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之前,主導世界秩序的還不是后來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而老牌列強英國和法國。四行倉庫之戰實際就是打給九國會議看的,而九國會議要看英法兩國的眼色,尤其是英國。
九一八事變后,英法確實不喜歡日本侵略中國,因為這樣會增強日本的實力,早晚威脅到英法在遠東的優勢地位。
1933年,英國政府向中國提供了500萬英鎊的平準基金,幫助中國穩定幣值。當時中國正在醞釀幣制改革,打算廢除銀元改用法幣。法幣以英鎊和美元基準,信用度比日元還要高,受到國內外的歡迎。
英國的這筆錢雖然比中國預期的要少得多,但還是有一定幫助的。廢兩改元是中國較為成功的一次貨幣改革,提高了中國的金融實力,對抗戰有很大的正面作用。
七七事變后,英國開始向中國出售軍火,包括36架飛機和1667萬發子彈。這些東西不夠戰場上幾天的消耗,只能算是聊勝于無吧。1938年12月,英國又批準給中國1000萬英鎊的貸款,但規定其中只有50萬可用于購買中國軍隊急需的卡車。
1940年底和1944年5月,英國分兩次提供了1000萬和812萬英鎊的貸款,沒有出售軍火給中國。不過,此時英國正與德國打得不亦樂乎,確實沒有余力了。
法國對中國的援助可以說是雷聲響雨點小,法國原本也是軍火銷售大國,滇軍就是以法制裝備為主。1937年5月,中國打算向法國購買36架D.510戰斗機,由于歐洲即將開戰,法國將數量減少到24架。
最令人氣憤的是,這批戰斗機運到中國后,由英法兩國飛行員駕駛,組成了一支類似后來“飛虎隊”的雇傭航空隊。可英法飛機消極迨戰,盡量避免與日軍交手,中國空軍不得不解散了這支唬人的飛行隊。
除了這24架戰斗機外,法國還答應提供給中國30-50個師的裝備,并派軍官培訓中國軍隊。法國政府還通過荷蘭商人提供給中國4000萬英鎊的貸款,用來購買26架戰斗機、60門迫擊炮、3萬支步機槍。雖然都是波蘭產的,但好在都是中國急需的,如果能到貨也不錯。
可還沒等交貨,德國入侵波蘭,短短幾周便滅亡了波蘭,這筆軍火交易自然再也無法執行。也就是說,中國總共從法國政府買到了24架戰斗機,還有50個師裝備的大畫餅!
等到法國投降后,不但一粒子彈也沒賣給中國,還切斷了滇越鐵路,使中國失去了重要的外援通道。至于英國人,緬甸戰役時,英軍堆積如山的裝備和補給品,寧可被日本人搶去,也不肯給中國遠征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