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了很多案件,最近各位看的都有點疲乏了,所以今天來講一下我們先輩的光榮史,這位悍將隸屬于129師,在129師有著極大的名氣,領導人都喜歡稱之為“呂布”。
《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紀念刊》于建國初期,也就是1950年由中央軍事委員會出版,上面羅列了350余位戰斗英雄,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人公,名為“呂俊生”。
呂俊生,邢臺縣前青峪人,在1937年12月參軍,加入軍隊的他以身材魁梧得到了所有人的好感,在戰場之上他沒有辜負一身的彪悍,在抗日戰爭期間先后榮立八次一等功。
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他,得到了三個綽號,一個比一個威猛,最后奠定了他的一世英名。
軍中呂布,力量的代名詞
呂俊生是典型的北方人,有著1米92的身高,身材魁梧,性格豪爽,整個人膀大腰圓,簡直就是三國呂布的翻版;他的白刃戰尤其出名,因為他身高占據優勢,導致他拼起刺刀來毫不手軟,手臂長的優勢在對付起矮個子的日軍,更加顯得游刃有余。
在1938年7月,當時呂俊生所在的192師東進縱隊2團4連在山東夏津跟日軍遇到,當時的情況比較危急,因為對方日軍的兩個中隊在轉移陣地和物資,129師雖然略有優勢,但是整體也遭受到了重創,關鍵時刻,面對面刺刀戰開始了。
4連的連長帶頭與日軍抗衡,因為子彈已經基本打光了,最后我方就剩下大砍刀了,對面的就剩下小刺刀了,殘酷的白刃戰一觸即發,就在即將交手的時候,呂俊生出現了,他直接越過連長,沖到了第一位,仗著自己力氣大,一刀砍死一個日軍。
呂俊生憑借著自己的身高和手臂長特性,左右開花,沒幾分鐘就砍死了20多個日軍,但是或許也因為他過于勇猛,被日軍所注意到,所以他遭到了偷襲,被一個模樣矮小的日軍不注意之下在腰部被刺了一刀,但這個偷襲的日軍瞬間就被呂俊生秒殺,只是之后呂俊生因為傷勢被強行架走,不然估計還能殺,只是危險系數可能更高,在送到醫務檢查的時候,發現身上有三處大的傷口。
就這一仗,讓他徹底名揚東進縱隊,之后呂俊生被授予了一等戰斗功臣,至此之后,所有人都習慣將他稱作“軍中呂布”,以此彰顯他的勇猛無畏。
此戰不久之后,4連又遇到了日軍的一個中隊和一個偽軍連,在艱難的火力交手之下,又是一場白刃戰,這一場白刃戰呂俊生又收獲了17個日偽軍的項上人頭,之后他被提拔為排長,記一等功。
“常勝猛士”呂俊生,高超的戰斗意識
1938年12月,他跟著一二九師在隨營學校受訓,隨營學校是戰爭年代部隊開辦的直接為部隊培訓干部的訓練機構,他在結業之后就當上了連長,也是給了他更多嶄露頭腳的機會。
結業之后,呂俊生被調到華北軍區的青年總隊任通訊連連長,看著是通訊連,但是最后居然成為了“刺刀連”,因為在他不久之后,又遇到了一場遭遇戰。
有一次他在帶領連隊訓練的時候,不知道哪里跑來了一群迷路的日偽軍,在關鍵時刻,他緊急下達作戰命令,要把這一隊“迷路的羔羊”給吃下,在短暫交手之后,他帶領通訊連直接沖到了日偽軍中,一場血戰,在所難免。
兩軍交戰,秉承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思想,他勇猛沖鋒,最后一連隊傷亡22人的代價,換取了60余日偽軍的傷亡,其余的日偽軍在見勢不妙之后紛紛逃竄,之后他的名氣更加的響亮。
這一次遭遇戰,徹底奠定了他的名氣,并被授予大功2次、一等功2次。
1940年,呂俊生帶著自己的連隊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在百團大戰閻家莊戰斗的時候,他憑借自己的頭腦,非常巧妙的對戰場進行布防,直接打死敵軍108名,而自己的部隊僅僅只有一人輕傷,這是一場我方沒有傷亡的完勝。
還有一次高邑戰斗,他帶著自己的連隊負責正面進攻,靠著精妙的頭腦炸掉了敵軍的外圍工事,然后在部隊艱難前行的時候,他又再一次站了出來,為了不顯得目標那么龐大,他一人突圍到敵軍的碉樓下,憑借著自己的力氣,將噴吐著火舌的機槍給搶奪到手上,為部隊的突進贏得了關鍵而寶貴的時機。
之后一二九師直接為其頒布了“英雄連長”的稱號,自己的連隊都成為了“英雄連隊”,一切都是因為其卓絕的戰場指揮能力,他也正式成為了將領嘴邊的“常勝猛士”。
黑夜中的貓頭鷹,讓日軍聞之喪膽的呂俊生
在抗日戰爭的年代,日軍的裝備總是比我們好,所以利用黑夜的有利地勢進攻就成為了家常便飯,呂俊生帶著自己的連隊多次摸黑出行,他天生敏銳的嗅覺和眼神,讓他在每一場夜戰都能拿到最好的戰績,這也讓他收獲了“貓頭鷹”的稱號。
呂俊生因為多次首當其沖的進行白刃戰,所以導致他受傷的幾率大大增加,每次受傷他就被直接拉下醫治,但是他根本待不住,看著傷勢快好了,他就要假扮成老百姓進城摟兩手,不是突然襲擊日偽軍,就是去日偽軍的駐地順走幾把槍,每次還有驚無險的逃了。
這讓所有人都恨得牙癢癢,但是又沒有什么辦法,在最后還開出一萬大洋來懸賞呂俊生,但最后當然就是無功而返。
英雄老去,值得敬佩的英雄
1950年國家舉行戰斗英雄及勞動模范大會,呂俊生出席,他出席之后受到了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毛主席都對其贊賞有加,稱其厲害。
呂俊生因為在戰爭之中受傷過多,所以建國后就在農村建設擔任站大隊黨支部委員,為此他沒有接受授銜,但他卻從來不后悔,他一直把自己當做軍人,盡管在農村基層,也不忘自己要有軍人的作風。
1970年11月22日,當時的呂俊生陪著群眾在村中看大屏幕電影,老式的圓盤碟帶投射到大屏幕之上,當他看到我軍勝利的局面不由老懷快慰,一陣急促笑聲之下牽動了舊傷,不久之后與世長辭,享年63歲。
他的一生是奉獻給黨和國家的,他常對著戰士們說:“作為一個戰士,就要隨時準備犧牲生命!”他從來不居功自傲,將一位軍人的優良作風發揮到了極致,也正是有這么一群可親可愛的人,最后才有了我們如今的繁華盛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