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實體的良好范例
作者 | 勝馬財經劉孝
編輯 | 歐陽文
近日,張家港行(002839.SZ)發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報告,多項關鍵數據展現出該行在經營和資產質量方面的良好態勢。
勝馬財經注意到,在堅守“做小做散”戰略定力,秉持“深耕普惠、賦能發展”理念引領下,該行主營規模總體呈穩健增長,資產質量持續保持在可控狀態且表現優良,盈利能力穩中有升。
尤其在服務實體經濟層面,今年以來的整體力度與成效進一步提優,無論是在支農支小還是對民營企業的支持上都有顯著提升,展現其在復雜金融環境下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潛力,為金融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了良好范例。
三個“穩”字看張家港行三季報
勝馬財經注意到,張家港行三季報可用三個“穩”來概括,即規模穩步提升、經營質效穩健、資產質量穩定。
具體來看,規模指標上面,張家港行總資產達到2,158.65億元,較年初增長87.38億元,增幅為4.22%,資產規模穩步擴張,為業務的進一步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中,總存款為1,654.22億元,較年初增長88.71億元,增幅5.67%,存款的穩定增長為該行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來源,保障了資金的流動性和穩定性。
總貸款余額為1361.57億元,較年初增長90.57億元,增幅7.13%,貸款業務的良好增長態勢,反映出該行在信貸投放方面的積極作為,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在經營指標方面,張家港行營業收入達到36.33億元,同比增長2.88%,在當前復雜的經濟環境下,能夠保持營收的穩定增長實屬不易,體現了該行較強的經營能力和業務拓展能力。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86億元,同比增長6.28%,利潤的增長進一步彰顯了該行的盈利能力和經營效益。
資產質量方面更是表現優異,不良貸款率為0.93%,較年初下降0.01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持續保持在較低水平,說明該行在風險管理和貸款質量把控方面成效顯著。撥備覆蓋率高達410.60%,維持穩健良好水平,這為應對潛在的風險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也體現了該行對資產質量的高度重視和審慎的經營態度。
服務實體“日進一卒”
勝馬財經注意到,近年來,張家港農商銀行堅持“服務三農兩小、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城鄉居民”的市場定位不動搖,充分發揮地緣、人緣優勢,與當地中小微企業建立緊密聯系,持續提升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綜合能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充沛的金融活水,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和可靠伙伴。
今年前三季度,張家港行服務實體力度同樣不減。三季報顯示,該行堅守回歸本源、支農支小定力,通過扎實深入推進反詐大走訪等工作,持續夯實普惠客群根基,助力全行高質量轉型發展。
作為全國首家由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首批實現跨區域發展、首批成功上市的農商行,張家港行始終延續“001號”農商行的實干創新精神,體現在服務支農支小的過程中,特別注重靈活性和創新性,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金融產品。
張家港行還開發了適合小微企業的“省心快貸”產品,通過簡化貸款申請流程和提高審批效率,使小微企業能夠更快速地獲得貸款支持;張家港行還針對企業差異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需求,以創新為驅動力,利用流程標準化、規則模型化、風控可視化等數字化轉型手段,打造標準化產品——“優稅貸”,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為中小微企業、實體經濟注入金融活水。
在推動支農支小的同時,張家港行還積極參與農村金融改革,探索適應農村經濟特點的金融服務模式。通過設立農村金融服務站和移動銀行,張家港行將金融服務延伸至鄉村,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農村金融的可獲得性,也進一步鞏固了張家港行在地方金融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三季報數據可以作證,截至報告期末,張家港行母公司涉農及小微企業貸款占比 91.06%,較年初提高 2.66 個百分點,余額較年初增長 8.42%,高于各項貸款增速 3.17 個百分點;母公司民營企業貸款占比 61.14%,較年初提高 1.42 個百分點,深入踐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理念。
總體而言,張家港行 2024 年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可圈可點,無論是規模的增長、經營的效益還是資產質量的把控,都展現出了該行的實力和競爭力。在未來的發展中,張家港行有望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和金融服務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貢獻。
勝馬財經誠意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