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xù)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chuàng)作的動力~
編輯|t
引言
1941年春天,晉南中條山,25萬中國軍隊對上10萬日軍,結果一地雞毛。三周時間,國軍傷亡7.7萬,日軍只死了673人。你沒看錯,不是電影橋段,是實打實的數據。
這仗打得太窩囊,蔣介石氣得拍桌子:“這是抗戰(zhàn)以來最大的恥辱!”為啥會輸得這么慘?
不是兵不夠,不是槍不行,而是敵人準備得太精,我們亂得太快,糧草斷、軍心散、指揮亂,三樣一起上,直接送了日軍一場完勝。這仗怎么輸的?咱們今天掰開揉碎了講。
都準備好了,就差崩潰了
1941年5月7日,天剛擦黑,日軍十余萬人分五路,在飛機和重炮掩護下,同時撲向中條山。
這片山地位于山西南部,東北接太行,西北鄰呂梁,是黃河以北的戰(zhàn)略要地,控制此地就能威脅豫北。國民政府為保這一要地,調集了25萬兵力防守。
但日軍不是頭一回來了。早在1938年起,他們已對中條山反復試探,打了十三場局部戰(zhàn)斗。這一次,不是試探,是總攻。
東、東北、北、西四面來兵,正中間還來個“突擊隊”,兩翼鉗擊、中路突破,戰(zhàn)法成型。日軍主力是七個師團中的精銳,一路打到黃河渡口,速度快得像演練過。
事實確實如此。日軍戰(zhàn)前就在中條山山地模擬實戰(zhàn),部署了完整戰(zhàn)術計劃。他們對山的輪廓、山道走向、水源分布,乃至哪一處有哨崗都門清。
中條山像一根胡蘿卜,東頭寬、西頭窄,日軍從寬處突破,直接掐住中條山咽喉。戰(zhàn)斗打響當天,東線的垣曲很快失守,八小時后,國軍陣線被攔腰斬斷。
而真正讓人寒心的是,日軍提前安插的特種兵早就潛伏在馬村,混進了國軍后方。日軍對中國軍隊防線了如指掌。
一旦開戰(zhàn),混入的奸細立即制造混亂,情報傳回日方,炮火精確打擊關鍵節(jié)點。中條山會戰(zhàn)未起先亂。
5月12日,日軍占領黃河各大渡口,對國軍形成四面合圍。此時,東線、北線、西線全面崩潰,山頭成了甕中之鱉。25萬大軍,失去了統一指揮,像沒了頭的蒼蠅。接下來這場戰(zhàn)役,不是戰(zhàn),是圍獵。
一鍋沒飯,軍心全散
這一仗敗得不只是在槍林彈雨中,更敗在鍋碗瓢盆的后勤上。開戰(zhàn)前,國軍竟然沒能完成糧草調度。原因查出來令人憤怒——負責督糧的干部竟是敵方潛伏特工。
這不是戲劇化編排,確有其事。部分守軍五天無飯,官兵靠啃樹皮、挖草根維生。
有士兵在垣曲附近被俘后說:“連干糧都沒見過。”而在西線,前線運輸線在第一波空襲中被炸斷,后勤陷入癱瘓狀態(tài)。
與此同時,日軍后勤流暢得不像打仗。黃河以東的日軍兵站晝夜運輸,前方補給幾乎沒有斷過。
炮彈一批接一批,山道被炸開成臨時機動路,傷員隨即后撤,生者前移。整個中條山戰(zhàn)場,只有中國軍隊是被圍困的一方。
戰(zhàn)場上,沒飯吃的士兵,看著空中嗡嗡響的敵軍飛機,知道下一輪轟炸馬上來。
在高平一帶,川軍據守山口八天,彈盡糧絕。但上級既沒有補給,也沒有增援,最后一位團長割腕自盡,士兵被迫潰散。
缺糧之外,更缺信任。軍中混入的敵特破壞聯絡線、散播流言,士兵開始互相猜疑。5月20日前后,南線出現“整連投降”現象,有的連隊士兵說:“反正指揮官都跑了。”
對面日軍指揮所,把這些狀況全部收集歸檔,分析每支中國部隊的士氣波動,精準分配進攻路徑。這不是對等的戰(zhàn)爭,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壓倒性碾壓。
將軍你先走,兄弟我們玩
戰(zhàn)役進行到第五天,衛(wèi)立煌意識到情況不妙,下令分兵突圍。但“分頭突圍”在實際操作中成了“各自逃命”。不少軍官甚至先一步渡過黃河,留下一營一連的士兵在后邊自生自滅。
5月21日夜,平陸東南方向,某部副師長偷偷帶走警衛(wèi)營穿河而去。部隊醒來,發(fā)現連指揮官都沒了,頓時嘩變。這支部隊最后被日軍包圍,全軍覆沒。
西線孔令恂部第80軍原駐守黃河沿線,戰(zhàn)前防線最完整,結果5月中旬遭遇穿插包圍。日軍從東塢嶺強行推進,僅用了16小時突破主陣地。
孔部多次向上級請求火力支援,但因電臺通訊被截,全無回應。最終,一師兵力僅三成突圍成功。
此時國軍防線已斷成數段。垣曲、平陸、高平三線全部失守,日軍順利封鎖中條山出口。從5月25日起,潰軍開始投降潮,日軍集中俘虜37000余人。另一部分部隊則“自行潰散”,不知所終。
戰(zhàn)至5月27日,戰(zhàn)斗正式結束,國軍除少量突圍者,其余或死或降。整場戰(zhàn)役,中國軍隊陣亡約4.4萬人,被俘3.7萬人,合計損失超過7.7萬。
日軍統計數據顯示,其方陣亡僅為673人,負傷2292人。兩相對比,傷亡比例超過1:12。
蔣介石親自定性:抗戰(zhàn)史上最大的恥辱。而中條山作為黃河北岸的最后一塊根據地失守后,華北局勢頓時傾斜,國民黨政權徹底退守黃河以南。
與此同時,太岳、呂梁、太行山脈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反而成為華北主要抗戰(zhàn)力量,戰(zhàn)斗主力逐步轉向敵后戰(zhàn)場。歷史車輪,由此轉向。
參考資料:
中條山戰(zhàn)役_百科
中條山決戰(zhàn)日軍大批特務潛伏 18萬國民黨軍潰敗.中國新聞網.2009-08-25
中條山戰(zhàn)役是怎么失敗的.抗日戰(zhàn)爭紀念網.2019-02-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