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差一步
“蘇州演唱會市場是悄悄爆發了嗎?”
住在蘇州的小雪是個“演唱會女孩”,坐半小時高鐵去上海看演唱會,是她以往的日常。但最近她發現,來蘇州開演唱會的知名歌手明顯多了起來:張韶涵、鄧紫棋、陳奕迅、羅大佑、張學友、汪蘇瀧……“10月、11月,我的每個周末幾乎都排滿了!”
在這背后,是蘇州奮力一搏“萬億消費”的決心。近日,蘇州發布《進一步促進文旅體聯動豐富產品供給的意見》,制定十條針對性措施,對舉辦大型演唱會、音樂節、體育賽事、漫展等給予真金白銀的補助。
演唱會、體育賽事,對拉動地方消費立竿見影。前三季度,蘇州社零總額7418.5億元,同比增長5.0%。如果能在接下來的四季度保持如此增速,“最強地級市”蘇州,將成為全國第7個萬億消費城市。
△ 在蘇州舉行的一場大型演唱會。圖源:時代周報記者 王晨婷/攝
全年社零增速需超4.35%
2023年,深圳和成都社零總額雙雙突破萬億,蘇州全年社零以9582.9億元收官,距離萬億也僅有一步之遙。
但這近五百億的“一步”也并不好邁。
△ 2023年社零總額排名前十的城市。制表:時代周報記者 王晨婷
今年的蘇州消費先聲奪人,1-2月社零增速高達11.8%,但之后卻逐漸放緩。一季度同比增速為10.6%,上半年增長7.4%,前三季度增速為5%。
盡管比起全國社零增速仍高出1.7個百分點,但消費放緩的趨勢似乎讓蘇州的萬億目標顯得不那么“保險”。據測算,如果今年蘇州社零要突破萬億大關,全年名義增速需要超過4.35%,四季度增速至少要達到2.5%。
今年蘇州消費中最亮眼的增長,來自于以舊換新政策的帶動。蘇州在5月發布“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政策,拉動全市家電、汽車更新換代需求持續釋放。前三季度,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70.4%,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66.5%。
旅行社及相關服務業、娛樂業營業收入增長也較快,1~8月增速分別達21.1%、19.9%。
但蘇州也有短板。前三季度住宿和餐飲業增速4.3%,不及整體,略顯疲軟。降幅最大的類別則來自于體育、娛樂用品類,1-9月降幅達到49.7%,文化辦公用品、五金電料類、通訊器材類、家具類的消費降幅也都達到兩位數。
△ 蘇州市2024年1-9月社零情況。圖源:蘇州市統計局
最后一季度,蘇州將萬億消費的突破希望寄托在文旅體上:豐富文旅體聯動產品供給。以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為例,每站次售票超5萬人次的,按每人次15元獎勵主辦單位;每站次售票超10萬人次的,對超出部分按每人次20元予以獎勵。
“據業內人士測算,一場演唱會期間,每1元門票收入能直接拉動主辦地7至8元的餐飲、住宿、交通、文旅等消費。”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除了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策劃優質引流活動也能進一步豐富城市的消費產品,將流量轉化為有效消費增量。
不過,王鵬也指出,這類業態對消費的拉動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活動的舉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收益或許具有不確定性。
△ 蘇州文旅資源相當豐富。圖源:時代周報王晨婷/攝
萬億城市如何重振消費
跨上一個新臺階,晉級萬億消費城市,并不僅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一定程度上,這意味著城市發展能級更高,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發展動能更加澎湃。
成為萬億消費城市,對于后續城市的招商引資,如吸引首店落戶等都意義深遠,也能進一步加強區域輻射帶動能力。
不過,早前晉級萬億消費的幾個城市,似乎在今年面臨一些“熄火”問題。前三季度,“消費第一大市”上海社零總額為13313.82億元,同比降幅達到3.4%;北京也錄得負增長,同比減少1.6%;廣州、深圳則分別微增0.1%、0.7%。
△ 上海的消費地標南京路。圖源:時代周報記者 王晨婷/攝
中西部兩座消費大市則相對堅挺。重慶前三季度社零總額為1.17萬億元,同比增長3.8%,超過全國平均線0.5個百分點,它也是萬億消費城市中唯一跑贏全國增速的;去年剛剛晉級的成都前三季度社零總額為7427.3億元,同比增長2.2%。
問題出在哪里?以上海為例,細看各項數據,基本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批發零售業同比下降3.2%,住宿餐飲業下滑5.4%,穿的商品、用的商品、燒的商品分別同比下降1.6%、5.9%、7.0%,僅有吃的商品同比增長1.7%。
人均消費支出也罕見地出現了下滑,前三季度上海全市人均消費支出下滑0.9%。不過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增長了4.2%。
△ 北京三季度消費者信心指數。圖源:北京市統計局
“這幾個萬億消費城市在今年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如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摩擦等,導致消費者信心下降,減少了非必需品的支出;再者,高房價和生活成本上升也壓縮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影響了消費能力;最后,消費趨勢的變化,例如年輕一代更傾向于在線購物,對實體商業造成了一定壓力。”新金融專家余豐慧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北京的消費數據也體現了人們消費習慣的變化。在各個公布的細項中,只有網上零售額為正增長,占比已經接近全部社零的四成。
此外,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支出是北京今年消費的一大亮點,同比增長24.5%,與蘇州通過文旅體活動拉動消費的目標不謀而合。
△ 2024年1-9月北京社零情況。圖源:北京市統計局
要走出消費疲軟,王鵬認為,可以從需求側入手培育新消費群體,從供給側改革入手提供豐富多彩的消費品和消費形式,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同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既能促進消費、拉動投資,也能增加先進產能、提高生產效率,還能促進節能降碳、減少安全隱患,既惠民、又利企。”王鵬說。
今年多地推進“兩新”,帶動家電類商品消費快速增長。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部分消費大市是在近期才推出相關政策,帶來的效果尚未完全體現在日前公布的三季度數據中。
如北京是在今年8月26日推出“兩新”政策,這一時間節點已處于三季度的后半段。但據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來現余介紹,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北京市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由1—6月的同比增長1.4%,提高到1—8月同比增長8.9%。
由此可見,“兩新”的政策效應將在四季度持續凸顯。
(轉載開白請添加微信,ID:rafe0101)
撰文|王晨婷
編輯| 梁勵
版式| 松
? 30省份的最新“分工”,意味著什么?
? 這個東北城市,離萬億再近一步?
讀城記工作室
用不同的視野解讀城市精神
為熱愛生活的人們展示城市多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