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很多家長表示,孩子一寫作業就發脾氣,一發脾氣就剎不住,軟硬兼施都無濟于事,太費媽,不知道該怎么辦?
- 有的說,揍了幾次也解決不了,感覺回回心梗頭疼。
- 有的說,說什么都不管用就是鬧,一直哭,還說不幫忙。
- 有的說,動作又慢,又有很多情緒,不懂,講了又不認真聽,態度極差,他崩潰我也崩潰。
- 有的說,講道理沒用,打更不管用。
真的是現實又無奈,想卷卷不了,想躺躺不贏,只有遇到這樣的孩子才知道有多痛苦。
孩子一寫作業就發脾氣,太費媽,照進現實
我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自從二寶上一年級有作業后,幾乎每天都在發脾氣,很少有安安穩穩、心平氣和、輕松愉快寫作業的一天。
開始不想寫作業,通過積分鼓勵的方式解決了寫作業的啟動困難問題,但發脾氣的問題遲遲沒有得到解決。
二寶總是給自己預設很多困難,看到作業多、作業陌生就開始害怕,嘟嘟囔囔發牢騷:作業怎么這么多,這個字怎么這么難寫,這道題怎么做啊?
眉頭皺成一團,身子往后一倒,拉開不想寫作業的架勢。
問他想不想寫作業,回答想寫,但只動嘴不行動,依然別別扭扭。
問他是否需要幫助,他讓我拿著他的手寫。寫一個不滿足,寫了一個又一個,共9個字,表示只想自己寫一個。但是只剩一個還是寫不好,生氣地大吼,在紙上使勁亂畫,甚至想撕掉寫了半拉的作業,或者把作業扔掉。
我告誡他撕掉作業就要重來,任務更多。他一下子被激怒,大吼大叫,甚至過來撓我。
對他這種不尊重父母的行為以牙還牙,他就傷心地說:你怎么不安慰我。
我已經仁至義盡,幫他寫了8個字,還不知足,還要怎樣。
我強調不想寫就出去玩,我們不要為寫作業爭吵,他不動,我就把他抱出去。結果,他又掙扎著非要回來寫。
我讓他先發會兒牢騷再寫,別一邊生氣一邊寫作業,可能已經解氣了,終于正式寫作業,其實也可以寫得很好,自己也意識到生氣沒用,寫著寫著就克服困難了,卻總是過不了開始畏難的那一關。
一直以為隨著上學時間的延長,背景知識的增加,他能逐漸養成好好寫作業的習慣,但并沒那么簡單。
每天都是新的知識,學習速度非常快,第一天學習的課文,第二天就要全部會寫,任務越來越重,需要思考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他的畏難心理與日俱增,從開始的只是哭泣已經發展到扔東西、打人的程度。
如果不干預,任憑發展下去,壞習慣成自然,他永遠不會正確處理情緒。沉溺在負面情緒里,亂發脾氣,別說要成才了,性格、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受到影響,成為一個有破壞欲、有攻擊性、不被喜歡的人。
越想越害怕,控制情緒問題必須盡快提上日程。
無巧不成書,剛好家里有合適的繪本,參考上面的方法落地執行,還別說,真有效!
一周多的時間里,二寶雖然也會感到寫作業難,但會使用正確的發泄方式,再也沒有出現激烈的對抗情緒。我也能一直保持心平氣和,引導他進行情緒管理,我們合作很愉快。
所以,想把這個好方法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
第一步,讓孩子認識情緒
直接指出孩子的問題,孩子不服氣,也無意識,借助符合孩子心智的小故事,孩子會在同齡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經歷做對照,理解不自知的情緒問題。
我們讀的是《媽媽,我真的很生氣》,還有很多同類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家里有什么給孩子看什么即可,或者自己會講故事也可以。
這本書里講的是一個小男孩不正確發脾氣的故事。
男孩本來開心地玩玩具,玩具卻壞了,生氣地把玩具扔掉。和弟弟一起玩很開心,但只要弟弟玩他喜歡的火車玩具就異常生氣,然后打弟弟。
媽媽告訴他生氣時扔東西和打人是不對的。
二寶聯想到自己和男孩有同樣的問題,發現了不合理之處。
第二步,教會孩子發泄情緒的正確方法
從腦科學角度來說,孩子的大腦發育尚不成熟,負責控制情緒和沖動行為的前額葉皮質功能不完善,遇到情緒問題時,原始腦占據主導地位,基于本能和直覺做出反應,有破壞力但不計后果。
這是我們需要理解孩子的方面,不能和孩子對著干,不奢望孩子自動控制情緒。
但積極的一面是,孩子處理情緒的方式也是可以教會的。
孩子生氣時之所以會大吼大叫、會扔東西、會打人,還因為他沒有更好的方法,只能采用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
可以告訴孩子這樣處理情緒:
1、生氣時要表達,說“我很生氣”“我需要幫助”等等。因為表達可以宣泄壓力滿足心理和實際需求。
2、生氣時可以哭。有研究人員發現,眼淚可以把體內積蓄的化學物質清除掉,從而減輕心理壓力、保持情緒穩定。
3、生氣時可以深呼吸。因為深呼吸可以改善大腦氧氣供應,放松緊繃肌肉,轉移注意力,改變對情緒的認知,從而使心緒平和。
第三步,一張紙拉回失控情緒
我們常說,讀了很多書,學了很多方法,但是遇到事情的時候還是無法做到冷靜,還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這是因為沒有一個工具或者沒有人拉你一把,大腦失去控制。有人幫助很難,有一個能起到提醒作用的工具也好,就像早上起不來,設個鬧鐘就可以很好地叫醒。
如果情緒來了怎么辦,有沒有類似鬧鐘一樣的工具,讓自己緊急暫停呢?
有,用一張紙就可以,是從《媽媽,我真的很生氣》借鑒來的。
我們是這樣做的,在一張紙上畫了7個圓圈,上面畫上幾個怪獸,起名叫做“打敗情緒小怪獸”,只要當天能控制好情緒好好寫作業,就可以在圓圈里畫上笑臉,等攢夠7個笑臉就可以滿足一個愿望,然后把這張紙貼在一抬頭就看到的柜門上。
每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我就會看這張紙,不再像以前一樣怒火中燒,想命令他、威脅他,取而代之的是心平氣和地提醒:“打敗情緒小怪獸,心愿清單。”
他看到我情緒穩定,再看看紙上的約定,就會馬上平靜下來,進入學習狀態。第一周非常在乎畫笑臉要獎勵,第二周已經養成好習慣,不在乎心愿的事。
實際上,這張紙對成人和孩子有雙重約束作用。我們有了正確方法,情緒積極,孩子也會受到正面影響。
孩子寫作業發脾氣,我們也跟著著急生氣,想用權威震懾孩子,但孩子軟硬不吃,情緒更激烈,如果不及時剎車,就會進入惡性循環,我們和孩子都很痛苦,親子關系壞了,學習也好不了。
孩子感到作業難,有情緒很正常,不能壓抑情緒,但是要學會正確處理情緒的方法,情緒好了,一切都會好。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干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