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睿研醫藥 編輯|MAX
來源|藍籌企業評論
“抱著沙發、睡眼昏花、凌亂頭發”“想過離開,以這種方式存在”……華晨宇在《好想愛這個世界啊》中唱出了抑郁癥群體的心聲(見下圖1),不少抑郁癥患者從中找到共鳴,更從中獲取了努力生活的溫暖和希望。這首歌一經發出便迅速在網絡中流行開來,引發了大眾對抑郁癥群體的關注,直至現在都是暢銷單曲。
圖1:《好想愛這個世界啊》部分歌詞
了解抑郁才能抗抑
講到抑郁癥,大多數人仍抱有一種偏見和誤解,而抑郁癥患者也或多或少持有一定的消極態度,而這些也都影響了抑郁癥的治療。那么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大家對抑郁癥的了解不夠全面。而且大眾對抑郁癥的無知,有時會變成一把鋒利的劍刺進抑郁癥患者內心深處。因此,想要改變大眾以及抑郁癥患者自身的看法,改善抗抑郁領域的治療現狀,我們首先要直視并進一步了解抑郁癥。
首先,抑郁癥是一種情緒障礙性疾病,主要特征有持續的悲傷情緒、興趣減退、疲勞感以及喪失對日常活動的興趣等。《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也詳細說明了,當個體在連續兩周內持續經歷上述抑郁癥狀中的五種或以上時,便可認為患者已經得了抑郁癥。
除遺傳因素以外,社會環境等外界條件往往是抑郁癥最大的誘發因素。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在生活、人際關系及職場等方面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也導致抑郁癥患病率越來越高。
根據《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抑郁癥患者大約有9500萬人(見下圖2),其中18歲至24歲占比35.32%;18歲以下占比達到30.28%,超過了2800萬人。顯然可見,我國抑郁癥患病正在逐年上升并且呈現年輕化趨勢。
圖2:《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與我國龐大的抑郁癥患病基數和高復發率相對應的卻是較低的診斷率。盡管相關治療方法層出不窮,但是不少抑郁癥患者因自身或外界因素影響而不去治療,導致抑郁癥診斷率遠遠比不上患病率。
國內抗抑郁藥市場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目前,針對抑郁癥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生活方式調整等三種方式。其中,藥物治療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特別在中度及以上抑郁癥治療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報告分析,我國抗抑郁藥市場存在巨大增長空間,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238億元的市場規模,且2022-2030年復合增長率為4.2%,增速明顯高于全球2.5%的整體水平。
國內眾多藥企也是瞄準這一巨大市場開始紛紛發力,其中就有太極集團的身影,見下圖3。
圖3:重慶太極集團(圖片來源:實地拍攝)
太極集團是一家主要從事中、西成藥的生產和銷售的醫藥型企業,擁有醫藥工業、醫藥商業、中藥材資源、醫藥研發等完整的產業鏈,不僅是集“工、商、科、貿”一體的大型醫藥集團,也是目前國內醫藥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大型企業集團之一。公司產品圍繞“6+1”重點治療領域,組成了治療領域廣泛的產品群。
與丹麥的靈北制藥和美國的輝瑞制藥等這些早早就專注研發抗抑郁藥并占據市場大頭份額的企業不同,我國國內藥商在抗抑郁藥品上的研發要相對落后一點。目前,我國抗抑郁藥市場主要份額已經被外資藥企壟斷,國內藥企的抗抑郁藥產品主要是以仿制藥為主。
作為一家老牌國企,太極集團在抗抑郁癥治療方面也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市場競爭力。2020年4月,太極集團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氫溴酸西酞普蘭片已經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成為繼2018年科倫藥業后國內第二家該藥品過評企業。此外,2023年12月,太極集團稱子公司重慶涪陵制藥廠有限公司旗下的鹽酸氟西汀膠囊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見下圖4。
鹽酸氟西汀膠囊和氫溴酸西酞普蘭片等抗抑郁藥物均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展現出太極集團在產品競爭及市場覆蓋方面的實力。
圖4:鹽酸氟西汀膠囊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有關公告
同時,太極集團注重產品研發和創新,擁有強大的科研體系和研發團隊。公司不斷投入研發費用,推動抗抑郁藥物的研發和升級。例如,太極集團對鹽酸氟西汀膠囊累計投入研發費用892萬元,為太極集團在抗抑郁藥領域的領先地位提供了有力保障。
可以說,太極集團目前在我國抗抑郁藥領域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成效,是該領域突出的后起之秀。
以創新破發展瓶頸
需要注意的是,抗抑郁藥物市場競爭激烈、患者需求多樣化,只靠一位的仿制是沒辦法長久地站穩腳跟的。要想在市場中搶占更多的份額、占據更加有利地位,企業就必須創新自身產品。
當下,國內不少藥企發力新藥研發,并迎來新進展,比如上海醫藥5月宣布針對抑郁癥的創新藥“I040”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開展臨床試驗;華納藥廠9月發布公告稱,在研項目ZG-001膠囊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意下開展I期臨床試驗已經完成;索元生物10月也表示用于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的創新藥DB104(liafensine)獲FDA快速通道資格等。
2024上半年,隨著各批次國采陸續落地執行,在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及鄉鎮衛生院(簡稱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太極集團成為了氫溴酸西酞普蘭片藥品的前五企業,借助國采之力不斷提高集團的市場競爭力。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國內在研的抗抑郁1類化學新藥多處于臨床Ⅰ期和Ⅱ期,僅有個別進入Ⅲ期研發中,而且公眾在心理健康認知方面仍與預期性指標存在較大差距(見下圖5)。
圖5:《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部分
顯而易見,抗抑郁藥行業發展仍任重而道遠,目前在太極集團的收入份額只有不到5%,為公司的貢獻有限。對太極集團這樣一家老“國企”,這個賽道尚不足以讓投資者對它的未來建立樂觀的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睿藍財訊出品
文章僅供參考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來源:藍籌企業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