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隨著資本市場的冷卻,很多曾經的“獨角獸”跌落神壇,破產的也不在少數。
這兩天深圳中院裁定“柔宇科技”破產,這家國內代表性的獨角獸企業正式退出市場。
天之驕子、明星企業
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總部位于深圳。
2012年的時點頗有深意,一方面是移動互聯網的加速發展階段,“智能手機”也開始井噴式普及;
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創投行業第二階段興起的時點。曾經在互聯網中賺得盆滿缽滿的投資機構,以及在外圍看到創投超額收益的投資人,都踴躍投身下一階段的投資。
所以,柔宇創立的時點可謂順應“天時”;
再加手握“柔性電子技術”這樣的前沿技術,公司設立在中國先進制造的高地“深圳”,又占盡“地利”;
而創始人團隊清一色的海內外頂級名校背景,又凸顯“人和”因素。
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柔宇科技,確實也發展神速。
在一大批知名機構近百億資金支持下,柔宇早在2018年就發售全球首款可折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 柔派”。
2020年,是柔宇科技的高光時刻,以60億美元估值躋身中國新經濟獨角獸前列,一度還申請科創板上市。
商業化受阻、現金流受困,獨角獸跌下神壇
但是,高光之后的柔宇科技迅速下挫。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累計營收5億元、虧損卻近32億元。顯然,那個“炫技”的柔性電子技術在真正的商業化方面并不順暢,并未如預期那樣成為主流手機品牌柔性屏的供應商。
比如三星的柔性屏是自產的,華為和小米的則分別是京東方和華星光電供貨。
這其中的原因,或許也是因為柔宇本身的技術問題:非硅技術路線導致晶體管粗大、分辨率低。
當然如果市場足夠大,柔宇或許也能多分一杯羹,但實際情況是柔性屏市場也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目前全球每年智能手機出貨量11億臺,但其中折疊屏手機不到2000萬臺,屬于小眾賽道。
市場打不開,但高昂的研發與管理費用以及產能投入,卻在現金流方面拖垮公司。
這幾年,柔宇不斷傳出股權凍結、強制執行、欠薪等負面信息。曾經的明星獨角獸,迅速跌落神壇、墜入深淵。
商業化之難,難于上青天
柔宇之敗原因很多,包括技術本身的缺陷、過重的資產投入等,但核心一點還是在于對商業化難度估計不足。
這也是很多技術型創業企業的通病,對真正的應用場景、客戶需求和市場容量等方面缺乏真切的認知,低估了商業化的難度。
總以為有技術就可以包打天下,卻忽視了企業生存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在“商業化”——將技術的市場通路完全打通,這才是企業真正的“護城河”,也是做企業真正的難點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