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掛念許久的事終于有結果了。
首屆 LESS 新世相出版獎
獲獎名單公布
這個冬天,我們一直在持續尋找那些微小但堅韌的出版品牌,看見它們帶來的每一本好書,及其為此付出的努力。
我們并非專業出版從業者,但始終希望能從一個內容品牌的視角,用我們的力量回饋扎實和認真做書的編輯和品牌,感謝他們在日常工作中為我們精神世界不斷流做出的貢獻。
同時希望能通過「出版」這樣一個切入點和視角,建立一種全新的與你們溝通的方式——
跟你們一起走進每一本值得被看見的書,在文字和現實世界的躍動中,共同搭建一個精神角落;
跟你們一起走進作品背后的編輯故事、品牌故事,撿拾其中微弱但足以浸潤每個角落的的精神力,滋養自己。
11 月 7 日,我們頒布了
與此同時,我們與馬家輝 、蔣磊、陸曄、曲閔民 4 位終審評委,歷時 3 小時決議,共同選出首屆 LESS 新世相出版獎各獎項最終結果。
這是一次艱難的決議。幾乎每個獎項在數輪投票表決之間,都發生了票數的來回倒戈。
如評委蔣磊在會后所言:
“各評委老師的共同關鍵詞之一,是‘糾結’……評委們在熱烈的討論中,改變自己的投票,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在思想的碰撞中,能清晰地感知到,爭論、分赴,是對每一個作者、出版人、品牌的致敬。”
這期間發生的每一次爭論,甚至“辯論”的背后,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內心反復衡量——一個出版獎項的頒布,于出版業,于傳媒業,于廣泛的公眾和讀者,究竟要傳達何種價值?
這回到了我們的初衷:投身于一種連綿不斷的力量中,呼吁行動,探索標準,以便讓個人的、持久的努力合流。
「年度作品」獎項,注重綜合價值,包括作品的「公共話題度」「團隊平衡性」及「作品持續性」。 選評作品的標準不僅是書的內容本身,更是書所代表的編輯團隊價值——他們的熱情、信念、技術水準。
出版工作至少有四條戰線:面對時代,召喚讀者,連結作者,產業應對。
以這四條戰線為標準,我把票投給《我的母親做保潔》。因為它不只是一個家庭里的母親的故事,母女的故事里面糾纏著城市的故事,階層的故事,處在各階層的人的處境,特別是三個階層的女性的處境,非常有效地召喚了讀者在這個時代去關注“不能發聲”的女性,她們的處境,她們的遭遇,她們的困局。
我非常喜歡《我的母親做保潔》這本書。我自己買了,讀完還送給了朋友。
它是一個家庭故事,記錄了往往很容易被忽略的中年女性作為家庭和性別角色在快速變動的社會生活里的生命軌跡;它也是兩代人的故事;但更關乎一個群體能否被看見;它具有一本好書的重要特質——復雜性,可激發讀者共情和討論的維度很豐富,家庭內部的,代際的,性別的,私人情感的,社會的……
當然,它也是一本很好讀的書,很流暢。
「一種聲音」獎由我們首次創立,我們希望每年都能提出一個經由出版業工作而成為流行思潮、進而對我們社會有突破性影響的觀念,并評選那些推動觀念萌發或發酵的作品。
2024年度我們歸納的「一種聲音」是: 可以,可以不。
過去一年,中文出版世界有諸多與女性有關的作品誕生。在觀念上,這些圖書對自由的探索更深一步,對女性的可能性進行了更全面的思考。不止是「可以」,也是「可以不」,很多圖書關注的不僅是如何選擇才對,更是如何理解選擇,真正擁有選擇的權利以及選擇的能力。這種思考準確、有效,有助于做出更堅定和更符合自身處境的判斷。
在“一種聲音”的這個單元里頭,我理解傾向強調的是一種作為思想和觀念對于社會的推動作用,所以我更傾向于在這個單元里選擇一本偏向理論的書。
《過一種女性主義的生活》這本雖然面向大眾的“輕學術”但依然理論功底深厚的書籍,擔得起這個獎項、這個單元的宗旨。它是來自青年女性的學術界的聲音,這個聲音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女性完全用了自己的理論武器對自己的生活境遇作出解釋,而非對男性理論著述的引述。
女性主義在全世界發展到當下,對于中國的女性來說,我們會強調它不是一個概念,而是個人生活的一種解釋。不管是女權主義理論還是其他任何理論,其實都不提供標準答案,但可以為關注這個議題的讀者提供一些話語資源、提供參考框架、提供有關個體境遇和具身實踐的超越日常經驗的不同維度的闡釋。
這本書應該在中學就成為男學生的指定讀物,讓他們在還沒成年的階段接受一次啟蒙。
當我們談起女性主義,就不只是在講女性的事,這樣能夠提出女性主義各個方面的啟蒙的書,對于男人來說也非常關鍵。“一個生理上的男人同樣也被父權主義壓迫”,這背后的緣由現在大家也都明白了。所以我很喜歡一句話,“你要做一個快樂的男人,必須先成為一個女性主義者”,一起來解放才行。
「年度編輯」獎項,聚焦于作品背后的人,尋找那些對選題和書籍的策劃具有獨到的眼光,獨特的風格,獨立的思考,擁有耐心與決心,持續為讀者帶來有價值作品的出版編輯,著重從「理念的前后一致性」「工作成果的持續性」「獨特性」「個人風格」「選題意識」等維度參與考量。
任緒軍以個人之力撐起一個工作室,以開放包容的視角打破了出版選題的慣性。他說自己是站在讀者的立場找好書,可我看,更多是憑著一股子“好書是什么”的執念。他出的書不多,每本都帶著點他的影子,編書時的琢磨、琢磨后的理解,甚至跑書店調研的習慣,看得出有一種理想主義。這理想沒說透,但你看他的書總能窺見一角。
在任緒軍身上我們能看到, 單兵作戰成為一種可能。
在他這個人選身上,我有一個私心,我覺得應該給他一些特別的肯定。在這個年代,我們希望讓每個人知道,哪怕單兵作戰,哪怕你孤身一人,也不一定需要躺平。只要你有理念,堅持你走的方向,你是可以做出一個事情的。
對我來說,任緒軍在編輯這個專業領域上做出了一個動人的示范。在混沌的時代里,我們還能依靠誰嗎?我們最終能依靠的,只不過是一點個人的信念和堅持罷了。
「年度品牌」獎項,聚焦對自身有清晰理念、定位與計劃的,小但準確地持續著自己的出版動作,并能夠通過書籍傳遞的理念,吸引到愿意相信該品牌出版品質忠實讀者的出版品牌。基于「小而準確」的評選前提,「出版品牌的理念」「動作的持續性」等維度均被納入考量。
核心還是在于品牌理念的前后一致性和工作成果的持續與獨特,這一點在群島圖書和創始人彭倫身上是體現得非常明確的。群島圖書和彭倫的編輯選題中特別重要的一點,是跟社會生活強相關,跟當下時代最痛點的精神需求能夠接得上地氣。
群島圖書和彭倫在做國外作家的翻譯作品,以及把中國作家的作品在全世界推廣版權的這兩塊業務上的努力,都有一個特別長時間的一致性。他們一直以來的理念就是,把海外那些最前沿的文學作品帶到中國,把中國那些特別值得讓世界去了解的作家往國外推,這個雙向的努力特別寶貴。
是的,我覺得它是在堅持原有的出版風格上,更上了一個臺階,從世界的角度,從人性的角度,在貫徹“無我”去理解文學作品,突破了國界,突破了族群。
我又回看了評選前提,「微小的出版品牌」,「小」這個前提很重要。所以綜合考量下,我更愿意把票投給只有三個人的“群島圖書”。
「年度設計」獎項,聚焦出版物以視覺傳播的方式被更好地注意到的,準確體現出設計原創審美風格的,能夠用恰當的視覺語言傳遞出書籍本身核心信息的書籍設計作品。
并非評選「最美圖書」,設計和裝幀是否與其傳遞的書籍策劃理念溫和,是否兼具審美與準確性,是年度設計獎項的重要考慮維度。
這個評選標準的關鍵核心是,讀者拿到書以后,能不能在這個手感當中觸摸到跟作品的內涵一致的力量。
《夏宇詩集六種加一》,從設計開本,到封面,到畫圖,到用紙等,都是設計師作品表達的一部分,且都是有效的。曾有詩人說,夏宇是個不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從她設計的那一秒鐘起,屬于她的“詩”的表達就已經開始了。
以前做書,總講究一個“抓眼球”,圖要大,字也要大,擺在書店里才能顯眼。這種設計,總帶著一種過于用力想抓住讀者的勁兒。但現在不一樣了,書籍的售賣與展示的方式都改變了,讀者不再只是被陳列吸引。我個人還是喜歡那種溫潤的東西,力量是緩緩生長出來的,不是撲面而來的。像《夏宇詩集六種加一》,它就沒有那種刻意的“用力”,反倒是一種自在、自然的呈現,讀起來讓人舒服。
最后,想分享一個 LESS 新世相出版獎終審評選過程中的動人瞬間:
年度品牌評選時,曲閔民老師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評選標準應該不單單只是“他們出了哪幾本好書”,細節同樣值得關注,比如紙張的控制,甚至品牌在網上的一些宣傳文案、視覺等。
曲閔民老師用了一個比喻:
“就像我們去看一個房子,我喜歡看它的那個安全通道。那不是光鮮的地方,是最被大家忽略的,但是只有我們看到最邊角的那些地方時,你才能知道它的全貌,或者它跟受眾的關系。”
出版人的“較真兒”,就是我們生活的安全通道。
通過它,我們走向廣闊開敞的外部世界,見識生活以外的另一番天地;
也通過它,我們走入自我曲徑幽深的內心世界,在里面一次次療愈傷口。
認同、爭論、分赴、結果,或許都沒那么重要,此刻也絕不是這條路的最終點。
“重要的是力量,精神力量在活力中的連綿不斷。”
12月27日-29日,
2024 年新世相出版朋友節 即將開啟,我們將和參與及獲獎的朋友們在新年到來前,在 秦皇島阿那亞 頒獎、聚會、交流。
LESS 新世相出版獎相關活動將于本月底起陸續在各地開啟,歡迎你們的參與。
我們期待在更多的地方與你們相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