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縣,是個千年萬年造化而生的洞天福地,屬于宇宙真理的一部分,文化厚重,重的跟鐵蛋兒石墩鎖柱鋼炮一樣沉,列位看客各位瓜友,西門大官人從舊聞堆里給大家搜羅一批地名,讓喜歡濮陽的各位吃瓜群眾,茶間飯桌酒局中,多一點談資,深深地咂一口民臺醬酒三兩三,爆一句濮陽本地粗口,掙一根狗頭骨頭猛啃大嚼,突出一些象牙,豈不妙哉。
青古莊,位于濮陽縣習城鄉(xiāng),也叫青堌莊,清丘寺。這個村從春秋戰(zhàn)國時候就已經(jīng)名聲大噪,孔子孔二爺來濮陽留學的那些日子,常去的地方就有清丘邑,在當時,清丘邑與戚城,延居,鹿城,鎖城相當于今天的龍都濮陽市的大龍湖一樣的繁華。
與青古莊不遠,還有一個村,堪稱濮陽市第二牛逼村。第一村濮陽縣五星鄉(xiāng)高城,那是瑞頊老祖的“北京”,第二村就是習城鄉(xiāng)楊店,此村原名北游店,北游店有個長樂亭,記載著顓頊爺夏天來著避暑的故事。顓頊爺距今8000年或者6000年,老人家駕著軒轅大車組成的車隊,帶著佳麗三千到楊店去避暑,那風景,那風光,估計也只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或者北京三里屯能見著,楊店,牛掰啦。
郎中鄉(xiāng)有一個村,名叫李大郭,啥意思。西門大官人望文生義最初認為是姓李的大戶親自修建了一個古代大城市,在很古的時候,郭就是城,仔細一打聽,大郭,原本就是大鍋。
話說明朝洪武年間,第一批從山西大槐樹移民的人家,背井離鄉(xiāng),姓候、李、梁三戶人家共用一個大鍋造飯,典型的吃大鍋飯,親如一家,異性兄弟勝過同胞弟兄,被傳為美談,從此得一村名:大鍋村。到了清朝,人口發(fā)展,候姓、梁姓遷出另外建村,李家守原址,村名遂叫李大郭,后來的后來,不知道那個沒文化的鄉(xiāng)長,把大鍋訛傳成了“大郭”。
海通鄉(xiāng)也有幾個老村,名叫鎖城。有七八個村都叫鎖城,據(jù)傳說這個城像古人用的鎖,很嚴實,城門一關,縱有萬夫不當之勇,也攻不進來,城門一開,則四通八達。戰(zhàn)國名家墨子先生專門到此地考察,研究造城之術。春秋時叫鎖地,戰(zhàn)國后就叫鎖城,明末清初何家人搬到這里,有了今名何鎖城。
徐鎮(zhèn)鎮(zhèn)有個村叫武忠陵,據(jù)記載此村附近有五代時候后梁大將軍王彥章的墓。王大將軍驍勇有力,善使一根鐵槍,百十斤重,外號王鐵槍,曾經(jīng)當過大濮陽的市長。后唐軍打來,攻克了濮陽城,抓了王彥章一家老小,讓他投降,王將軍不肯,斬使者表示決一死戰(zhàn),遂退守袞州,終戰(zhàn)敗被擒,寧死不當二臣,被后唐軍殺害。
王彥章在當市長那段時間,不咋騷擾百姓,口碑很好,而且常說優(yōu)美詞語: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大丈夫死當保全忠義。王彥章死后,尸骨被舊部運回大濮陽下葬。被后來的皇帝追封表彰,墓地從墳到墓再到陵,大明皇上封為“忠陵”。因吳家在此地建村,就叫吳家忠陵,清朝時候叫吳中凌,后演繹成武忠陵。
徐鎮(zhèn)最有意思的村,名叫八勸。此地原名崔樓,崔姓在元末遷走,后李、廉、方、屠等姓遷到這里。諸姓的祖上都是咱們大濮陽的道德先驅和文化名人,他們以忠孝節(jié)信、禮、義、廉、恥八字為信條,為村訓,勸人自善待人,被明朝皇上表彰,從此得一個文藝的不得了的村名,八勸。
渠村的名字跟春秋時衛(wèi)國大夫、大詩人,孔子的好朋友蘧伯玉永遠連在一起。這里既是蘧先生的故里,也是其老墳所在地,清朝咸豐年間蘧子墓被黃河沖毀。曾有一段時間叫老渠家村,建國后改名渠村,那稠得不行的蘧字逐漸被人淡忘。
子岸鄉(xiāng)有一個村,叫中化寨,與濮陽縣的御井齊名。話說當年遼國大軍把大濮陽城給圍了,大濮陽是東京開封的北大門,此城一破,開封難保,大宋皇上真宗攜老婆孩子,統(tǒng)領十萬大軍來濮陽前線作戰(zhàn),走到子岸時,化寨三百青壯年臨時參軍,護駕真宗前往戰(zhàn)場。皇上一看這士氣,高興,馬上給村子賜御名:化二寨。你說咱大濮陽牛不,一個村子的名字都是皇上親自賜的。明朝時候,分出倆村,一個叫東化寨,一個叫西化寨,老村叫中化寨。
濮陽歷史,可厚可厚的一本書,八公橋有個柳堌堆,那是柳下惠先生在那兒土堆上病了一回,休息了一段時間的緣故。八公橋西韓信村,是韓信打齊國的路上,在此駐軍點兵,修了個土臺子,叫韓信點兵臺,西韓信因此而得名。
主布村,明朝時候該村出了個主簿官人,清朝道光皇上又打此村路過,稱“主過村”演繹到今天叫主布村。
中國絕大多數(shù)地方村名,聰明人一聽就知道其本來的意思,這些沒有文化含量,西門大官人就不聊啦,舉幾個有內涵的,顯示我們偉大的濮陽人民是多么有才華有深度有素質。
梁莊鄉(xiāng)有個前鬼樓,并不是這個村鬧過牛鬼蛇神,而是一個名人叫王丑鬼。他長得白凈,整個一美男子,卻自稱或是父母怕他不成人而起名丑鬼。洪武年間,美男子王丑鬼從山西大槐樹遷來,和家人在此定居。名字和真相的反差,成了一個話題,最后落頓成村子的名,因為世代勤勞,蓋起了樓堂瓦房,得名鬼家樓。清光緒年間發(fā)大水,此村一分為二,稱前鬼樓、后鬼樓,有分教,有文化,有文藝范兒。
梁莊還有一村,金剛集,村名來的也很有文藝噱頭。此村附近有一黃土崗,色澤金黃,建村后曾叫過金堽集,金岡集。僅有那個金色土堆還不行,還有一個傳說,說是項羽楚霸王曾在此屯兵多時,后從此出兵到河北大敗章邯,破釜沉舟,一戰(zhàn)成名,被楚懷王冊封為大將軍,得了金剛集的地氣,有了萬夫不當之勇,力可舉鼎種種…
戶部寨有村名道期,名字來的有意思,閑話說是明朝遷民中有鐵姓人家剛剛看好這塊地,正忙活壘墻蓋屋子,一個云游的老和尚打此過路化緣,近人后大呼:恰逢得道之期,來得好來得好。
鐵家人家認為這是個祥瑞吉兆,后來村子命名,就依托這家仙緣取名鐵家道期。后李氏紳士李順卿家道中興,廣結善緣,李先生成為當?shù)孛耍遄右沧兞嗣郑豪畹榔凇_@么個帶仙氣的村名,李家獨自享用不合適,于是乎,有了郝道期,王道期,東道期,任道期。
戶部寨鄉(xiāng)還有一村名曰,西老寨。來路是大宋朝圣人程頤程顥的嫡親落難,居于此地。圣人之后,耕讀傳家,后世多人世代為官,顯示出非凡的文化基因,村名也被稱為老世寨,清朝叫老什寨,民國分出去一個東寨,老寨便叫成了西老寨。
限于篇幅,今天最后講一個柳屯的村名:馬耳寨。并非是寨子修得像馬的耳朵,這村名跟南宋高宗皇上有關。
昔時,宋高宗還是康王趙構,大概在安陽一帶為封王。開封城被金兵占領,他爹徽宗,他哥欽宗被金兵擄走,給他擠出一個機會,于是,康王趙構從老相州安陽晝夜不停直奔應天府(今商丘)去參加登基大典,路過咱大濮陽,慌不擇路,在柳屯渡黃河時,得神助,騎著一匹泥馬渡河,過河后,手里僅僅剩兩只泥巴馬耳朵。
在這康王渡河處,后人定居,村名就叫馬耳寨。清朝地名薄上,叫馬二寨。所以還有一說是兩戶姓馬的人家合修一寨,叫馬二寨。我個人推斷,這個說法不靠譜,太沒文化啦,簡直是對我大濮陽的大不敬。
說一說,笑一笑,說說笑笑才熱鬧。
中國民間有高人,高人出在濮陽縣。
光是這地名,就讓我這個外來客仰慕不已。以后有時間,接著侃。最后,得說句正經(jīng)的,西門大官人畢竟是個外鄉(xiāng)人,或者虛構的人,得到這些古經(jīng)傳聞肯定有不準確的地方,看到的君子留個言,別罵我,我會及時糾正。謝謝大濮陽的文化沁洇,讓我差那么一丁點點就成了文化人。
文:西門大官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