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美國人最愛吃的肉類,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牛肉。
據統計,現在美國人平均每周吃3個漢堡,這里的漢堡當然是牛肉漢堡。
長期以來,美國人的飲食都是以牛肉為主的。2022年,美國整體牛肉消費量接近300 億磅(136 億公斤),占全球牛肉供應量的 21%。
牛肉在美國文化中達到了標志性的地位。德裔美國作家庫爾特·馮內古特在作品《第五號屠宰場》中提到:身為美國人就要多吃牛肉……我們比任何其他國家都有更多的牛排……
在某種程度上,牛肉在美國美食中的主導地位可以追溯到早期移民的殖民主義。
當時,來自歐洲的移民們帶來了新的文化,包括以牛肉為主食的飲食。這就需要更多的土地來放牧,因此針對土著的驅逐和迫害就開始了。
事實上,從16世紀開始,第一批歐洲人就帶著牲畜來到美洲定居,后來他們又定居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而牛肉經濟本身就是建立在占用土著領土上的,后來讓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牛肉消費國和生產國之一。
為了獲得更多的放牧土地,美國人開始向西擴張。1848年之前,這里居住著很多部落、土著牛仔以及墨西哥牧場主。
1846年到1848年的美墨戰爭最終導致墨西哥不得不割讓525000平方英里的土地給美國,而這些土地逐漸成為了美國牛肉生產的核心地區。
1849年,塞拉利昂北部發現了黃金,由此吸引了幾十萬移民來到這里。
移民增多,就需要更多的牛肉產量,自然需要更多的放牧土地。而在移民到來之前,美洲原住民的生活都和野牛密不可分。
1800年,美國西部至少有3000萬頭野牛。但是到了1890年,取而代之的是6000萬頭牛。
美國牛肉產業的興起和美國各地野牛的滅絕這兩起歷史事件幾乎是同時發生的,這當然不是巧合。
到了1800年代中期,野牛數量已經急劇下降,但是美國內戰結束后,隨著交通、通訊和工業的飛速發展,美國陸軍積極鼓勵民眾對野牛群的大規模屠宰。
1875年,美國陸軍將軍菲利普·謝里丹就曾表示:為了解決棘手的印第安人問題,野牛獵手這幾年所做的事,比整個正規軍在過去四十年里所做的還要多。
野牛獵手摧毀了印第安人的軍糧供應……因此,為了長久的和平,讓獵手們殺戮、剝皮和售賣野牛,直到消滅它們。那么草原上就可以都是奶牛了。
1884年,美國印第安事務部在蒙大拿州的黑腳印第安保留區建造了一座屠宰場,要求印第安部落的人在工廠工作,報酬就是工廠的牛肉——確實是蠻諷刺的。
1888年,紐約政治家同時也是牧場主的西奧多·羅斯福把西部牧民描述為“文明的先驅”,認為他們“憑借勇氣和冒險精神讓西部移民成為可能”。
后來西奧多·羅斯福成為了總統,在他任職期間,美國聲稱另外有2.3億畝原住民土地供公共使用,進一步向西部開放牧場和定居點。
1865年,一家叫聯合牛場的屠宰場在芝加哥開業,它是當時最現代化的屠宰場,標志著工業牛肉生產的轉折點。
從此以后,牛不再是宰殺后運往城市,而是在芝加哥屠宰,然后以罐頭形式運往東部,到了1870年代以后,則是通過冷藏火車運往東部。
聯合牛場在鼎盛時期每年屠宰超過100萬頭牛,它甚至成了國際旅游景點,象征著工業的進步。
到了 20 世紀之交,美國已經深深和牛肉綁定在了一起。1900年,美國人平均每年消耗超過100磅牛肉,幾乎是今天美國人消耗量的2倍。
加拿大美食作家瑪爾塔·扎拉斯卡在她 2021 年出版的著作《食肉成癮》中表示,牛肉成為了當時興起的粗獷個人主義的關鍵組成部分。西部的牛仔們展現了他們獨特的價值觀:自力更生、力量和獨立。
1904年,很多新奇產品在圣路易斯世界博覽會上亮相,其中就有一直流行至今的漢堡。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郊區市場和快餐連鎖店主宰了美國的美食格局,牛肉漢堡占據了主導地位。
更別說,以麥當勞、漢堡王等為代表的快餐連鎖店在全世界的流行。
牛肉工業如火如荼,而在這背后是美洲原住民糧食不安全問題的加劇,而這竟然都是美國政府主導的各個計劃造成的。
比如,為了消除土著的保留地,并把這些土地開放給私人開發,1952年美國政府啟動了“自愿搬遷計劃”,印第安事務局說服了許多居住在保留地的人搬到城市。但是,等到這些人搬到了城市,并沒有拿到政府承諾的高薪工作,大多數人在城市里艱難求生。
那么,牛肉工業化對普通美國人以及其他方面有哪些影響呢?
就像上文說的,類似牛肉漢堡這些方便和加工食品的流行,對美國人的健康生活是極大的挑戰。
近幾十年來,科學家也在警告,工業化肉類生產,特別是牛肉,會加劇氣候變化,導致森林砍伐、土壤侵蝕、物種滅絕、海洋死亡區和高水平的甲烷排放。這也會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威脅。
營養學家迭戈·羅斯提出,減少碳足跡的最佳方法就是少吃牛肉。對于這一點,很多可持續發展專家都表示認可。
截至 2022 年 1 月,18 歲以上的美國人中約 10% 認為自己是素食主義者。
最近的另一項研究發現,47% 的美國成年人是“彈性素食主義者”,他們只是少吃肉,而不是完全不吃肉。
那么,美國有沒有一些積極的措施呢?當然也是有的。
一些農民以及小型合作社正在努力恢復土壤健康,他們在可持續農業實踐中引入了奶牛和其他畜牧動物,這樣可以生產更多優質、環保的肉類。
另外,還有一些原住民部落重新把野牛引入大平原北部,試圖重振草原生態系統,解決部落的糧食不安全問題。
但是從整個大環境來看,這些努力都顯得微不足道,美國人依舊癡迷于牛肉,牛肉產業仍然很發達,牛肉漢堡依舊是無數美國人的心頭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