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官方周一證實了對赴印度航班增加額外安全檢查的報道。
語焉不詳的“高度謹慎”
自上周后半周開始,許多往返印度和加拿大間的印度裔民航乘客便密集匿名向《印度斯坦時報》等印度媒體吐槽,稱“加方似乎對前往印度乘客采取了額外的特別安檢措施,包括更多的開包、手工檢查和二次檢查”。
11月17日,往返印度航線最密集的加拿大航空港之一——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在被頻繁問及上述問題后在X平臺上發布一則口氣含糊的公告,稱“今晚,離境乘客在多倫多皮爾遜機場國際登機前安檢時可能會遇到比平時更長的等待時間。如果要出行,請與您的航空公司聯系,并留出足夠的時間趕上航班”,建議乘客提前至少4小時抵達機場。這則沒頭沒尾的公告甚至未點名上述情況僅發生在赴印度航班上。
翌日上午,加拿大航空公司發言人在電子郵件群發的公告中首次證實“加拿大交通部對前往印度的旅客提出了額外要求,加拿大航空和其他航空公司也正在遵守這些要求”。
當天傍晚“官宣”終于姍姍來遲:加拿大聯邦交通部長阿南德(Anita Anand)發表聲明,承認“已對前往印度的旅客實施了臨時、額外的安全檢查措施(temporary additional security screening measures)”。
對特定國家的所有航班實施強化安全檢查并不尋常,通常需要明確和令人信服的理由和解釋。然而阿南德的官方解釋中,給出的理由僅有一個詞組——“出于‘高度謹慎’(an abundance of caution)的考量”。
一些航空業內人士和媒體人則給出了自認為合理的解讀:加拿大環球新聞電視臺和CTV電視臺認為,10月15日印度航空自印度新德里飛往美國芝加哥的AI127航班在飛經加拿大領空時接到“飛機上有炸彈”的警報,緊急降落加拿大北極圈內既不通公路、也不通鐵路的“孤島城市”伊卡盧伊特,引發軒然大波,盡管隨機被證實是虛警,事后加拿大卻如臨大敵;印度的《印度斯坦時報》和NDTV電視臺等則認為,反印度政府的錫克教分離組織“正義錫克教徒”(SFJ)10月曾發出“打擊”11月1-19日自印度出發前往包括加拿大在內各國國際航班的清單,呼吁乘客“回避”,本月初該組織法律首席顧問潘努恩(Gurpatwant Pannun)更在網絡社交平臺用旁遮普語警告“11月19日之后不要乘坐印度航空,否則生命可能受到威脅”,他們認為,加拿大方面的措施和上述警告生效日暗合,可能存在因果關系。
但更多觀察家認為上述理由都顯得牽強:不論AI127的“虛警”或SFJ的警告,所針對的都是印度航空公司客機(SFJ更在后來澄清表示,自己的警告“僅僅意在打擊印度航空公司上座率,因為它是印度公辦企業,并沒有恐怖威脅的含義”),且均為自印度出發前往境外,而加方此舉卻針對自加拿大出發前往印度的航班,且本國航企首當其沖。
冷凍大氣候下的小動作
更多分析家相信,加方此舉不過是加印關系冷凍大氣候下的最新“小動作”。
加拿大和印度同屬英聯邦國家,進入21世紀以來,加拿大一直試圖通過大力發展加印關系,“對沖”被認為“占比過重”的加美關系和屢屢出現雜音的加中關系,現任加拿大聯邦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2018年訪印時全家穿印度民族服裝、在媒體鏡頭前跳印度舞,一度被許多人譏諷“對印諂媚過甚,有辱國格”。
在這種熱烈氣氛中加印經貿和人員往來迅速升溫,來自印度的新移民迅速攀升到加拿大引進移民占比的榜首,而加拿大高度重視的留學生更是成為印度生源的“保留地”:2023年加拿大共引進印度新留學生682420人,占同年度加拿大新進留學生總數37%強,于此同時這個數字居然占到同年度印度新增赴海外留學生總數的24%強,也就是說平均每5個印度留學生就有一個去了加拿大。
如此火爆和熱絡的大氣候一度令雙方民航往來亢奮異常:雙方首份航空運輸協議實際上直到1982年才生效,但此后不斷升級,新冠疫情前往返兩國間民航座位總數已高達13424個/周,使印度成為加拿大第四大國際航空運輸市場。疫情管制措施結束后,雙方一度迅速恢復火爆互聯互通,熱絡程度較前有過之而無不及,至2019年O&D客流量達176萬名雙向乘客,2022年11月前已達15576個座位/周。2022年11月14日,雙方高調升級雙邊航空運輸協議,規定雙方直通空港由四個升至六個(印度為班加羅爾、金奈、德里、海德拉巴、加爾各答、孟買,加拿大為多倫多、蒙特利爾、埃德蒙頓、溫哥華,另兩個“待定”),兩國間其它空港客運可通過代碼共享服務間接獲得,而全貨運服務完全不受限制。當時雙方均樂觀認為,加拿大有130萬印度裔公民和更多非公民的印度裔居民,更有巨大的探親、商務旅行需求,前途不可限量。加拿大聯邦國際貿易、出口促進、小企業和經濟發展部長伍鳳儀(Mary Ng)在簽約儀式上放言“通過擴大航空運輸協議,我們將促進更多專業人士、學生、商人和投資者的交流”、“隨著我們加強與印度的貿易和投資關系,我們將繼續搭建這樣的橋梁,使我們的企業家、工人和企業能夠獲得新的機遇”。
但“尼賈爾事件”的發酵讓一切戛然而止。
2023年6月18日,居住在加拿大的印度錫克分離主義活動人士尼賈爾(Hardeep Singh Nijjar.)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素里市自己工作的廟宇門前遇刺身亡,3個月后杜魯多明確指稱印度官方和情報部門需對此負責,而印方則以極為強硬的態度回應,此后雙方陷入相互驅逐外交官、撤回本國駐對方外交官、取消雙邊自貿協定談判的惡性循環,11月14日加方驅逐的最新6名印度外交官中已赫然包括現今駐加拿大最高級別外交官、代理高級專員(相當于代理大使)維爾瑪(Sanjay Kumar Verma),同日加拿大皇家騎警(RCMP)負責人杜赫姆(Mike Duheme)公開指責印度情報部門須對在加拿大領土上發生的“十多起恐嚇、騷擾、勒索、脅迫(intimidation, harassment, extortion, coercion)犯罪事件”負責,遭到印方堅決否認和對等報復。
官方層面的降溫和負面消息集中涌現,令一度沉浸在“共同價值觀和互惠互利”情緒的加印民間熱度也急劇降溫,而加拿大急轉直下的經濟、就業和民生觀感,則讓其他族裔加拿大人開始空前正視曾被高度忽視的印度裔“劣根性”,如反客為主、不佳的衛生習慣、任人唯親近親繁殖和“語言巨人”,人數過多的印度留學生群體化的本末倒置(只為混居留身份和福利,忽視學習,甚至動輒用罷課、示威威逼校方“放水”讓他們及格),讓越來越多加拿大人開始重新考量如此多的印度裔留學生是否真有必要。
在這樣冰冷的官方、民間大氣候下,曾經被認為“供不應求”的加印間航班座位如今時過境遷,有報道稱今年7月前尚高達80%的印度赴加拿大簽證申請通過率如今已降至20%以下,且印度公民赴加十年多次往返簽證已暫停發放,而2024年年化印度赴加拿大新增留學生人數更降至278335人,降幅高達83%。鑒于加拿大聯邦政府日前已密集出臺減少新增移民配額、收緊留學政策的措施,印度均首當其沖,增加赴印航班乘客安檢上的“不適感”與之相比,不過“全豹”之一斑而已。
美國因素在后面
加拿大當地分析家普遍認為,盡管杜魯多及其聯邦自由黨政府面對“涉印”問題上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但鑒于主要反對黨聯邦保守黨是本輪親印政策的始作俑者,另一個反對黨聯邦新民主黨包括黨領在內許多高層本身就是印度裔,國內政治和選舉對其壓力有限。但美國因素卻可能成為新的壓力源。
根據皮尤方面的數據,2022年美國境內印度裔非法移民總數高達72.5萬,僅次于墨西哥、薩爾瓦多,居同期美國非法移民來源國第三位,而這些人中絕大多數來自加美邊界,2024年9月30日止的一年間,美國邊境巡邏隊(U.S. Border Patrol)截獲來自加美邊界的印度裔偷渡客1.4萬,占該邊界所有截獲偷渡客總人數的60%以上,是兩年前的10倍多。就在加拿大強化赴印航班安檢同時,美國明尼蘇達州弗格斯瀑布市聯邦法院開庭審理加拿大籍印度裔“人蛇”帕特爾(Harshkumar Patel,綽號“骯臟的哈利”Dirty Harry)。和美國籍印度裔“人蛇”尚德(Steve Shand)協助印度裔自加美邊境偷渡美國致一家四口在寒冬中凍死案。據美國檢察官稱,僅5周時間這對“人蛇”就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埃莫森市和美國明尼蘇達州弗格斯瀑布市之間利用茫茫無人區疏于防范,前后組織5家近60人偷渡,僅因前述一家四口被美國邊境巡邏隊發現凍死途中而中輟。知情者稱,這類安排印度人以諸如旅游、探親、商務訪問等理由入境加拿大,再從加拿大偷渡美國的“生意”已泛濫到在古吉拉特邦等印度地方公開貼海報打廣告的地步,許多偷渡客不惜“拆房子賣地”湊錢參與,單程“票價”少則5000美元,最高已飆升至9萬美元。由于偷渡往往利用加美漫長邊界氣候惡劣、交通不便的無人區,人身危險時有發生。
眾所周知,隨著對非法移民和偷渡客持嚴厲立場的特朗普(Donald Trump)即將上臺,美國勢必持續向加拿大施壓,敦促后者約束印度偷渡客利用加拿大當作赴美跳板的行為,而本已對此不堪的加拿大也勢必只能隨之“嚴控‘進口’”。
在此“大小氣候”下最尷尬的恐莫過于此次領銜發布“加強對赴印度航班安全檢查”公告的加拿大聯邦交通部長阿南德:這位9月20日剛剛接任此職的部長,是加拿大歷史上首位出任該職的印度裔女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