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晏會廳》是搜狐出品的一檔高端訪談欄目,由搜狐網副總編輯晏成先生對話汽車、財經、科技等行業領軍人物。此為《晏會廳》第四十三期,本期對話嘉賓為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 Oliver Zipse )。
2024年10月24日,《晏會廳》在北京專訪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這是他今年第三次中國行,也是近兩年內第六次訪華。此次,他是來參加寶馬與清華大學的一項戰略合作:成立“清華-寶馬中國可持續發展與出行創新聯合研究院”。
這是齊普策任期內第四次接受我們采訪。2019年8月,齊普策就任寶馬集團董事長,兩個月后,《晏會廳》在北京第一次專訪齊普策。他談及上任后首要做的事情:找到能一起愉快工作的人。
五年多過去了,這次的對話氛圍更加松弛,像是赴一場每年之約。這位寶馬集團掌門人,一上任便歷經著全球市場一輪顛覆性的變革周期。我們希望探究,當“不確定性”被放大時,他對于競爭怎么看,對于產品與技術的思考,對于重要的事情如何做決策,對于跨國企業在全球的發展有哪些預見。
一個小時的聊天中,我們能感受到齊普策在踐行寶馬的產品哲學和經營哲學,他向我們解讀了邁向新百年的寶馬之道:傳承、創新、平衡、聚焦,堅守寶馬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不變的駕駛樂趣。齊普策對于每一個問題都有答案,而且是頗為具象的觀點:
1. 攜手中國力量、以中國速度、中國式創新,未來跨國公司必須以本土化的方式來運作。
2. 駕駛樂趣不止于馬力和動力,如何駕馭動力(How do you control your power)精準操控才是關鍵。
3. 安全、產品質量、系統整合能力和品牌建設,這四個方面會越來越重要。
4. 高科技應該是隱藏的(Shy)科技,不是簡單堆砌。
5. 寶馬發展的重點不是某個單一技術,而是系統性的整合。
6. 寶馬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進入第二個100年。在中國,我相信50年后我們依然會存在。
7. 我們的業務模式不是先去選擇產品價位,然后把所有技術堆在里面,這樣很難生存下來。
8. 寶馬設計理念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就是減少駕駛員分心的可能性。
9. 我們需要聚焦4% (豪華汽車)市場份額,滿足這些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作為一家全球化的企業,寶馬一直堅守承諾,言出必行,有諾必達。”訪談中,有不少瞬間,齊普策的回答像是對自己五年前的回應——那些曾經做過的決策,正在逐步落地。
早在2020年,齊普策就認為,只做電動車是不夠的,還要做好插電式混合動力、汽油發動機和一些市場的柴油發動機車型。這個策略在今天看來是成功的。
那些曾經試圖在“大象轉身”中ALL IN EV的傳統車企巨頭們,如今有不少又回過頭來,加碼對插混車型的投入,以便適應中國車市需求的變化,即使他們內心并不想這么做。相較之下,寶馬的步伐會從容一些——從容,這也是我們在訪談中對齊普策的印象。
他拒絕孤注一擲,“我們發展的重點不是某單一技術,而是系統性的整合,把這些技術整合到產品上,充分滿足客戶所有的需求”
事實上,寶馬在11年前就開始生產電動車,但其轉型步伐穩健,擅長在可控的范圍內前行。這種風格從齊普策對技術路線的選擇,到新一代產品的規劃、對智駕與創新的理解、對設計理念的堅持等方面,都能感受到。
穩健是需要底氣的。
2022年,齊普策提出iFACTORY概念,這或許是他任職期間帶給寶馬的最重要的禮物之一。它代表了寶馬的第三代生產體系,有高度的集成性和靈活性:可以基于同一條生產線產出任何動力類型的產品。正是基于此,“給用戶選擇的權利”才能從一種理念落地成為具體的產品與技術。
如齊普策所說,“概念是一件事,精準落地實施是另外一件事”。
要知道,成立于1916年的寶馬公司,從最初的一家飛機引擎制造商,轉型為如今全球豪華汽車和摩托車制造商,它經歷過太多次將概念落地為現實的考驗。在轉型并穿越周期這件事情上,寶馬有著屬于自己的節奏。
[ 01 產品哲學與經營哲學 ]
四年前,當特斯拉邁向市值最高峰時,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也摘掉了“最慘的人”的標簽,理想汽車、小鵬汽車接力登陸紐交所......新勢力野心勃勃,成為資本和輿論的寵兒。
彼時,我們談及“什么是一家汽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時,齊普策預言,造一款車容易,難的是后續產品如何與已有的系統對接集成。成熟車企具備這種能力,但新勢力會在發展途中遇上這個難點。
一語中的。如今,眼看著許多汽車品牌“起高樓”又“樓塌了”。與此同時,仍有新品牌、新品類、新技術、新概念涌入這個行業。浪潮沒有終止。
YAN:面對傳統與創新,傳承與變革,寶馬將如何平衡?
齊普策:創新不僅僅意味著技術的發展,我們需要用寶馬的方式將所有技術整合起來。我們發展的重點不是某個單一技術,而是系統性的整合,把技術整合到產品上,充分滿足客戶的需求。我們希望提供的技術不只是炫酷,而是客戶會用、敢用、能用。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消費者越來越關注“核心價值”,如安全、產品質量、系統整合能力和品牌建設,這四個方面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些價值恰恰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作為一個有歷史的品牌,我們應當有所傳承。傳承是優勢而非劣勢。
當前汽車公司出現和消失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寶馬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進入第二個100年。在中國,我相信50年后我們依然會存在。
YAN:早些年在中國市場,提起三四十萬的豪華車,那是BBA的天下。如今,蔚來、理想、問界、比亞迪的騰勢等中國品牌陸續入局這個領域,目標直截了當:搶占BBA市場份額。這會對寶馬造成壓力嗎?
齊普策:中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的創新技術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有許多強有力的玩家。現在在中國,寶馬品牌還是很有價值的,當然也需要不斷調整、不斷適應,以創新技術進一步鞏固核心價值。
在中國,我們的技術開發更關注本土消費者的需求。寶馬在中國擁有一支3200人的研發團隊,深諳本土創新并將其融入產品設計。比如,我們在語音識別領域正在取得進步,隨著新世代的到來,語音識別將是對車輛進行控制的重要方式,可以顯著簡化車輛操作。
市場如此之大,寶馬只占到全球市場3.5%-4% 的份額。我們當然希望增長市場份額,但我們需要聚焦 4% 市場份額,滿足這些消費者的需求。
YAN:近些年,有許多新的技術與概念涌入汽車行業,您怎么看待這些新方向?
齊普策:汽車行業需要新的方向,但不能簡單粗暴地往車上堆疊,最終有一天消費者為車上堆疊太多東西而感到苦惱。寶馬認為,高科技應該是隱藏的科技(Shy Tech),讓用戶自然而然地使用。
寶馬的設計理念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減少駕駛員分心,這越來越重要。隨著屏幕越來越多、越來越亮,這將對駕駛員干擾很大。我們需要在發展技術的同時,減少讓駕駛員分心的可能。
寶馬的設計不僅是為了讓車輛更好看,更重要的是讓車輛更好地服務于駕駛。
我們的業務模式不是先去選擇產品價位,然后把所有技術堆里面,這樣很難生存。我們要為產品選擇正確的技術,需要擴大(生產)規模,供應鏈也跟得上,要保證高質量的生產。在業務運營方面,我們非常謹慎。
[ 02 不懼競爭,堅守駕趣初心 ]
前不久,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車正式征收高額關稅。寶馬、大眾等德國車企明確表態反對。作為一家全球化公司,寶馬集團要面對的不只是歐洲市場或中國市場,它需要縱觀全球,找到那個平衡點,尤其是在電動化時代。
在市場劇變和競爭的不確定性之下,這家百年豪華車企并未動搖其初衷——始終保持著對駕駛樂趣的追求,不僅著眼于技術的創新,更是以開放的心態迎接市場的每一次挑戰。
YAN:在燃油車時代,動力和性能是豪華車的標識。如今在電動車時代,駕駛樂趣還會是寶馬品牌的特色嗎?
齊普策:寶馬不僅生產燃油車,還生產電動車。11年前,我們就開始生產電動車。駕駛樂趣是我們的品牌核心,在電動車時代,我們亦深諳電動車的駕駛樂趣之道。
對于寶馬來說,我們總是可以提供足夠強的動力,但駕駛樂趣不只是關乎馬力,更關乎(客戶)如何感受這輛車,以及這輛車向駕駛者傳達了什么信息,并與駕駛者建立什么樣的情感連接。
電動時代,動力易得,但如何掌控強勁的動力:How do you control your power (如何駕馭你的動力),這才是關鍵。
BMW4系,來源:BMW 官網
YAN:目前,中國有一個很熱門的詞,叫“內卷”。您聽說過嗎,您如何看待“競爭”?
齊普策:關于內卷,我的理解是:當競爭進入高度緊張的狀態時,人們會陷入焦慮,缺乏理性思考,僅作被動反應,而非主動思考。
如果發現自己處于這種模式,就應該暫停并反思,找到自己的競爭優勢。如果只是無意識地模仿別人,就會陷入生存危機,這是無法長久生存的。唯有明確自身的優勢,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毫無疑問,歐洲也是全球競爭很激烈的市場,多年以來一直如此。我們了解競爭,我們習慣競爭。我們知道如何面對競爭,不能跟著價格競爭走,需要找到自己的節奏。如果只是為了跑量,這是很危險的,我們要確保企業有流動性。
價格戰沒有贏家。但同時,中國對寶馬非常重要,我們不會輕言放棄。如果不能在這里取得成功,那么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必將面臨挑戰。
我們歡迎競爭,競爭能提升效率。希望大家能夠知道在什么時間點及時停下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一兩年當中,進入到良性的競爭周期——一方面,企業能夠維持一定的利潤;另一方面,消費者能夠找到最優的產品。
[ 03 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投資 量身定制中國的新世代車型 ]
今年是寶馬集團進入中國市場的三十周年,下一個三十年,BMW 新世代將扮演重要角色,寶馬為此做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
YAN:針對新世代車型的推出,寶馬在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會有何差別?您目前對新世代車型的評價如何?
齊普策:我剛試駕了新世代車型,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相信大家在看到新世代車型時,就會深刻感受到我們背后的努力付出和創新設計。
2026年,寶馬在沈陽投產的第一款新世代車型將是一款純電SAV車型,這款車型將根據中國消費者需求量身定制,在中國生產,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我們認為這將是跨國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必須以本土化的方式來運作。新世代的車型將是這種策略的代表。
BMW新世代X概念車,來源:BMW 官網
YAN: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正在主攻智能駕駛,寶馬的新世代產品在智駕領域會有哪些特色?
齊普策:我們非常關注中國汽車品牌提供的 L2++自動駕駛。在技術發展過程中,我們絕對不會以消費者的安全作為代價。目前全世界有大約 2000 萬輛寶馬集團互聯汽車行駛在道路上,大約 800 萬輛具備遠程軟件功能。我們清楚地知道風險在哪兒,不會給出做不到的承諾。
作為一家全球化的企業,寶馬會堅守承諾,言出必行。
20 多年前,我們在 BMW 7 系上推出了 BMW iDrive,首次提供人機交互系統。BMW 新世代車型將帶來完全不一樣的人機交互,摒棄掉任何干擾駕駛員的元素。
現如今,大多數車都如 40 年前一樣,在方向盤后面投射數據和信息,但這絕不是最好的位置,因為駕駛員必須要低頭才能看到這些信息,這與觀察路面和周圍交通狀況時眼睛的聚焦方式不一樣。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會讓駕駛員分心。
在 BMW 新世代車型上,我們把關鍵的數據都放在駕駛員的視線正前方。駕駛員不需要抬頭或轉頭,只需要眼觀前方,在恰當的時候,(正前方)便會出現所需要的信息。
導航系統會離駕駛員很近,不會讓駕駛員分心去點很多按鈕,指尖輕輕一觸便可以完成所有操作,并且不會對現有屏幕產生任何干擾。新世代車型將啟用全新設計的人機交互系統,數字化技術加持讓交互更便捷。
后記
或許是因為出生于海德堡——這座坐落于內卡河畔、被校園環繞著的城市,擁有歐洲最古老的大學,學術氛圍十分濃厚。60年前,齊普策成長于此。他頗愛校園氛圍,會去慕尼黑大學講座,也是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的委員。他相信大學是產生創新的地方,可以有效推動行業發展。
采訪中,我們面對的不僅是一位全球頂尖的企業家,齊普策還像是一位研究者,對于關鍵問題的思考和答案,有一種篤定的“穩感”。他多次提到平衡,無論是傳承與創新的平衡,還是銷量、品牌與利潤的平衡。
齊普策告訴我們,在寶馬集團的董事會上,他起初不設議程,董事會成員先自由交流,各自談論遇到了什么問題、想和大家一起討論什么問題。這之后,才進入正式議程。
“作為一家全球企業,平衡變得越來越重要。”齊普策說,我們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但可以在不同的場合中取得利益的平衡:“如果你覺得可以孤注一擲,把寶押在某一個技術、一個市場或者某一種利益上,那絕不會成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