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溫暖的午后,一位躺在藤椅上的老奶奶,給蹲在墻角的小姑娘講了穆桂英掛帥的故事。老奶奶感嘆說:女人啊,投胎和嫁人,就決定了她一生的路。小姑娘問:那如果投胎和嫁人都選錯了呢?
如果投胎和嫁人都選錯了,還被人賣到了青樓。這樣的開局人設,該如何自救?今天咱們一起來說一說關東女艷匪的故事。
有一個姑娘她命不好
那是晚清末年,列強凌辱,軍閥割據,民不聊生。今兒個還是隔壁小張,明兒個就可能被逼上山當了土匪。土匪干成功了,還能搖身一變,成為雄霸一方的大督軍。例如張大帥,就曾是東北那旮瘩有名的土匪頭子。
有一個姑娘,她命不好。投胎在這樣一個亂世,還早早沒了娘。小小年紀,跟著父親一起,歷盡了風雨飄搖。
父親年紀不大,卻已有了白發,還總愛喝酒。小姑娘時常管著父親,還偷偷把他的酒壺藏起來。每當這個時候,父親總會笑著說她:你呀,真是跟你娘一個樣。
娘是什么模樣,小姑娘一點兒印象都沒有。打她記事起,娘就不在了。好在父親還在,日子雖然苦點兒,但也還算過得去。
小姑娘一天天長大,模樣兒越來越水靈。見過的人,都夸她生得好看。父親卻微微皺起了眉頭。
吾家有女初長成,父親本該是高興的。可世道如此之亂,他又能力有限,姑娘長相太出挑了,容易遭人惦記啊。
老父親擔心歸擔心,卻也不能將自家姑娘藏起來,只能默默祈禱,這亂世快點結束,并暗自琢磨著得托人給姑娘找個好婆家。
已經民國了,許多人的辮子被割掉了,生活卻并未見好起來。可是姑娘卻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她最近認識了一個人,那人說要帶她一起去闖關東。那個人言語風趣,見多識廣。他說姑娘這樣美貌又聰慧,不跟他去闖關東,那真是可惜了。
姑娘聽說過闖關東的故事,內心躍躍欲試。可是老父親堅決不同意,關東是什么模樣他不知道,但是他覺得那個年輕人不可靠。
父女倆頭回起了爭執。老父親說:不知根底的人,如何能信?姑娘說:您能知道根底的人,有幾個出過遠門?
老父親一氣之下,將姑娘鎖在了屋里。他要催催媒人,快點兒將姑娘的親事定下來,徹底斷了她闖關東的心思。老父親跟媒人談妥了姑娘的婚事,頗為滿意地回到家,卻發現姑娘不見了。
家里沒有什么痕跡,只是姑娘經常穿戴的衣物不見了。老父親很是慌張,屋前屋后的尋找,卻再不見姑娘的身影。有人告訴老父親,看到他家姑娘跟一個年輕男人一起出了村子。
啊?姑娘跟著一個年輕男人走了?那不是私奔嗎?有人一語道破。老父親身形晃了晃,險些就此倒地不起。
一覺醒來身在青樓
出了村子沒多久,姑娘就有些后悔了。她想要闖關東,可也不能扔下父親一個人啊。這么多年了,父女倆從未分開過。
姑娘眼眶微紅,年輕男人安撫她,出都出來了,咱們就去散散心。我帶你去吃個大餐再回去,估計你父親的氣也消了。
鎮上的美食真好吃,姑娘眉眼彎彎的。大餐之后,許是有些累了,姑娘居然迷迷糊糊的,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
滿屋子的花花綠綠,還彌漫著奇怪的香氣。姑娘打了個噴嚏,再次睜開了眼睛。眼前的一切,陌生得可怕。
我“金玉堂”的大門豈是你想進就進,想出就出的?打從今兒起,你就叫翠喜兒了。好好跟我學著接客賺錢,知道不?
老鴇子一步三搖,幾句話說得剛醒過來的大姑娘,險些又暈了過去。她這才知道,那個家伙是用花言巧語騙了自己,還把自己賣進了妓院。姑娘縮回了床上,抱著膝蓋無聲地哭了。
她想起了皺著眉頭的父親,想起了講故事的老奶奶。滿心悔恨。如果投胎和嫁人都錯了怎么辦?當初的老奶奶沒有回答她,如今又有誰能給她答案?
“金玉堂”不是善堂,老鴇子只給了她三天的時間,熟悉和適應青樓的生活。姑娘抹掉了淚水,琢磨著如何自救。姑娘雖未見過世面,卻是個有主見的姑娘,也有幾分聰慧和勇敢。她打著熟悉環境的幌子,里里外外觀察了兩天。
妓院打手眾多,憑自己的能力,逃是逃不掉了。即便拼死出了青樓的大門,恐怕也走不了多遠。自己身無分文,如何活下去?第三天,姑娘琢磨來琢磨去,要想逃離這個火坑,必須先找到一個可以信賴的人,再慢慢圖謀。
打定了主意,姑娘便學會了逢迎。她一邊花枝招展的迎來送往,一邊用心尋找那個可以讓她信賴的人。
青樓里人來人往,三教九流都有。這些客人們,花的是錢,買的是笑,有幾個會交付真心?好在姑娘雖然命苦,但還是有些許運氣,她碰到了一個人。
那個人被稱為“龍爺”,他性格豪爽,出手闊綽。老鴇子說,他是一個土匪頭子,手下弟兄不少,且得小心伺候。
龍爺一眼就相中了這姑娘,喜歡她的美艷和聰慧。幾番恩愛之后,龍爺告訴姑娘,自己本名王福棠,是大龍愛子的大當家,至今尚未成親。
姑娘也趁機跟龍爺說了自己的身世,龍爺聽了,很是為她抱不平,說自己如果遇到那個把姑娘賣到青樓的男人,定然一槍崩了他。姑娘聽了很是解恨,她拜托龍爺幫忙打探一下自己父親的情況。龍爺毫不遲疑,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不久之后,龍爺給姑娘帶來了消息。說是姑娘跟著那個男人離開了村子之后,他父親也離開了,說是要去關東找姑娘,從此再沒了消息。姑娘聽了很是傷心,大眼睛里滿是淚水。龍爺安慰她,會讓手下繼續留意老人家的行蹤,一旦有消息,就會立即告知姑娘。
姑娘覺得龍爺是個可以信賴的人,對他多了幾分真心。龍爺感受到了,他本就十分稀罕這個姑娘,于是動了為了她贖身的念頭。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大半年,龍爺卻再沒有出現。就在姑娘有些絕望的時候,大龍鱷子的人來了,不是龍爺,卻指名要贖她。姑娘這才知道龍爺在一次辦事兒的時候,受了重傷,昏迷了好長時間,險些丟了性命。即便這樣,他也沒有忘了贖人的事情。
姑娘很是感動,下定決心要跟大龍坨子的人走。老鴇子不干了,給錢也不讓贖。這姑娘如今可是她的搖錢樹,豈能就此放手?
金玉堂雖是個青樓,背后也是有靠山的。現場打手也不少。贖人不成,又不能硬搶。綹子的人只好回去報告龍爺,從長計議。
過了幾天,大龍綹子的人又來了,這次還抬著花轎。這一次,老鴇子居然松口了,還殷勤的扶著姑娘上了花轎。
翠喜兒變成了駝龍
花轎抬著姑娘上了山, 成了壓寨夫人。她問龍爺,金玉堂的老鴇子這次為何就同意她贖身了?龍爺刮了刮姑娘的鼻子說,得虧你告訴爺,老鴇子最為稀罕的就是她的獨生兒子。
姑娘這才知道,原來是龍爺讓手下設計綁架了老鴇子的兒子,然后告訴老鴇子,要想救兒子的命,就拿姑娘來換。
厲害啊,果然是土匪行徑。姑娘豎著大拇指調侃龍爺。拿錢贖人她不答應,兒子一被綁架,她就乖了。這世上的人啊,就怕土匪。你說是不是啊,我的壓寨夫人?龍爺說著說著,話題就跑偏了。
歷經磨難的姑娘,在山上度過了一段甜蜜又快樂的時光。姑娘陪龍爺做康復運動,龍爺教姑娘騎馬打槍。龍爺用心教,姑娘認真學。很快,姑娘就能騎著馬兒在山里撒野了。
姑娘打小聽穆桂英的故事, 就很向往能夠像穆桂英一樣掛帥打仗。如今學會了騎馬打槍,就忍不住想試試自己的身手。龍爺也有意栽培這個膽大又聰慧的姑娘,于是,默許她與弟兄們一起參加了幾次活動。
不曾想,這姑娘還真是敢打敢做,很快就征服了一幫土匪小弟,成為了綹子里叫的上名號的女土匪。土匪行事,不同于賊,流行報號。大龍綹子里的人物,報號都跟龍有關。姑娘入鄉隨俗,自己報號“駝龍”。
大龍綹子上下弟兄幾千人,經常活動的范圍就是附近幾個縣城。主要干的事情,就是打家劫舍,劫富濟貧。姑娘有了經驗之后, 經常自己帶著兩千多號弟兄去執行任務。她身手利落,又敢作敢當,很快成為了綹子里的核心人物,被尊為二當家的。
那個時候的女土匪,是個稀有物種。綹子里新來的小弟,看到這么一位騎著高頭大馬的壓寨夫人,總是很激動。私下里的話題,總是離不開她。綹子外的很多人也都想要一睹駝龍真容。這其中,有富貴閑人, 有軍閥頭目,還有留洋歸來的少帥。
駝龍成名的時期,正是東北剿匪的高峰期。民國十二年的秋天,亂石山善人屯一戰,駝龍驚艷了眾人,卻永遠的失去了那個讓她信賴的人,龍爺。
駝龍含著眼淚,帶著殘兵,逃回了綹子。因為龍爺已死,駝龍主動坐到了大當家的位置上。她發誓要為龍爺和死去的弟兄報仇。
有人說駝龍入行時間不長,以前尊她一聲“二當家的”,那是因為她是龍爺的壓寨夫人。龍爺走了,她憑什么能成為“大當家的”?有人說,因為她跟二爺睡了唄,二爺也支持她。
駝龍對這些流言蜚語,漠不關心。她一心只想著如何給龍爺報仇雪恨。只要能夠幫她報仇,怎么著她都無所謂。
經過了一年的計劃,駝龍帶領一眾弟兄開始了她的復仇之路。如果說以前他們還會有選擇的打家劫舍,如今他們無論大小村落,全部一腳蹬。從紀家大院的窯子開始,一路血腥向東。他們勢頭迅猛,一路席卷,以毀滅之勢,深入東荒地腹地。
可惜敵人太多,他們終究被包了餃子。拼死突出重圍,又被包了餃子。如此反復幾輪之后,隊伍已然疲軟,沒了再戰之意。駝龍下令分散撤離, 自己也喬裝遠離了戰火。
對駝龍產生了濃厚興趣的沈陽警備司令李杜, 一直沒有放棄搜尋駝龍的蹤跡。駝龍無處藏身,只好潛回了妓院, 脫下戎裝, 重操舊業。一個見過她真容的客人,認出了她, 舉報了她。
后續
駝龍最終在妓院被捕, 并在第二年正月十五那一日, 被李杜下令槍決。原本李杜并未想這么快處死駝龍, 但是一封封來自各個方向的電報, 都要求李杜把駝龍送往己方。可駝龍只有一個, 他無論送給誰, 都會得罪其他大佬。于是,他只能立即將駝龍就地槍決, 并把她行刑前的照片發往各處交差。
那個苦命的姑娘, 就此走完了她不足25年的短暫人生。她本名張素貞, 打小崇拜穆桂英。但是這些都沒人關注。人們談論更多的是, 駝龍是否真如傳說中那般美艷? 她是否真的騎著高頭大馬, 手握雙槍, 殺人不眨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