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后,買手店棟梁重回上海市場,選址WYSH翡悅里兩座獨棟洋房,一棟作為零售空間,取名「棟梁之家MAISON DONGLIANG」;另一棟規劃為策展空間,開幕期間舉辦品牌首展——「梁」匠築藝|DONGLIANG CRAFT ATELIER,展期持續至11月15日。
從2009年創立起,棟梁就憑借其在時尚領域的專業度和敏銳度迅速立足,建立市場權威,并以北京為核心逐步將觸角延伸至上海、深圳、秦皇島等城市。既是諸多中國設計師品牌的伯樂,也是一眾買手店的啟蒙,在業內可以稱得上是天花板級別的存在。
早前,品牌通過官方賬號宣告即將入駐上海,引發廣泛關注。隨店鋪開業,朋友圈、社交媒體持續被刷屏,反響甚好。抱著朝圣的心態,特意選擇一個工作日前往,希望避開人潮,沒想到店內還是有不少消費者。
先進入的是零售空間,濃烈的藝術氣息從踏入鐵藝大門的一刻撲面而來。店員與每位客人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會與第一面見到的客人熱情打招呼,也會在客人逛店時安靜陪伴,并在有需要時及時提供幫助。
一層有香氛品牌MAD et LEN,有涵蓋Jil Sander、Ann Demeulemeester、Lemaire、Maison Margiela、Our Legacy等多品牌的空間,利用墻壁、玻璃、屏風等區隔,以及香氛家具品牌Astier de Villatte的獨立展陳空間。
二層有The Row的獨立空間,有涵蓋Toteme、Lauren Manoogian等女裝區域,涵蓋Magliano、yamaumi等品牌的男裝區域。三層則包含Casey Casey、Marc Le Bihan、Guidi等工匠品牌。但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棟梁對試衣間的設計,寬敞、舒適、明亮,甚至更像一個小會客廳。
策展空間則獨立于另一棟建筑內,共2層,將目光聚焦于手工藝與藝術家,通過不同材質與形式的手工藝作品,展現藝術家對材料的敏銳感知與技藝的掌控。
整體游覽下來,感嘆之余也想從下面幾個方面與大家交流、分享。
1、品牌選址
棟梁之家位于中山公園-江蘇路商圈,距離熱鬧的愚園路和因二期開放后備受關注的上生新所僅10分鐘左右的步行路程,是一處鬧中取靜之所。在《嘉華國際城市更新代表作 WYSH翡悅里初探完整解讀》一文中,我們也分享這一典型的城市更新案例,從其定位及目前引入的品牌來看,與棟梁所輻射的客群相符,高凈值、好品味。
回到篇頭,為什么說是“重回”上海市場。其實早在2011年左右,棟梁就先后在上海富民路、長樂路開設分店,可能對大部分人而言更為熟悉的名字是「長作棟梁」。之后「長作棟梁」和「LABELHOOD蕾虎先鋒藝術節」合并,后者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在“巨富長”街區形成定位不同的買手店矩陣。
當然品牌內部變動細節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但毋庸置疑的是,棟梁在上海是有一定粉絲基礎的,對于其所提出的「遠至,歸家」這一新店概念自然也就不難理解了。一方面是品牌意在為消費者打造一處如家一般的空間,另一方面也寓意著品牌再度回歸,以更新的面貌出現在消費者面前。
2、空間規劃
如前文所述,棟梁上海店實際包含兩棟獨立建筑,前身均為擁有百年歷史的老洋房。棟梁保留了原建筑空間結構,將對生活、藝術、時尚的理解融入空間設計和產品陳列中,一步一景,移步換景,每個房間都能獲得不同的感受,吸引人們持續探索。
藝術思維結合時尚見解在當下并不少見,尤其是買手店,與合作品牌/藝術家策劃一場限時展覽、主題快閃已是常態。但棟梁在新店落地時,選擇將零售和策展兩大核心功能置于兩個獨立空間內,各自服務不同目的客群,讓大家身處不同空間時能夠或專注于時裝、或專注于作品,擁有更好的體驗。
當然,零售空間并不是簡單將貨品陳列,而是圍繞「家」這一內核,從花園造景、軟裝設計、藝術選品、家具器物、選品陳列,每個細節都傾注著品牌的心血。更巧妙的是,看似彼此獨立的空間,實則在內容上有所關聯,展覽中的部分作品也能在店鋪中見到。
行至展覽區域時,恰好遇見兩位阿姨,大抵是二位曾經在此居住過,對這棟建筑有著美好的回憶,興致勃勃地向工作人員講述如今的各個展廳此前都是什么功能,感慨萬分。如今,棟梁將一件件工藝作品注入其中,構建了一個連接過去與現在、物質與精神的詩意空間。
3、產品組合
棟梁上海店現有品牌均為國外設計師品牌,有大家耳熟能詳的Jil Sander、Maison Margiela,也有因「Quiet Luxury」趨勢備受追捧的設計師品牌The Row、Lemaire,前者于2023年首次在中國市場與買手店合作,合作對象為杭州天目里B1OCK;今年3月,The Row與棟梁開始合作,首個線下空間在棟梁阿那亞店呈現。后者在國內同樣受到時尚愛好者關注,品牌中國首店即將落地成都太古里。
此外,詩意而激進的Ann Demeulemeester,堅持手工制作、專注細節的Marc Le Bihan、Casey Casey,偏重文化表達的Our Legacy,顛覆傳統、模糊性別的Magliano,以及Ann Demeulemeester推出的家居/家具系列、香氛家具品牌Astier deVillatte等等,都能在這里找到。
不可避免的是,買手店數量日益增多必然會導致大量品牌重合的情況。但在棟梁店內,能夠很強烈地感受到品牌將對客戶喜好的觀察和自身對時尚的專業解讀,使得所選產品呈現出與棟梁高度一致的氣質,成為跨越文化、跨越地區、甚至時代的經典。
在「梁」匠築藝展覽空間內,擺放著一本名為「棟梁」的書,講述的是宮殿木匠的故事,在日本,最高級別的木匠被稱為棟梁,作為代代相傳的一門手藝,宮殿木匠只建佛塔、寺廟,不建私宅,一心堅守寺廟復建。這恰也代表著棟梁對這一領域持續深耕的決心,15年走來,見證著中國設計師品牌/買手店市場的沉浮,從早期為中國獨立設計師助力、與合作品牌一同努力,到主動探索不同商業場景,嘗試不同風格、定位的空間,唯一不變的核心是對設計本身的關注,進而推動創意、時尚、商業、藝術之間形成聯動。
近些年,大批本土設計師品牌因疫情反而受到更多關注,品牌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也促使大量設計師品牌集合店數量激增,其中也不乏一些傳統品牌下場嘗試,渴求煥新,贏得更多年輕消費客群關注;也有踩準時機以求賺一波快錢的“主理人們”。隨市場日漸趨于平靜,經過一輪市場洗牌,留存下來的品牌已經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
在上海,我們依然能看到蕾虎LABELHOOD、Autumn Sonata、LMDS、cha gallery等買手店充滿活力,持續吸引著各類消費者。隨棟梁加入,也讓我們對買手店的未來形態,以及當諸多優秀買手店聚集于此,又能為這座城市的文化帶來怎樣的影響充滿著更多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