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的一天,胡錫進“社死”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天。
正能量溢出的胡錫進,因為不夠正能量而被禁言,這本身就是一個黑色幽默。
一個多月后,金融財經領域大V劉紀鵬發布視頻稱,胡主編誓誓旦旦地向他表示,將在10月27日解除禁言,屆時:
人們又將看到一個更加成熟的胡錫進。
有人一定會說,關于中途失語這件事,其實并不是我們這個城市和區域特有的現象,我們的同時代人都是這樣生活的。
不錯,在今天的社會里,人們從早到晚地工作,而后卻把業余生活的時間浪費在短視頻、下飯劇和八卦當中,這種情況看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有些地方的人們(例如熱心的朝陽區群眾)卻不時地在考慮--些其他的生活內容,爭著為人民群眾注入正能量。
雖然一般來說,大家的生活并不因此而有所改變。但在某些人看來,也許這是有用的吧,至少,有這種考慮就比沒有強。
例如胡主編就是這樣的人,出發點都是為我們好。
所以他的視線從大洋彼岸回歸到了A股,還親力親為拿出10萬元入市,體驗基層生活。
其實,沒有必要確切地描繪我們這里的人們的炒股方式。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是短暫的投機狂歡,就是安于被基金經理愚弄的生活——A股跟別處不一樣,由于缺少耐心,也缺乏思考,人們只能處于相愛相殺而又不自覺的狀態。
沒有胡錫進的日子里,從A股到H股都彌漫著空虛與無趣,大家都期待著胡主編:
如閃電般歸來。
前天,也許是昨天,胡主編果然王者歸來。
但他已經不談股市了,而是回憶起燕郊與通州的交通問題,陳述禁言期間在華北瀏覽大好山河,甚至展示出他1978年考入軍校的青澀照片…
這不得不讓人擔心,胡主編是不是被去了勢,如今只會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結果僅僅過了一夜,儒雅隨和的胡主編就霸氣外側,連午飯都顧不得吃,就姜萍事件發出了一條最新微博。
胡主編說,(姜萍)這件事讓很多人受到了誤導,大家的情感受到了戲弄,出這樣的事情真是不應該。
點評:一切都是胡主編熟悉的開篇定性,他代表了“很多受到了誤導、情感受到戲弄的人”。但我鄭重指出,胡主編只代表自己,不能代表大家,更沒有能力代表很多一開始就提出質疑、反而被侮辱的人。
胡主編又說,違規者一開始就錯了,當輿論形成熱浪后,其應對方式也不夠坦誠… 但事情能夠得到如實調查,結果公之于眾,這反映了我們社會實事求是的底線就在那里。
“姜萍熱”的爆發式形成反映了互聯網時代輿論的某種特點。但是要看到,“姜萍熱”從一開始就伴隨了一些質疑,特別是出現了一些從專業角度有理有據的詰問,那些質疑無疑客觀上推動了對事件調查的開展。
點評:又是胡主編最熟悉的句式及絕對理性、永遠客觀。第一小節大贊實事求是的社會底線,洋溢著“喪事喜辦”的樂觀;第二小節貌似肯定站在詰問者這邊,站在真理這邊,似乎很刑的樣子?
其實互聯網是有記憶的,我找出了雙方對戰正酣時胡總的言論,與他最新的微博內容相映成趣。
(胡錫進微博中6月23日的言論,與昨天(11月3日)言論的對比,恍如隔世)
我很難理解,三個月前被胡主編怒斥為“有罪推定”,并被扣上“集體心理太陰暗”帽子的人們,怎么搖身一變就成了“從專業角度有理有據”,成為了“反映了我們社會事實求是的底線”的守護神?
不說別的,所謂有罪推定,一定是針對明確的犯罪事實,是因為存在明確的犯罪事實,才需要被處刑的人提供無罪的證明。問題來了:
按照胡主編三個月前的意思,“從專業角度有理有據”的質疑者犯了啥罪,要判幾年啊?
也許,參照胡主編“集體心理太陰暗了”的結論,質疑的網友莫非犯了“破壞公序良俗罪”和“尋釁滋事罪”?
細心的讀者可能注意到了,胡主編6月份的微博發言,我使用的是網友“謎之兔女郎”的截圖。這并不是我懶,而是因為我翻閱胡主編的微博后,發現他已經刪除了這條逆天言論。
也就是說,胡錫進在發文后覺察到了前后矛盾,因而緊急維護,屏蔽(或刪除)了6月23日21時力挺姜萍的發言,準備來個死無對證。卻他精心地保留了當日18時及23時的兩則言論。
我都不知道該說他是聰明呢,還是大聰明,還是太聰明?
對上了,都對上了,那個我們熟悉的胡主編再次“亡者歸來”,就是這個味兒!
恍惚間,我們似乎聽到有人在唱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天…
不可避免地,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又要感受到:
一三五胡錫進,二四六胡錫退,周日“老胡中肯”。
作為P社玩家,這句式我熟啊,不就是來自“一三五震怒、二四六落淚、周日吊死威尼斯總督”的精羅日常嘛。
原來老胡也是精神羅馬人?或者是精神…人?
(你們精羅分子,簡直精神分裂啊)
當然,和某些時政大V相比,胡錫進其實還算是有節操的。
例如阿里通報姜萍事件相關信息后,某大V發表《該不該為姜萍喊冤》一文,強調通報中的所謂三條推論:
第一,姜萍的成績并沒有作廢。雖然沒有直接說作弊,但確認是在其老師王潤秋指導下完成的,至于究竟是王老師用了姜萍的身份證,還是姜萍用了王老師的電腦,不得而知。 第二,恰恰說明王潤秋有水平。即使王老師用了姜萍的馬甲,一個經濟欠發達縣城的職高數學老師,能在全球數學大賽中拿到126和12名的好成績,這本身就很了不起。組委會應該公布這對師徒的決賽成績,而不是秘而不宣。 第三,姜萍是整起事件中最大受害者。她最終選擇離校消失,成為各方角力的犧牲品。也許她并不無辜,但讓她一個人背下所有的鍋就太可恥了。一個17歲的少女承擔不了這個社會強加給她的“天才少女”光環,這也并不是她想要的結果。
大V的邏輯相當感人。
例如這時候還強調王老師與姜同學的成績沒有作廢,你知不知道“最后的體面”是啥意思嗎?
這時候還在說“進入決賽的不但有姜萍這個中專生,還有另外兩個中學生,其他人都是獨立完成的嗎…”,你這是要拿“XX也干了”來否認自己是小偷的事實嗎?
至于說什么“郁郁不得志的老師,未諳世事的少女”,更像是“我弱我有理”的強盜邏輯。未成年人犯罪當然要區別對待,因為他們沒有完全行為能力,但不表示無罪啊。
當然,如果你理解到姜萍事件曝出后,該大V已經陸續發表了十篇以上挺姜雄文,且篇篇10w+之后,自然就理解了他的內在邏輯:
恰爛錢不寒磣,別打臉就行~
因此,理解了胡總與大V的表現,你就理解了當前社交網絡的整體生態,就只能慨嘆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上,總有“類人群星閃耀時”:
從愛爾蘭到契丹,他們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覺得有趣,請關注公眾號:將軍箭
4 Nov 2024
點擊“分享”和“贊”,感謝你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