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999989095、149999994577、150000000000……”11月17日16時29分,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中國快遞大數據平臺的大屏幕上,不斷滾動的數字彈出“150000000000”的超長字符,這是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大關。
刷新紀錄的這份快遞誕生于拼多多平臺,是甘肅天水商家張鵬飛發給重慶消費者的一箱花牛蘋果,17日下午從天水市麥積區甘江果蔬保鮮庫發出,19日上午被成功簽收。
讓更多中西部的消費者也能在未來某一天享受到“48小時速達”,這是拼多多等電商平臺近年來的“小目標”。
2022年,拼多多首創中轉集運包郵模式,鼓勵平臺商家將新疆、西藏等偏遠地區納入“包郵區”。這一舉措很快被各大電商平臺效仿、復制,西部地區不包郵的歷史被終結。
為進一步優化中西部消費者的網購體驗,2023年7月,拼多多又在新疆率先推行免費送貨進村服務,將末端配送網點與消費者的距離從幾十公里縮短至2公里,簽收時效壓縮到 24小時以內。次年,各大電商平臺再度跟進,紛紛將“新疆包郵”“送貨進村”作為快遞升級服務推廣。
今年9月,為助力平臺商家向西部地區增加優質供給,拼多多宣布免除新疆、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偏遠地區的物流中轉費,再次引領電商行業西進步伐,推動區域均衡發展。
拼多多免除商家偏遠地區物流中轉費,該項費用全部由平臺承擔。
張鵬飛是電商西進的積極參與者,也是新規紅利的受益者。在傳統線下零售渠道中,一個蘋果從農戶到消費者手中,流通鏈條冗長,每個環節都隱含著人工、儲藏、物流、租金、包裝、損耗等各項成本。而“拼購+產地直發”的模式沖破了“兩頭小中間大”的困境,讓張鵬飛嘗到了甜頭。于是,他積極響應拼多多提出的西進行動,向新疆、內蒙古等地放開供應。
“平臺全額補貼二段運費后,我們經過中轉倉發往西部地區的成本,與發南方城市無異。我們沒有增加成本,卻擴大了市場,整體利潤也在增加。”張鵬飛表示,目前,廣東、上海、江蘇依然是店鋪的主要銷地,同時,新疆等地的訂單正快速上漲。“預計花牛蘋果今年銷量比去年增長一倍多。”
這也是今年我國快遞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年人均收快遞超100億件,其中有四分之一是來自農村地區;中西部快遞業務量增速超全國平均水平,甘肅、陜西等多省份業務量增速同比達40%以上。而根據中信建投報告的數據,2024年1-6月期間,我國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為8.5%,業務收入比重為10.2%;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上升了0.9%和0.6%。
西進的包裹中既有出山的農貨,也有進村的好貨。家住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的魏煜軒最近給父親拼單了一根皮帶,他對節省了大半輩子的父親說,“網購的,沒有亂花錢,不用勒緊褲腰帶也能過上好日子”。
他告訴記者,以前站在黃河邊看一輛輛車駛過盤旋的山路走出去;如今看到一輛輛滿載快遞的車開進來。“電商把更大的世界帶到了家門口,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相當程度上,這些消費潛能的釋放也源于電商的蓬勃發展將產業與財富留在了中西部。據張鵬飛透露,今年8月底果園開園以來,花牛蘋果的地頭收購價已經漲了六次,單斤價格突破2元,較前幾年大幅增長。“今年果子銷量很好,即便小果的單斤采購價都到了1.2元左右,果農們都高興壞了,能過一個好年了。”
“西部地區目前發生的變化中,電商平臺、物流企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會長唐元在近期的一場研討會上表示,農村物流最大的堵點在于偏遠地區“最后一公里”的成本如何通過多方分擔的思路來解決。“像拼多多這樣的平臺企業主動加大物流補貼,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是一種‘科技向善’,這種做法值得鼓勵、推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