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事心理咨詢11年,抑郁/抑郁癥的來訪者占多數。
我接觸的幾百名抑郁/抑郁癥來訪者,沒有一人是突然得抑郁癥,總有跡可循。
不論是我的咨詢經驗,還是抑郁癥的臨床研究,人際問題常常是抑郁癥的重要誘因。
親子矛盾、同學矛盾、師生矛盾、職場矛盾、伴侶矛盾、室友矛盾、婆媳矛盾等。
但人際問題只是誘因,必然還存在主因。
父母覺得孩子突然得抑郁癥,恰恰反應一個問題:
你們根本不了解孩子內心。
不論是孩子曾經會向父母吐露內心,父母沒有認真聽,變得不再告知父母;
還是父母從來都不關心孩子心理,不在乎孩子想法、感受,只要求孩子聽話,孩子一貫不對父母訴說,都是父母不知道孩子真實內心。
用心身醫學“生理-心理-社會”視角,生理和社會原因先不說,這部分可能存在非父母能控制的影響,抑郁癥的心理原因怎么來的?
真是突然天降抑郁癥心理病因,落到孩子頭上?
從來都不是。
它是日積月累而來。
多少父母只要求孩子學習,只要求孩子聽話?
多少父母平時愿意花時間、精力、情感,聽聽孩子的想法,關心孩子的情緒?
多少父母覺得自己是大人才辛苦、壓力大,孩子有什么煩惱,而不愿意用心陪孩子?
更別提那些父母自身有問題,習慣性打罵、忽視、指責、貶低……
可能會有父母說,現在孩子太脆弱,說兩句都不行,我們以前怎么怎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從小被艱難帶大,只能顧生存,和從小生存無憂,兩代人的心理需求不同(詳見《自我意識的代際發展:青少年心理問題增多的另類視角》一文)。
現在的孩子,心理需求遠勝過老一輩。
生理需求滿足,重視心理需求,是人的基本發展規律,并非因為孩子脆弱。
生理基本需求沒滿足會生病,心理基本需求沒滿足也會生病。
當父母覺得孩子突然得抑郁時,需要反思:
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持續多久都沒有得到滿足,才會發展成抑郁?
真要說突然,不是孩子突然得抑郁,而是父母竟然長久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直到生病,才能引起你們的關注。
更多理解青少年,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