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考研報名人數388萬,比2024年少了整整50萬人,減少12.9%。
2025年國考報名人數342萬人,同比增長12.6%,創歷史新高。
兩個歷史性的數據在這一刻交匯。
2016年之前,考研人數經歷了10年的相對穩定期,每年穩定在在100-200萬人。
2017年考研人數突破200萬人,之后考研人數開始了連續6年的突飛猛進。2023年到達歷史頂峰,474萬人,翻了一倍多。
為什么2017年開始考研人數激增?
我們把本科畢業人數與考研人數做一個疊加。
本科生畢業后,通常2 條路 : 或 就業 ,或深 造。 2000年以來,本科畢業生一直在增長,到現在已經接近500萬本科畢業生了。
新涌入就業市場的勞動力快速增加,經濟增長吸納就業的能力卻在下降
2000-2007年是GDP增速提升期,據估算,每1個百分點的GDP增長可以帶來100萬就業崗位。與其同期每年本科畢業生就100萬左右,所以那個時代,我們深信:
學歷值錢,讀書改變命運。
2007年之后,情況變了
2007年金融危機之后,一直到現在,GDP增速總體呈現下降走勢,意味著經濟吸納新增就業的能力持續下降。從經濟微觀結構上看,產業升級轉型也意味著單位產出需要的勞動力要素下降,也就是:
同為生產要素,資本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于勞動力。
與此同時,本科畢業生相繼突破200萬、300萬、400萬、逼近500萬。
因此,經濟增速下降,與日益增加的畢業生之間的矛盾成為就業市場的主要矛盾。
就業壓力增大,考研就成為被動的選擇,既可以增強就業競爭力,也可以變相拉長就業擇業選擇期。
于是,考研人數越來越多。 2025年考研報名人數已經與本科畢業生人數基本相當。
這個時候,我們已經意識到:
學歷開始貶值,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后面應該加一個問號。
就業的壓力讓年輕人認識到,與其在勞動力市場卷,不如考個鐵飯碗。
2015年-2021年,國考報名人數一直穩定在100-200萬人,2022年開始國考報名人數開始突飛猛進,從210萬一路上漲到340萬。
10月的青年失業率數據也發布了
2024年10月,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17.1%。
好消息是:比上個月下降了0.5%個百分點,壞消息是:這算哪門子下降。。
過去,我們都覺得高中是最苦的時候,考上大學就輕松了,然后就是畢業,結婚,生子。隨著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無助的年輕人大學畢業之后才發現:
拼盡全力,原來才剛出新手村。
這時大家也開始形成共識:與其考研,不如考個鐵飯碗。
從這個角度看,年輕人是想明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