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英美袖手旁觀,德國因為與日本結盟而中斷了對華軍火供應。從1937年7月以后至1941年底,只有一個國家給予中國大量的軍事援助,這個國家就是蘇聯。
蘇聯援助中國也是出于自身利益,日本占領東北后,有北上進攻蘇聯的意圖,所以蘇聯需要中國牽制住日本。七七事變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蘇聯希望中國不會馬上垮掉,最好能把日軍拖入泥潭,于是開始大規模對華軍事援助。
盡管如此,蘇聯的援助確實幫助中國撐過了最艱難的那段歲月,尤其是重建中國空軍,對武漢會戰的勝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全面抗戰一開始,在優勢的日本空軍面前,中國空軍很快拼光了所有的作戰飛機,幸好飛行員損失不大,具備東山再起的資本。
1938年至1939年,蘇聯向中國提供了3筆總計2.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并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向中國出售326架戰斗機、224架轟炸機、770輛汽車、50門76毫米山炮、200門37毫米反坦克炮、5萬多支步槍機及大量的彈藥。蘇制武器占到同期中國得到外援的80-90%。
更重要的是,蘇聯對中國空軍進行了全面培訓,使中國空軍具備了獨立使用蘇式戰機的能力,等于重建中國空軍。這種援助方式是以前其他國家都沒有給過的。
不僅如此,蘇聯還派遣了援華志愿航空隊,直接駕駛戰機與日軍搏殺,比美國援華飛行隊及飛虎隊要早得多。這支志愿航空隊有戰斗機大隊和轟炸機大隊各四個,對日軍機場和地面部隊實施過很多次轟炸。
武漢會戰期間,中蘇聯合空軍摧毀數百架日機,接連取得多次空戰的勝利。蘇聯援華航空隊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大隊長庫里申科轟炸日本機場后,轟炸機受傷,不得不迫降在長江水面上,他本人因傷重而犧牲,遺體最終安葬在中國土地上。
除了空軍外,蘇聯還援助給中國82輛T-26坦克,使國民革命軍第200師成為中國第一個機械化師。該師取得過昆侖關大捷,擊敗日軍第五師團,后來又參加遠征軍赴緬作戰。
作為機械化師,第200師卻被派往山地叢林地形為主的緬甸,蘇制坦克和意式裝甲車不得不留在國內,白白浪費了難得的裝甲兵力和人才,實在讓人不理解。戴安瀾師長也戰死于野人山叢林,中國陸軍的機械化之路再次被中斷,直到美援到來后才重新起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