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直跟隨老蔣鞍前馬后的黃埔一期將領們來說,只要不是能力太差,基本上在退役時候都能掛個少將軍銜,能力強的甚至能掛個上將。其中,作為黃埔太子爺的胡宗南,是在戰爭時期黃埔一期學生里面,唯一正式被任命為上將(中將加上將)之人。
而胡宗南之后,當時最有希望晉升上將的黃埔一期將領,并非是黃埔大師兄關麟征,也不是在解放戰爭出盡風頭的宋希濂和杜聿明,而是胡宗南系的第二話事人——范漢杰。
不過,此君曾有三次機會能晉升為國軍上將,卻在任期內接連三次被我軍擊敗,從而失去成為黃埔第二人的機會。
范漢杰(劇照)
自帶倒霉屬性的范漢杰
在解析解放戰爭時期的范漢杰之前,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范漢杰這個人。
還真別說,除了在解放戰爭中倒霉之外,他人生的前半生其實也是在——“霉運中渡過的……”
范漢杰的軍旅生涯,可謂是天胡開局。
出生于廣東大埔的范漢杰,在很早的時候就加入行伍之中,在黃埔軍校剛成立的1924年,人家范漢杰就已經是粵軍里面的一個團長。
黃埔時期的范漢杰
當時粵軍團長的分量有多重呢?
這么說吧,張發奎、葉挺、薛岳和衛立煌這些人在當時和老范平級,至于后來的黃埔教官,強如陳誠、劉峙和顧祝同等人,或在職務上低于老范。
當年有一部熱播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里面的配角范希亮,其在這里的原型就是范漢杰,也是當時黃埔妥妥的老大哥。在黃埔一期中,在杜聿明、關麟征和陳賡這樣小年輕面前,自然也是年齡最大和帶過兵打仗的老大哥人物。
在北伐之前,范漢杰和很多未來國軍高級將領都進入第一軍服役不同,他回到自己的粵軍老部隊——第四軍。并在北伐過程過程中跟隨這支鐵軍一起完成了對湖北吳佩孚集團橫掃,到了1926年,范漢杰升任第四軍第10師師長,比胡宗南還早成為黃埔學生中第一個師長。
范希亮其實是以范漢杰為原型(劇照)
而這樣天胡開局之后,范漢杰也開始走入倒霉的怪圈中。
先是寧漢分裂時期,范漢杰果斷脫離第四軍,前往南京投靠老蔣,而老蔣自然也對這位做出選擇的學生進行安撫,并委任其擔任新組建的浙東警備師的少將師長和力壓擔任旅長的胡宗南。看似前途一片光明的范漢杰,卻碰到了老蔣被李宗仁趕下臺,第一次下野,作為叛將的范漢杰自然不受重用,只能遠走國外,以留學的名義去到英法等地考察留學,實際上也是過著清閑的日子。
1931年,好不容易熬到老蔣掌握大權,范漢杰欣然回到國內,可范漢杰回到國內的時候,卻并未受到老蔣的重用。
范漢杰的老長官李濟深
這其中一個原因,是在老蔣受難的那段日子,范漢杰認為老蔣大勢已去,便直接跑回廣東投奔老師長李濟深。
當年他出國深造,也是李濟深保送過去的。
可要知道李濟深和老蔣可是死對頭,而老蔣看到范漢杰在粵軍人脈這么廣,索性將其扔到粵軍投靠過來的蔡廷鍇第十九路軍當副參謀長。一來是借助范漢杰的影響力滲透到粵軍里面,二來也是報復他亂投軍。
還真別說,范漢杰在十九路軍干的還有模有樣,很快升任為參謀長,算是這里面的實權人物。
十九路軍時期的范漢杰
1933年,在福建事變中,深入十九路軍的范漢杰上演無間道,化身臥底為中央軍通過電報匯報十九路軍的部署,直接瓦解了十九路軍。在事變之后,范漢杰頂著粵軍叛將的名頭,終于踏入了中央軍之列。
而兜兜轉轉的范漢杰,在重新加入黃埔師生隊伍的時候,其咖位已經是不如小老弟胡宗南,甚至還弱于李延年和俞濟時等人。
可以說范漢杰是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抗戰結束時的范漢杰,旁邊是李延年和霍揆章
不過范漢杰本身的資歷也在那里,在投靠中央軍之后,他很快和胡宗南搭上了。
在抗戰期間,先后擔任胡宗南帶領的第1軍副軍長、第8戰區27軍軍長,隨后在1942年擔任該戰區第38集團軍司令官,在1944年后擔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長官為胡宗南),戰區副總的職務,倒是總算和杜聿明、關麟征和王耀武等人一樣進入黃埔學生第一梯隊。
而且,傍上了個老同學大上胡宗南這座大山,加入胡宗南系的范漢杰,在抗戰結束后,在胡宗南的幫助下,范漢杰進入了國防部擔任國防部次長,在南京和胡宗南相互呼應,也開始在其操作下成為了胡宗南派系在軍界的第二人。
可到了解放戰爭期間,卻又開始走了霉運……
范漢杰的老長官胡宗南
三次接近上將,卻被我軍粉碎
有一說一,解放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范漢杰的表現確實還挺不錯的,在擔任國防部參謀次長期間,他親自制定了針對我中原解放區的鐵壁合圍,范漢杰的作戰計劃堪稱滴水不漏。
1946年6月針對中原解放區的進攻,一度讓我軍突圍的很艱難,在國軍大軍的層層堵截之下,雖然中原軍區突出重圍,但除了偏師的皮定均旅之外,其他各部均損失慘重,而這一切自然也和范漢杰分不開。
負責指揮圍剿中原解放區的范漢杰(劇照)
那么,當時的范漢杰有多受寵?
在中原突圍之后,范漢杰還接任鄭州綏署的前進指揮所主任,負責對劉鄧大軍作戰,這可是戰區副司令長官的肥差。
不過,正當范漢杰志得意滿想要靠戰功往上升遷,也曾三次接近自己的上將夢,但還是因為各種原因未能成行,到了最后還被我軍俘虜。
解放戰爭期間的范漢杰中將
1946年3月,是范漢杰第一次接近上將的機會。
那個時候的東北戰場,范漢杰曾作為國防部的參謀次長跟隨白崇禧等人一起去東北考察,指導作戰,當然這僅僅是明面說法。
實際上范漢杰此行,多少有點老蔣授意奪兵權的意味。
奪誰的兵權?當然是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
原來,當時老蔣對于杜聿明在東北的成績很不滿。
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劇照)
一方面是杜聿明這個人老是生病,3月初還在北平摘掉一個腰子,另一方面,杜聿明在沙嶺等戰役之后,遲遲打不開局面,老蔣也是干著急。
為此,老蔣有意讓范漢杰代替杜聿明,而且他還設想,將熱河察哈爾等地九省駐軍統歸東北保安司令部,將其升任為戰區(綏靖公署)級別,一此一旦范漢杰真的接任,可是妥妥戰區司令級別的,和老胡一樣中將加上將應該不成問題。
可奈何,杜聿明為了保住一個官位,拖著一個腎跑回東北,并在接下來的四平保衛戰中和我軍打成平手,并迫使東北民主聯軍主動北撤到松花江,而杜聿明的表現,在保住東北保安司令官的同時,也讓范漢杰只能干瞪眼,幾乎到手的職務也沒了,只能回到中原解放區。
這是范漢杰,第一次與上將擦肩而過。
帶病的杜聿明(劇照)
1947年8月,范漢杰迎來了自己第二次機會。
1947年5月,隨著孟良崮戰役的勝利結束,老蔣針對山東的重點進攻也得到了瓦解,在7月分兵之后華野為了緩解解放區壓力,主動讓粟裕、陳士榘兩部到外線作戰。
雖然大量國軍主力也被抽調到外線,但老蔣讓然對山東解放區念念不忘,于是他命令范漢杰為膠東兵團司令官(山東兵團),該兵團前身是湯恩伯的第1兵團,巔峰時期總兵力為8個整編師20多萬人。因此該兵團,相較于普通的國軍兵團是要高一級的,要不然也不會讓上將的湯恩伯(中將加上將軍銜)擔任兵團司令。
因此,讓中將的范漢杰來擔任這個兵團司令,可見老蔣對其還是很信任的。
國軍進攻山東部隊(劇照)
剛開始范漢杰表現還是可以,他在膠東的攻勢一度讓許譚兵團(華野山東兵團)舉步維艱,甚至譚老板也讓2、7縱一度撤出膠東。試想一下,如果真的讓范漢杰拿下膠東,那么作為山東兵團的司令官,范漢杰可能真的就能憑借這個職務和戰功升任為上將軍銜(大概率是中將加銜)。
但隨著戰事的進展以及我軍膠東反擊戰逐漸取得勝利,范漢杰的膠東兵團損失慘重,我軍不僅保衛了膠東,更是展開山東大反攻,范漢杰也帶著這樣恥辱的戰績遠走東北。
而范漢杰時隔一年之后,再次與上將擦肩而過。
膠東保衛戰
1948年,是范漢杰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接近上將軍銜。
在山東虎頭蛇尾之后,范漢杰被調到了東北,擔任新的東北剿總副司令官,兼錦州指揮所主任,再兼熱河省主席,可以說是軍政一把抓,是關外國軍僅次于衛立煌的存在。
按理來說,他的這個職務作為副剿總,有中將也有上將擔任,比如韓德勤等上將也是副剿總職務。而且他還兼前進指揮所主任可是實權人物,如果真的能在位置上立下大功,配個上將也是可以的。
和妻子在東北剿總副總任職期間的范漢杰
可范漢杰卻不知道,在錦州任職期間,正好是我軍進行大決戰期間,東北國軍都自身難保了,哪還能擋住百萬大軍的東野的攻勢。在遼沈戰役第一階段,國軍東進兵團被困塔山,西進兵團龜縮不前的情況下,范漢杰所謂的中心開花戰術失敗,自己也成了我軍的俘虜,成為第一位被我軍俘虜的副剿總司令官,也徹底斷送了自己的“上將夢”。
縱觀范漢杰的軍旅生涯,跟很多黃埔一期生比還是比較坎坷的,在天胡開局的情況下,卻因為派系和倒霉屬性纏身,而且在解放戰爭期間,還接連三次與上將擦肩而過。
遼沈戰役被俘虜的范漢杰
當然,好在范漢杰最終還是在功德林接受改造之后,重回人民的懷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