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耕耘,將迎盛放!
女性電影專項基金類型片單元入圍復審的52部作品,又經過了業內權威專家、資深學者、知名編劇、導演、制片人、媒體人等評審的更加細致的研判,最終決出11部入圍終審的項目,公布名單如下——
劇本展現了幾位老人因緣際會共度晚年的故事,充滿細膩溫馨的氛圍。故事通過張玲、李俊山等人的互動,揭示了他們在暮年重拾生活節奏和情感寄托的心路歷程。劇本塑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刻畫了親情、友情和不易言說的愛意,尤其是老年人間的默契和陪伴,深情而不矯情。情節推進流暢自然,通過瑣碎又溫暖的日常細節,使觀眾得以窺見老年生活的酸甜苦辣,讓人感受到生命最后時光的溫情與堅韌。
一具尸體、兩把槍、三個人質,發生在肯德基的瘋狂星期四。劇本以多視角閃回完成敘事,在對案件的抽絲剝繭過程中,清晰刻畫出了多種人物個性,對女主角韓美蓮的塑造尤為豐富。故事在一個有吸引力的設定下,所述案件貼近生活現實,有較好的代入感和娛樂性,對類型創作缺乏的大陸電影市場有積極的意義。
顛覆了青春題材電影的常規模式,以別具一格的方式細致描繪了青春期少女的成長路徑。通過賈思敏的視角,觀眾能夠洞察到一個青春期少女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多重壓力之間,如何進行自我發現、尋求自我價值,并逐漸成熟的心路歷程。故事風趣幽默,洋溢著青春的活力,通過巧妙設計的細節,揭示了少女內心世界的微妙和敏感。
取材自真實案件,其核心聚焦于一起車禍事件,通過精心設計的懸疑情節和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生動展現了個體在極端環境下的道德抉擇與心理掙扎。劇本的敘事結構緊湊,情節推進充滿張力,每個轉折點都為解開謎團提供了關鍵線索,彰顯了編劇對懸疑敘事節奏的精準掌控,深刻探討人性和社會道德邊界。
體育題材+女性成長,講述了留守女孩陳大粒通過舉重運動實現自我價值的成長故事。整體劇本創作十分流暢,陳大粒、林教練、李美麗、炎教練等人物塑造飽滿立體,情節設定和臺詞創作都比較符合邏輯,尤其涉及到舉重的專業知識都較為嚴謹,足可見編劇背調充足或具備舉重方面專業知識。此外,該故事的時間跨度從我國申奧成功持續到北京奧運會,劇本氣質積極正面昂揚,響應國家體育強國建設的政策,是具有正面導向意義和人文關懷精神的小成本制作。
體育類型片,類型明確。以真實事件為基礎,通過多維度的敘事,刻畫了競技體育中所面臨的挑戰與心路歷程,探討了面對勝利與失敗、個人夢想與團隊合作的掙扎并且緊扣體育運動精神內核。是一部比較完整且有熱血的體育片,雙線并進,各自精彩,頂峰相見。可以看出編劇做了很多的案頭工作,對自行車運動員的生活和比賽規則都十分了解,是難得的有專業參考價值的故事片。人物形象豐滿,人物關系搭建工整,劇本情感層次豐富,意義深遠。
是一部典型三幕劇的懸疑片。以心理醫生莫溪的視角展開,講述了深陷職業困境的她幫助同學宮曉云的繼子廖書行疏導母親離家和自我封閉的創傷,在進行家庭心理咨詢和治療的過程中,莫溪自身未解的童年陰影和情感問題逐漸浮現,并揭露了宮曉云家更隱秘的暴力和深層的陰謀,最終莫溪在對廖書行的治療和交鋒中走進了廖書行生母的秘密花園,也完成了自我療愈。故事在制造懸疑、緊張氣氛上很有章法,情節設計富有戲劇性張力,讓人印象深刻。
圍繞抗美援朝戰場上鐵原阻擊戰現場五位女戰士的離奇失蹤事件展開,是經典的主旋律類型影片,切入點小、以小博大,能看出作者的設計。隨著五十年后一件遺物的出現,最終揭開了事件背后不為人知的曲折和真相,能夠充分感受到五位女戰士的女性力量。
一家老少三代的巾幗家庭,外婆留守成都,離婚多年的媽媽打拼廣州,疲憊的姐姐卷在深圳,瞞著單位經營自媒體的妹妹奔波于重慶,她們因幫年邁的外婆找尋年輕時喜歡過的男子而回到成都。她們每個人都有著“帶刺”的個性和心底的隱秘,故事講述了她們彼此間的齟齬最終如何被親情所化解。作品有較濃郁的市井氣息和時代氣息,故事有溫度,不乏讓人感動之處,相信為生活奔波的人們能與人物產生共振共鳴。
以真實細膩的筆觸及深刻的社會洞察力,展現了偏遠地區女孩們在月經問題上的困境,以及主人公們為改善這一現狀所付出的努力和挑戰。它不僅揭示了社會對女性生理現象的誤解和忽視,還展現了個體如何通過教育和行動推動社會變革。劇本情感真摯,貼近現實,能夠引發觀眾對月經羞恥和女性權益的深思。
以懸疑和犯罪為背景,講述了兩位女性角色朱麗和樂芙在不同時空下的交織命運。通過時空交錯的敘事手法,增強了故事的復雜性和深度。角色塑造立體,特別是對朱麗和樂芙的心理變化刻畫細膩,使觀眾能夠深刻感受到她們的掙扎和成長。整體上,劇本中對女性自我救贖和勇氣的探討引人深思、具有強烈的社會意義。
主要作品有《我的1919》《臺灣往事》《搬遷》《西洋鏡》《鮮花》《金門·新娘》等。曾8次獲夏衍電影文學獎,多次擔任金雞、華表、平遙、夏衍、五個一等專業評委。主授電影劇本寫作,所指導學生短片國內外屢獲大獎,擔任多部影視劇劇本總監與文學顧問。
曾任教于廣州南方學院。短片《夜行人民公園》入圍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NEST單元、金雞海峽兩岸青年短片季;長片項目《時間的褶皺》入圍平遙國際電影展創投單元、HAF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FIRST類型片實驗室、金雞電影創投大會科幻片單元。
擔任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中國電影編劇研究院辦公室主任、中國影協編劇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電影頻道劇本評審、北京電影家協會會員、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金字獎秘書長等職。
曾任北京電影學院電視劇制作中心副主任兼電視劇部主任、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制片廠策劃部主任等職。在ISFVF、俄羅斯“金烏鴉”國際電影節等多個電影節展擔任評審執委。導演《中國刑警803》《上錯花轎之三嫁奇緣》及中央電視臺四套包裝等數百個包裝、廣告片。
曾就職國家大劇院。代表作品:《父親》《忠者無敵》《大武師》《我才不會被女孩子欺負》等;著有影視教材《電影漢語》,參與《古典好萊塢讀本》編撰工作,參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城鎮化加速背景下電影發展面臨問題及其對策”研究項目等。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電影作品《搬遷》獲31屆金雞獎最佳編劇提名獎等多項大獎,劇本收錄于《中國作家》雜志影視旬刊2017年8月期。編劇、導演的短片電影《酸菜》獲亞洲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等國內外四十余個獎項。其他編劇、導演作品有《我爺爺》《我奶奶》《大衛貝肯之倒霉特工熊》《刑警師徒》《勇敢的心—重逢》《吃貨宇宙》等。
參與編劇作品:電影《碟仙》《起點旅行團》,話劇《人民英雄紀念碑下的沉思》。擔任江蘇衛視真人秀《壯志凌云》故事導演。主講《電影編劇核心技巧》《影視創意與策劃》等課程。
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系導演方向藝術碩士。其短片作品曾入圍多個國內外電影節,長片項目《尋子遺跡》入選圣丹斯電影節編劇實驗室以及導演編劇實驗室、釜山國際電影節創投單元、FIRST青年影展創投年度入選計劃等。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講師,藝術學博士,研究方向:電影敘事藝術創作及理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