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迭戈 發自大理
本文字數:4883字
建議閱讀時間:15分鐘
戶外運動仍是最受投資者關注的前五大領域之一。
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有超過4億人次走向戶外。據《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報告(2022—2023)》顯示,預計2025年中國戶外用品行業市場規模將增至2400億元。《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相繼發布,提出了到2025年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的發展目標。
遙望萬億元的目標,各地區會如何發力?當前戶外運動呈現出哪些最新的發展趨勢?在產業保持快速發展態勢的過程中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機遇?
在10月26日晚舉行的2024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開幕式上,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發布《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報告(2023-2024)》(以下簡稱《報告》),呈現以下14個特點。
#01
政策持續發力
國家推動+地方響應
當前,戶外運動產業政策基本形成國家、省市銜接配套的政策體系。國家層面,2023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要求實施體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2024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挖掘體育消費潛力,積極發展冰雪運動,持續推動冰雪運動在全國普及發展。深化促進體育消費試點工作,培育一批國家體育產業和體育旅游發展載體。
體育總局會同相關部門不斷健全政策措施,2023年7月,體育總局辦公廳印發《關于恢復和擴大體育消費的工作方案》,2023年10月,體育總局等5部門聯合印發《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2024年4月,體育總局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危險性山地戶外運動賽事管理的通知》,2024年6月,體育總局辦公廳、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印發《關于開展2024年金融支持體育消費工作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2024年7月,體育總局航管中心發布《關于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這些政策文件為釋放戶外運動消費潛力、完善戶外運動設施服務、加強戶外運動安全保障等提出要求。配合國家層面部署,各地也因地制宜出臺支持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超過10個省(區、市)出臺了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或行動計劃。戶外運動產業標準在山地戶外運動、帆船賽事活動、滑雪運動等多個細分領域不斷完善。
#02
消費需求更巨大
消費熱點有所變化,“80后”“90后”是主力
2023年以來,戶外運動消費市場繁榮發展。隨著戶外運動人次的增加,人均戶外運動消費金額出現分化。
一方面,戶外運動愛好者年均消費金額總體保持較高水平。據小紅書《2023戶外生活趨勢報告》數據,戶外運動愛好者單品類消費年均2000-5000元,其中,露營年人均花費3323元、徒步2110元、騎行4033元、飛盤3000元、滑雪4910元;一個人可能參與多項戶外運動,每個項目的花費都不小。
另一方面,戶外運動消費金額在不同時段有增有減。根據天貓618運動戶外行業2023年數據,騎行、馬術、槳板、沖浪等運動裝備的銷售額增幅明顯,較2022年同期最高上漲超350% 。根據同程旅行的數據,與2019年相比,2023年全年度與戶外運動相關的訂單消費金額增長63.42%;但2024年上半年與戶外運動相關的訂單消費金額比2023年上半年下降了21.19%。
在戶外運動中,以親子家庭、中產階級為代表的80后與初入職場、追趕潮流的90后構成了戶外運動群體的核心。根據同程旅行提供的數據,2023年度,在戶外運動參與群體中,80后群體占比最高,為37.13%,其次是90后群體,占比35.17%。這兩個群體占到全部戶外運動人群的72.3%,是戶外運動參與主力。00后的青少年群體和70后群體相當,占比為12.79%、10.02%。
不同類型戶外運動消費情況有升有降。根據攜程提供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騎行的訂單量相比2023年上半年增長了102.3%,垂釣增長了29.6%;但馬術下降了31.9%,露營下降了23.6%。
#03
滑雪熱度依舊,航空、水上運動迎新天地
重點戶外運動項目持續牽引
從當前數據看,冰雪熱有望進一步持續。2023-2024雪季,冰雪運動參與總規模達到2.64億人次。小紅書《2023戶外生活趨勢報告》顯示,“滑雪”話題閱讀量達到17億,滑雪相關筆記超過63萬,30歲以下人群占整體滑雪人群的六成。據體育總局冬運中心的數據,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共舉辦雪上項目全國性專業賽事29場。截至2024年6月,全國各地開展的各級各類全國性聯動或區域性聯動的群眾冰雪賽事活動達2050項。
航空運動的影響力逐漸擴大,社會關注度與知名度不斷提升。2023年共舉辦各級各類航空科技體育賽事活動近70項,賽事層次從全國比賽到群眾活動,參與人員從青少年到成年。
在水上運動方面,全國沖浪、槳板項目消費人群超過100萬,整體消費規模超過10億。2023年,天貓潛水裝備成交金額同比增長120%,成交筆數同比增長200%以上。
此外,攀巖、徒步、騎行等戶外運動在網絡平臺上熱度很高。尤其是騎行運動,帶動自行車整車、騎行服飾、騎行裝備“騎行三大件”銷量增加。2023年天貓“雙11”數據顯示,自行車整車、騎行服飾、騎行裝備“騎行三大件”銷售漲幅均超100%。據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統計,2023年,協會參與主辦、承辦或指導的自行車各級各類賽事總量已超過2022年的3倍。
#04
賽事更豐富,路線上新多
馬拉松報名人數邁入“20萬+”時代
戶外運動賽事與旅游的融合釋放了巨大的市場潛力。在“跟著賽事去旅行”成為一種潮流的背景下,2024年7月,體育總局、文化和旅游部聯合發布21項“跟著賽事去旅行”2024暑期全國戶外運動賽事,極大促進了暑期戶外運動消費。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大眾冰雪季、中華龍舟賽等戶外運動賽事與文化、旅游、商務緊密融合,以賽事為媒介,有效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賽事規模持續擴大,經濟效益顯著。據中國田徑協會提供的數據,2024年之前,國內馬拉松賽事報名數據紀錄為2020年武漢馬拉松的197592人,平常超過10萬人的賽事屈指可數。2024年,我國馬拉松賽事報名人數繼續增長,中國大型城市馬拉松報名人數開啟了“20萬+”時代。其中,一線城市舉辦的大型路跑賽事辦賽的總收入平均值為2910.24萬元(含報名、贊助、財政補助等)。
此外,2024年端午假期,因“村超”前往榕江縣的游客超18.3萬人次,2023年1月至4月,當地共接待游客達939.6萬人次。
#05
戶外運動企業超17萬家
國產品牌盈利能力快速增長
從市場主體的數量來看,2024年1-9月,新增注冊戶外相關企業4.2萬余家,比2023年同期增長近50%;從地域分布看,廣東、江蘇、浙江、湖北、福建戶外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為1.5萬余家、1.3萬余家、1.3萬余家、1.3萬余家和1.1萬余家。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我國在營戶外相關企業17.7萬余家。從成立時間看,51.4%的相關企業成立于1-5年內,成立于1年內的相關企業占31.6%。
多數戶外裝備相關企業保持快速增長。牧高笛、探路者、三夫戶外2023年總營業收入超過35億元人民幣 。2024年上半年,安踏、特步、361度、探路者半年營收分別為337.35億、72.03億和51.41億、7.08億元,同比增長13.8%、10.44%和19.25%、27.52%。
#06
體育旅游示范基地人氣旺
各地持續打造戶外運動目的地
報告指出,2023年戶外運動目的地建設全面推進,各地打造時尚體育好去處、節慶展會、冬夏令營線路等體育旅游目的地,發展形式多樣。截至2023年,體育總局、文化和旅游部共認定74家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截至2024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體育總局已聯合發布三批共26家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
根據中國聯通的數據測算,2024年1-7月,74家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參與和體驗人次達9933.55萬,同比增長8.24%。2024年春節假期,26家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共接待游客282.61萬人次,2023-2024年冰雪季,共接待游客總人次2608.50萬,比上一冰雪季增長91.77%。
#07
健身步道數量遙遙領先
國內冰雪場館數量繼續增長
戶外運動場地設施更加完善。《2023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健身步道15.28萬條,長度37.10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轉9圈。據中國登山協會統計,截至2024年6月,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已有34條,總計里程3494公里。
各地也積極推動冰雪運動設施建設。《2023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冰雪運動場地2847個。其中,滑冰場地1912個,占67.16%;滑雪場地935個,占32.84%。
#08
戶外裝備市場迎來蓬勃增長
冰雪裝備產業優化升級
戶外運動的快速發展為戶外裝備升級提供了新機遇。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戶外裝備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戶外裝備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675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872億元。
同時,冰雪運動裝備產業仍在持續發展。京東數據顯示,2023年11月份以來,滑雪衣褲套裝成交額同比增長180%,滑雪裝備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50%。不僅如此,冰雪運動還帶動場地裝備的升級完善。比如哈爾濱市已經形成了以冰刀、雪板、冰壺為主體的冰雪裝備產業體系,以索道生產、造雪制冰設備為主體的冰雪場地裝備產業體系,涵蓋研發、制造、服務等2000余家企業。
#09
戶外人才隊伍壯大
水上運動后備力量嶄露頭角
報告認為,動力沖浪板、摩托艇、漂流、帆船、賽艇等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工作取得較大進展。根據體育總局水上中心數據,2024年動力沖浪板青少年體育工作穩步發展,共舉辦了9期活動,累計參加人數560人,比2023年增長80%。摩托艇項目共舉辦11期青少年培訓活動,培訓青少年325人。漂流項目開展了6期青少年訓練營活動,訓練營參與人數207人。
專業從業人員隊伍不斷壯大。摩托艇注冊機械師、教練員、裁判員,攀巖定線員等專業人員數量、培訓活動及國際認證均顯著增長。根據中國登山協會統計,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共舉辦戶外指導員、攀巖指導員、營地指導員等培訓197期,累計培訓專業人才4445人。截至2023年底,新增3人獲得國際級攀巖定線員提名,全國攀巖裁判員1407人,定線員274人。同時,根據戶外運動項目特點,積極培育“戶外營地經理人”、“戶外登山經理人”等新職業。
此外,體育總局水上中心、中國田徑協會等探索完善體教融合發展模式,促進有條件的地方將項目納入學校體育課教學內容。做好有關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10
戶外運動安全保障不斷強化
體育總局及各地因地制宜發布體育領域安全管理規章制度、行業標準,開展馬拉松、山地越野跑等群眾體育賽事專項整頓規范,進一步加強了對山地、水上、航空等戶外運動的安全管理。2023年,體育總局印發《關于做好高危險性體育賽事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體育行業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23版)》,并發布《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安全評估技術導則》等四項行業標準。
同時,社交平臺動員廣大用戶,共同參與到安全監督的行列中,為戶外運動愛好者營造更加安全的環境。
#11
首屆中國戶外運動大會創3.37億經濟效益
戶外運動節事活動開啟共贏之路
報告指出,隨著戶外運動產業的蓬勃發展,各類戶外運動節事活動也紛紛舉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過成功舉辦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等各類節事活動,進一步釋放了戶外運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23年10月27—29日,在云南省大理州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根據上海體育大學的測算數據,三天會期產生直接經濟效益3.37億元、經濟拉動效益6.73億元、旅游六要素拉動效益2.56億元,同期舉辦的云南專場推介洽商會,促成64個項目簽約,意向簽約金額達159億元。
同時,北京、上海、武漢等地通過發放體育消費券等惠民措施,極大促進和擴大了戶外運動消費。
#12
戶外運動文化普及成效顯著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戶外運動文化推廣普及不斷深入,取得明顯成效。報告指出,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導,通過舉辦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等活動傳播戶外運動文化,夯實了戶外運動的社會基礎,提升了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活力。各地通過多種媒體平臺和宣傳方式,促進戶外運動更好觸達消費群體,取得了積極成效。
#13
戶外運動領域投融資持續火熱
低空經濟領域成為“香餑餑”
報告指出,戶外運動仍是最受投資者關注的前五大領域之一,與電競持平(20.41%),體育科技(14.29%),健身與體育場館 持平(10.21%)。其中,戶外裝備表現突出,共獲得10筆、4.95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根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國內體育領域共發生49起投融資,融資總額超81.97億元人民幣。
同時,觀潮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4年7月,消費市場共發生融資90起,低空經濟領域火熱,相關企業均有融資,為航空運動的基礎設施建設、賽事運營、產品創新等提供了資金支持。
目前戶外運動營地產業已從粗放投資發展階段進入了內容創新和運營能力提升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據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2014—2024年(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戶外運動營地相關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約6300億元。戶外運動營地更加注重內容創造和特色主題營地投資,戶外運動營地的運營能力成為是否投資的重要參考因素。
#14
“戶外+”模式成主流
豐富戶外衍生新消費
除了戶外運動本身的增長之外,其高關聯度和強帶動性,使其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成為一大亮點。
中國旅游研究院與馬蜂窩聯合發布的《全球旅行“新玩法”研究報告2023》展示了許多戶外運動賦能文旅項目的典型案例。荔波酷玩森林公園依托貴州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推出懸崖咖啡館、洞穴探險、大小環線、溜索進洞和跨越原木橋等創新戶外項目。此外,吉林延邊州安圖縣的礦泉水霧凇漂流將漂流運動與水上日出、霧凇觀景相結合,吸引了每天近萬名游客前來體驗。
報告同時指出,戶外運動豐富休閑體驗,成為商業市場轉型升級的重要選擇。一方面,2024 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戶外運動品牌正在加速搶占一線優質商場;另一方面,上海、天津等地的購物中心衍生出一系列戶外主題體驗活動,構建了綜合體驗空間,拓展城市戶外生活新邊界。
此外,近年來,戶外運動與研學旅行的深度融合正在成為滿足市場需求、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窗口,多地出臺政策推動戶外拓展融入教育體系。戶外運動也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新渠道,為鄉村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品牌影響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