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弄的這個分封方案坑了很多人,但只對一個人有利,就是項羽自己,不要小看項羽的分封,其實暗藏了很多玄機。
1、坑了楚懷王。
楚懷王是項梁所立,項羽、劉邦起兵都是打的楚國旗號,滅亡秦朝之后,楚懷王成為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因為滅秦的主力就是項羽和劉邦,他倆都是楚懷王手下。
但是,楚懷王只能算是傀儡帝王,項羽因為滅秦有大功,不把楚懷王放在眼里,他以臣子身份分封君主,把楚懷王封了個義帝。
義帝沒有實權,也沒有封地,不久就被項羽派人殺害。
楚懷王
2、坑了劉邦。
劉邦是第一個打進關中的人,按照楚懷王的約定,劉邦應該被封為關中王,當時的關中可是秦國和秦朝的都城,沃野千里、人口眾多。
秦滅六國之后,秦始皇把六國貴族遷到咸陽,還在咸陽仿造六國王宮建造宮殿,搶奪了六國的財富到關中。
可以說誰當了關中王,誰就是天下實力最強的諸侯之一,但是項羽不愿意讓劉邦當關中王,給他封了個漢王,封地在漢中和巴蜀。
漢中和巴蜀在當時算很偏僻的地方,劉邦帶人進入漢中后,手下有很多士兵逃走了,每天都有逃,這說明沒人想去漢中和巴蜀。
劉邦本來能當關中王,結果被封漢王
劉邦能不生氣嗎?
《漢書 卷39 蕭何曹參傳第九》:漢王怒,欲謀攻項羽。周勃、灌嬰、樊噲皆勸之,何諫之曰:“雖王漢中之惡,不猶愈于死乎?
劉邦大怒,想起兵攻打項羽,周勃、灌嬰、樊噲都勸劉邦,蕭何勸說劉邦:雖然被封為漢王不是好事,但不是比死強嗎?
劉邦這個人是聽勸的,很快就聽從了。
3、坑了三秦王。
三秦王是指秦朝的三個降將,投降項羽后,被封為諸侯王,分別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
三秦王自從在巨鹿之戰后投降項羽,就不斷被項羽坑。
項羽在新安坑殺了三秦王手下的20多萬士卒,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關中子弟,三秦王自己享受榮華富貴,把自己手下的20多萬人全給出賣了,這種賣兵求榮的人,自然會被秦人恨死。
雍王章邯
項羽偏不讓三秦王好過,故意把這三個人封到關中,將整個關中一分為三,分給三秦王,這一招是相當高明。
既讓三秦王相互制衡,不能一家獨大,又讓三秦王堵在劉邦進入中原的道路上,能夠防備劉邦,讓三秦王跟劉邦拼命,又能消耗劉邦與三秦王,項羽反正不管怎么說都是最大獲利者。
三秦王在關中得到關中百姓支持,百姓恨他們害死了自己的子弟,早就想把劉邦迎到關中來,所以后來劉邦還定三秦會異常順利,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最重要的是三秦王吃了啞巴虧,還沒辦法申訴,還得綁在項羽的戰車上。
4、坑了田榮。
滅亡秦朝之后,齊地最大勢力就是田榮,章邯強大時,項梁曾經帶兵救援過田榮,等到項梁向田榮要求支援時,田榮要求楚國殺死田假,才肯出兵,項梁沒有同意,田榮就沒出兵。
田榮
后來項梁被章邯所殺,項羽滅亡秦朝后,記恨上田榮,在分封齊國時,故意不分封田榮,而是把齊國一分為三,分封了三個王,分別是: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
項羽沒有封田榮,田榮就很生氣,于是自立為王,并且發兵攻打三個齊王,這也成為項羽攻齊的原因,正因為田榮拖住了項羽,才讓劉邦成功還定三秦,占據了關中。
田榮后來兵敗被齊國人所殺,項羽得知后,不僅沒有離開,反而在齊國屠殺百姓,再次激怒了齊國,齊國人擁立田橫為王,起兵反抗項羽,這是后話。
項羽在齊地實行與秦地差不多的分封政策,將齊國一分為三,三個王能夠相互制衡,同時又能約束田榮,項羽不希望齊國統一,齊國在戰國時期就是大國,一旦齊國統一,實力就會強大,而項羽的都城彭城離齊國很近。
項羽就用分封狠狠地坑了田榮,同時也把齊國給坑了。
陳馀
5、坑了陳馀。
陳馀跟張耳本是至交好友,因為巨鹿之戰鬧了矛盾,變得老死不相往來。
秦末時期,張耳是趙國相國,陳馀是趙國大將軍,趙王是趙歇,秦朝滅亡后,張耳被項羽封為常山王,而陳馀因為沒有跟隨項羽入關,未被封王,只封給了他三個縣。
陳馀很生氣,他跟張耳是同等的功勞,張耳被封王,陳馀不能封王,自然被生氣,其實項羽故意這么封的,給趙國埋一個雷,陳馀肯定不服氣,將來趙國必定會有矛盾,項羽樂意看到趙國自相殘殺,他就能坐收漁翁之利,這就是項羽坑陳馀的分封。
項羽在分封時,同樣把原來的趙國一分為三,張耳是常山王,趙歇是趙王,原趙國將軍司馬卬被封為殷王,這是項羽慣常的手法,一方面是為了削弱趙國勢力,一個強大的趙國不符合項羽的利益,把諸侯國分得越小,對項羽越有利,將來項羽可以輕易消滅。
從項羽的分封來看,他是花了點工夫的,大概率是項羽和范增等人商量過后決定的,項羽分封有3個原則:
1、削弱大國。
秦國關中之地被一分為三,齊國山東之地被一分為三,趙國被一分為三,這些原戰國時期的大國都被削弱,項羽給自己分封了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偏遠地區都分封給小國,比如楚國南部的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
項羽分封的諸侯國沒有一個有實力能與項羽抗衡的,這就能方便項羽在將來的某一天逐個消滅,以便徹底統一天下。
項羽分封
2、制造矛盾。
項羽分封時,不斷在諸侯國之間制造矛盾,恨不得諸侯國相互打起來,有了這些矛盾,諸侯國之間就會相互爭斗而不能統一,有利于被項羽控制。
比如劉邦本應該是關中王,項羽卻封了漢王,田榮實際控制齊國,項羽卻不分封他,故意制造矛盾。
3、互相制衡。
讓這些諸侯國相互制衡,符合項羽的政治利益。
比如用三秦王來制衡劉邦,三秦王之間也能相互制衡,不能統一,讓三齊王來制衡田榮,三齊王之間也能相互制衡。
從項羽的分封來看,他是想皇帝的,不過不是跟秦始皇一樣的皇帝,而是自己創立的皇帝,不用秦國的制度,可惜的是,項羽沒想到自己會陷入齊國的戰爭,讓劉邦輕易從漢中打到了中原,僅三四年時間,劉邦就打敗了項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