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羊毛月”在社交平臺上的“找工作難嗎”的調侃,沒想到速度引來了網友的強烈反應。有關學歷的爭議,一直是跨越時代的一個熱門話題。
“刷抖音10條有8條都是秋招零offer,我想說0人在意好.....這00后不是要整頓職場嗎?怎么職場都進不去呢? ......就.覺得當網紅好,都想來卷我們。那你們都來當網紅了,我干什么呢?”這傲慢的態度和言語中,透露的優越感,讓“羊毛月”一夜之間成為眾矢之的。
有關“羊毛月”的學歷也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很多人搜到他的本科學歷“造假”,他自己也曾在一條視頻中聲稱,“北大在當年對我來說,只是一條退路,我當年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主持人,我本來不想上北大的。”
“文憑不過是一張火車票,清華的軟臥,本科的硬臥,專科的硬座,民辦的站票,成教的在廁所擠著。火車到站,都下車找工作,才發現老板并不太關心你是怎么來的,只關心你會干什么。”這句話雖然幽默,卻也道出了學歷在職場中的真實地位。
1. 這算學歷造假嗎?
關于“羊毛月”是否學歷造假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什么是學歷造假。學歷造假通常指通過非法手段獲取虛假學歷證明,以欺騙雇主或教育機構。
而“羊毛月”的情況,他是通過藝術生身份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本科,后被保送至北大研究生院,并非北大本科畢業。這種情況并不構成學歷造假,但他在營銷中過度強調“北大學霸”的人設,可能會引起公眾對其學歷真實性的誤解。
2. 如何看待羊毛月事件?如何評價他的言行?
“羊毛月”事件引發了公眾對于學歷和人設的廣泛討論。一方面,他的言行可能忽視了不同教育背景人群的努力和價值,引發了不必要的爭議。另一方面,這也反映了社會對于學歷的過度關注和“名校情結”。
對于“羊毛月”的言行,我們應保持理性的態度,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全盤否定,而是關注個人的能力和貢獻。
當代大學生就業現狀如何?找工作面臨哪些障礙?
當前大學生就業面臨著多重挑戰。首先,學歷通脹現象使得學歷的價值相對下降,許多崗位對于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其次,經濟形勢和行業變化也給就業帶來了不確定性。 此外,大學生普遍缺乏實際工作經驗,這也是求職過程中的一個障礙。 根據有關數據,2023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1158萬,創歷史新高,就業競爭壓力巨大。
學歷在職場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并不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的唯一標準。企業和社會應該更加注重個人的實際能力和潛力,而不是單純地看重學歷。
對于個人而言,持續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才是在職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正如喬布斯所說:“你要么是在生活,要么在準備生活。” 讓我們在準備生活的同時,也享受生活,不被學歷的標簽所束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