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觸潮。
一
雷鳴聲中,數百噸重的一級火箭從天而降,減速、懸空、調整,直至被“筷子”穩穩夾住。
這原是尋常的一天,海波嫵媚,飛鳥逍遙。然而火箭落下時,世界幕布被掀開一角,人們看到了璀璨星河。
目擊者說,這一刻才真的相信:有生之年,或許能看到移民火星。
夾火箭后48小時,馬斯克公司又發射了4次星鏈衛星,巡天衛星總數已達7105顆。
從南極到北極,從荒島到沙漠,星鏈無所不至。亞馬遜雨林的土著部落內,年輕人已用星鏈,上網看內馬爾踢球和INS點贊女模。
星鏈之下,劃時代發明正不斷出現。10月10日,特斯拉推出車型機器人,沒有方向盤、沒有腳踏板、沒有后視鏡,真正的無人駕駛。
那天現場的海報致敬電影《回到未來》,電影中有句經典臺詞:
“你們的未來取決于你們自己。所以,讓它變得美好吧?!?br/>
當日引發歡呼的,還有排隊入場的擎天柱機器人。這些人形機器人,穿上襯衫圍裙,四處倒酒,充當侍應。
這是人類史上第一場人機夜宴,機器人和人類猜拳起舞,聯手狂歡。
狂歡前兩日,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廳,Deepmind創始人獲諾貝爾化學獎,因為他的算法破解了超兩億種蛋白質結構。
而更早的13天前,扎克伯格推出研發十年的AR眼鏡。眼鏡從銀色保險箱中拿出,集成了算力、AI、光學技術、神經接口,完全是下一個時代的物種。
改變時代的發明正密集現身。
30天內,我們目睹了筷子夾火箭和車形機器人;100天內,我們見證了腦機接口進化和商業太空行走;300天內,我們親歷了大模型風起云涌以及深度算法主導的時代。
變化越來越迅疾,如同咆哮的火車即將進站,俯身就能聽到站臺的震顫聲。
在國內,變化同樣目不暇接。
登陸月背仿佛就是昨天的事,轉眼間,中國科學家已研發出月壤磚,并將從月球上就地取材蓋房,房子定名月壺尊。
寧德時代的新電池去年還在新聞階段,然而今年春天已量產交付,充電10分鐘續航600公里,“1秒1公里”。
百度的無人車已無人嘲笑,蘿卜快跑一統武漢經開區、高新區和東西湖,累計跑單超700萬,不舍晝夜。
今年夏天,科大訊飛的星火大模型在8個國際主流測試中,整體超越GPT-4 Turbo,而深度搭載大模型的智能辦公本正在公司高管間流行。
未知的被解密,停滯的被推動,傳統的被革新,一切都發生在極短時間內。
10月21日,有游客在泰山偶遇機器狗首測,它將負責搬運貨物和清理垃圾。那天,機器狗用兩小時,闖過十八盤,登頂泰山。
千年的石階,年邁的挑夫,新奇的游客,靈巧的機器狗,以及電光火石的跳躍。
這就是我們的今天。
二
新發明密集出現只是信號,它們真正作用是拉開時代帷幕,帷幕后的邏輯再不相同。
1848年,科學家摩爾斯向十公里外,發送人類第一封電報,引用《圣經》句子:上帝啊,你創造了何等的奇跡!
然而,新技術價格昂貴,20個字相當于紡織工人一周工資,直至六年后一場暴雪,英國全國癱瘓,電報才被推上前臺。
信息前所未有聯通,工作邏輯、商業邏輯、生活邏輯也隨之改寫,股票經紀人、冒險家、鐵路大亨交替登場,黑色電纜貫通大洋。
電報出現讓信息也成商品,從而導致現代新聞業誕生,而新聞業推動商業文明前行。
電報之后,電話登場,程控電話未發明時,歐洲城市中心會建起巨大的電話塔,上萬根電話線如發絲般垂出,連向千家萬戶。
1879年,改良電話的愛迪生,用碳絲點亮白熾燈,科技再度左右時代。
電燈催生了夜間經濟,開啟了霓虹長夜,降低了犯罪率,變相延展人生長度。從華爾街摩根的豪宅,到上海虹口區的倉庫,電燈一盞盞亮起。
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總統板動黃金手柄,發電機啟動,噴水池水柱沖天,16萬盞燈光如雪,第一臺摩天輪緩緩轉動。
而璀璨背后,那是電報、電話、電燈、發電機聯手開啟的電氣時代。
新科技決定的社會模型中,工人收入穩步增長、維修工、工程師等新職位誕生,被家用電器解放的主婦走進職場,并促生中產階級。
類似的故事重演在首臺PC電腦誕生時。電腦笨重,配有400頁說明書,但依舊風靡全美。
那一年,PC被《時代》評選為“年度風云人物”,評選理由寫道:
一年中最有影響力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將改變一切。
新發明只是起點,真正撼動時代的,是它帶來的全新視野、模式和想象力。
1990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內,第一臺萬維網服務器啟動,那臺舊電腦上貼著便簽,“這是臺服務器,不要關機!”
沒人知道那個“www”開頭意味著什么,直到很多年后人們才明白,那是無邊的想象世界。
三
當下,時代帷幕又將拉開,這一次,將由AI硬件完成。
AI硬件發明現身,意味著AI技術落地,真正融入工作生活。
AI電視自動翻譯并生成字幕,AI冰箱識別食品制定菜譜,AI鏡子可以對話,聊聊膚質和心情,AI枕頭可以智能調整睡姿,引導一夜好夢。
比亞迪工廠內,人形機器人已開始搬運貨物分揀零件,而在都市早晚高峰,越來越多汽車在自動駕駛。
AI硬件帶來全新的時代規則。今年5月,微軟發布AI電腦,電腦不再是輸入輸出的工具,而是思考共創的伙伴。寫作、繪圖、搜索、編程等工作因此重新洗牌。
AI硬件批量現世后,硅谷風投巨頭蘭佩爾在官網發文,稱AI最先改變的將是公司職場:
AI打破了軟件和勞動力的邊界,不僅僅作為輔助工具,而是真正參與人類工作流程。
高盛考察硅谷后,得出同樣結論,職場很快會普及“AI工作”,效率將全然不同。
變化已然發生,在北上廣寫字樓內,科大訊飛推出的智能辦公本X3正快速流行,展示全新的“AI工作”模式。
高管會議上,已無需專人記錄會議,辦公本X3收攏聲音,識別方言,翻譯外語,實時語音轉文字,辨認手寫碎片,會議結束,記錄已生成,并由AI智能提煉要點。
律所會談中,律師用辦公本X3手寫簡記,流暢手寫同時,畫圈的重點和勾勒出的星號,會自動收集到日程模塊,并規劃為待辦事務,效率極大提升。
大廠平臺上,白領中層領取項目任務后,原本需組建小團隊,提供策劃、文案、資料搜集等協作支持。
而今,通過訊飛辦公本X3,即能呼出大模型進行多輪對話,根據需求提供創意,生成并編輯文案,智能搜集相關資料。一人即團隊。
它展現著時代大幕拉開后,新的工作邏輯:流程被縮短,效率被提升,繁瑣被簡化,大模型重塑工作流程,人們需要有隨身創造力助手。
作為首款大模型辦公本,訊飛智能辦公本X3跨維度,橫跨了文字、語音和圖畫,也打通商務、創作和閱讀,也因此成為當下流行的科技奢侈品。
它兼顧高級感與科技感,深空色配色搭配鋁合金磨砂邊框,機身僅厚5.4毫米,比雜志還輕薄。
極致輕薄的機身內,搭載著市面上最清晰的視網膜電子墨水屏、專業的八麥克風陣列和國內頂級的星火大模型。握住它,便成為第一批觸摸潮水的人。
高端社交場合中,它常常成為企業家們好奇圍攏的焦點,驚嘆技術,探討AI,也是社交破冰的橋梁。
它帶有一種特殊的身份感,身份感源自探索前沿的驕傲。一如第一批擁有移動電話的南方大亨,第一批在咖啡館敲擊Macbook的IT精英。
每一次變革,第一批接觸潮水的人,都將最先掌握潮水的規則。
很多年前,《花花公子》專訪剛推出蘋果電腦的喬布斯。
年輕的喬教主,已感受到世界的潮水,他說:
你不知道結果究竟是什么,
但是你知道會發生一些非常重大、非常好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