創作,第三部導演作品就要出爐,也別再替賈玲惋惜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咋能既要又要。
有了超高票房,還要主流大獎嘉獎,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兩頭占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