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中國醫藥健康產業蓬勃發展,賦能昌平區作為醫藥健康產業創新高地的地位,2024年11月22日,由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主辦,未來科學城管委會(生命園管委會)、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管委會、北京市昌平區發展改革委員會、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昌科金投資有限公司、重慶動脈橙科技有限公司(動脈網VB100)共同承辦的2024昌平醫藥健康金融投資創新論壇(Changping Healthcare Innovative Financial Investment Forum),簡稱CHIF,在昌平圓滿舉行。
本次論壇以“產金聚力,質創未來”為主題,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郭川,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龔維冪,昌平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劉曉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大為,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中信建投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賀菊穎等近30位政府部門、監管機構和學術界、產業界、醫療界、投資界代表等受邀出席,共同打造一場啟迪未來智慧的璀璨盛宴,激發創新思維與金融資本激烈碰撞,引領行業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新征程。
郭川出席論壇并致辭,他指出,“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正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通過資本布局優化和產業升級轉型,支持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與昌平區政府合作,依托其產業優勢,聚焦生命醫藥、醫療器械、健康服務等重點領域,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2024年三月,規模達200億元的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在昌平設立,重點布局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為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龔維冪在致辭表示:“北京市接續實施三輪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更加注重加強創新與三醫聯動的協同,著力壯大藥械基礎板塊,積極布局新興賽道,持續優化產業創新生態。一是強化政策保障。出臺合成生物制造、醫療器械等領域的專項政策,優化創新藥械全流程服務、加強監管科學研究。二是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北部依托海淀、昌平加強前沿創新轉化服務和專業孵化器建設,南部,依托經開區和大興區,加強高端制造的空間保障,規劃建設Bio-Park。三是推進資本發揮“放大器”效能。依托市級醫藥健康產業基金,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加強早期研發和產業化落地兩頭支持。”
劉曉東在致辭中表示:“昌平區將科創金融作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保障,聯合市金融局等五部門出臺科創金融政策,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政府性投資基金管理體系,也形成從項目立選到投后管理全流程管理機制,推動北交所昌平服務基地成功落地。以昌發展公司為主平臺設立的昌平科技產業母基金群與24支優質的醫藥投資基金合作,基金規模達到了164億元,重點布局創新藥、精準醫療等領域。投資醫藥健康的項目330余個,30余個大健康領域項目已經成功上市,為產業快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前沿科技致引未來,金融賦能產業創新
2024年9月,北京市政府正式發布合成生物創新發展計劃,此舉不僅是對生物技術產業鏈的完善,也是對相關產業發展的有效引導,更將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大為以《小分子藥物的發現和制備:兼談創新藥物和合成生物學的發展趨勢》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藥物研發需滿足安全、有效、可控和可及的高標準,小分子藥物仍是行業主力。他指出,新藥研發需與現有療法競爭,需要達到更安全有效才有市場保證。而不同藥物制造技術的競爭的考量關鍵是成本。前面幾年資本市場的過熱投資導致大量重復研發和資源浪費,但是確實鍛煉了一批研發隊伍。在資本寒冬下投資人還是要堅定信心,給踏實的創業者更多耐心。除了跟蹤性的靶向藥物研究,開展表型篩選的模式發現新藥和與科研企業合作開發創新靶點的新藥研究,可能為新藥創新提供機會。在藥物制備方面合成生物學有降低成本的潛力,但化學合成在藥物發現和制備中仍占主導地位。未來,提升合成效率和融合化學與生物合成方法是藥物制備工藝發展的主要方向。”
醫療行業的競爭力與市場活力應該建立在給患者帶來的醫療價值和醫療結果的質量之上。價值醫療作為一種全新的醫療理念,正逐漸成為推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力量。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價值醫療與健康新質生產力發展探索》主題分享中談到:“面對經濟增長放緩和老齡化挑戰,中國醫療體系需轉向追求高性價比的價值醫療,注重醫療質量和健康結果。他提倡公立醫院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提高服務效率和醫務人員待遇。支付制度應從數量驅動向價值驅動轉變,以促進高質量發展。同時,中國應充分利用創新藥市場潛力,通過全鏈條支持推動創新藥發展,實現向創新藥大國的轉變。并認為,科學平衡藥品價格與價值,精準定價和醫保支付,對醫療改革和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產業投促顧問助力產業升級,醫藥健康產投基金成功簽約
論壇同期,與會領導和嘉賓共同見證了昌平區在醫藥健康產業領域的兩個高光時刻——北京未來科學城產業投資促進顧問證書頒發儀式、生命谷醫藥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合作簽約儀式。這也是昌平區作為北京建設國際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區,近年來一直將醫藥健康產業作為優勢主導產業,不斷出臺產業支持政策,加快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的碩果展現。
未來科學城作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平臺,已構建起“生命谷”、“能源谷”和“沙河高教園”的“兩谷一園”創新發展格局,致力于培育醫藥健康、先進能源、先進制造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為加速未來科學城的建設,昌平區特別授予十二位在醫療健康、金融投資等領域的專家北京未來科學城產業投資促進顧問證書,他們將憑借專業見解和豐富資源,為昌平區醫藥健康產業注入新活力,助力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2023年,昌發展集團發起的生命谷醫藥健康產業投資基金,重點布局創新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藥械供應鏈和美麗健康等領域直投項目與子基金。該基金自成立以來,不斷擴大合作范圍,與申萬宏源、君聯資本、水木創投、辰德資本等在合成生物學、創新藥、前沿生物技術及醫療器械領域具有前瞻性布局的標桿基金公司合作,發揮資本的引領作用,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動力,并將繼續發揮政府引導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的撬動作用,加大市場化合作力度,升級全周期、可持續、正循環的基金投資生態,并秉承“陪伴成長,共創未來”的理念,助力企業穩健前行。
激發產金融合活力,賦能新質產業躍遷
在這個快速迭代的醫療健康時代,政策的每一次微調都可能引發行業的深刻變革,技術飛躍推動產業升級,資本市場波動,更是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挑戰。中信建投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賀菊穎在會上發表了《政策、產業、資本市場,透視2024醫療行業變化和機會》講述了,“健康需求和技術革新為行業帶來新機遇,應保持信心。她強調,資本市場對行業政策有深刻理解,特別是在醫療服務價格和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公立醫院將從規模擴張轉向要素擴張,更加注重專科建設和科研成果轉化。行業展現出強大韌性,中國企業在國際舞臺上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賀菊穎期待通過深入產業和推動行業互動交流,促進行業更好發展。”。
中國藥械企業正以更加堅定的步伐迎“出海”全球,頭部企業在海外拓展市場,豎起了“中國造”標桿,碩果累累;眾多“腰部”、初創企業則是緊隨其后,也走上了“揚帆起航”之路,可圈可點。在創新共話環節,華大智造副總裁、中國營銷中心總經理彭歡歡,百濟神州總裁、首席運營官吳曉濱,君聯資本聯席首席投資官、董事總經理王俊峰,圍繞《國際化合作背景下,如何借東風、順浪流,“造船出海”》開啟了探討,深度聚焦在當前全球化加速融合與變革的背景下,各位嘉賓如何看待醫療行業國際化合作的新機遇與潛在風險?企業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定位自己,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全球影響力提升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隨著全球醫療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醫療科技源頭創新已經成為推動行業變革的重要力量。如何把握源頭創新的機遇,找到破局之路,成為當下亟待探討的課題。由峰瑞資本合伙人馬睿主持,慧心醫谷創始人、CSO陳志國,科士華生物創始人、董事長、CEO矯士平,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創新官賴力鵬,清華工研院全球健康產業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王竟菁,險峰淇云管理合伙人王云海,水木創投管理合伙人吳勇,國科融智生物創始人、CEO張金菊共同參與,以《溯源新質生產力:醫療科技源頭創新與破局之路》作為主題展開對話,重點剖析為什么醫療科技的源頭創新尤為重要,它如何為整個行業帶來深遠的影響和變革和在當前全球醫療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產業重點關注的新質生產力將如何引領下一輪醫療革命這兩個話題分享了各自的獨到見解,在探討的最后,嘉賓們都認為生物技術及早期醫療領域的創新項目在滿足臨床需求方面具有重大意義,應持續獲得關注和投資。
健康產業的拓鏈創新,意味著我們要在現有的產業鏈基礎上,不斷延伸和拓展,形成更加完整和高效的產業生態。而強基之策,則是健康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石。如何釋放新質生產力,推動健康產業的拓鏈創新與強基之策,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昌發展集團總經理王穎,阿斯利康全球研發中國中心副總裁、數字醫療創新部門負責人王玥,美敦力中國醫療基金管理合伙人王靖華,健壹資本總裁吳愛民,上海誠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官、聯合創始人徐劍鋒,龍磐投資創始合伙人余治華,三博腦科醫院管理集團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張陽,在北京順禧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任鵬的主持下以《釋放新質生產力:健康產業拓鏈創新與強基之策》作為主題展開,分別對全球健康產業快速變革的背景下,哪些創新模式最有可能成為釋放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驅動力并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融合與拓展和面對健康產業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與多元化趨勢,企業如何構建有效的創新生態系統,對實現產業鏈條的優化升級與拓展進行了全方位的對話。
近年來,隨著國內創新藥產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藥企開始尋求國際化道路,NewCO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出海方式,正逐漸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然而,機遇總是與挑戰并存。NewCO模式在帶來諸多優勢的同時,也面臨著項目驅動風險、團隊能力要求以及政策風險等多重挑戰。高特佳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匡瑤,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劉婷婷,益科思特醫藥創始人孟慶武,百放英庫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單倍,BDA Partners董事總經理、中國醫療健康負責人吳優,紐扣資本合伙人熊劍,紐扣資本合伙人李瑞共同以《創新藥出海:NewCO模式的機遇與挑戰》為話題展開,圍繞NewCo模式的熱度及其背后的驅動因素,NewCo模式是作為短期市場現象還是預示著一個中長期趨勢,各生態鏈環節的企業應如何制定應對策略以把握這一窗口期等問題共同探討中國創新藥出海的未來之路。
昌平區在醫藥健康產業創新高地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通過政、產、學、研、醫、投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昌平區將繼續發揮其在醫藥健康產業的集聚優勢,推動產業鏈的優化升級,為北京市乃至全國的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后續將進一步優化創新生態,加強金融支持,推動醫藥健康產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也期待與更多國內外優秀企業和機構開展合作,共同探索醫藥健康產業的新機遇,共創健康產業的美好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