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講了很多游資怎么炒股票,很多人問基金經理會不會去參與這類游資行情呢?
這個問題也只有行內人能告訴你真正的答案,因為如果你正兒八經去問基金經理,他們100%跟你說自己是價值投資、長期持有,因為這是正道。
就像你問清華北大畢業生或者奧運冠軍,他的夢想是啥,標準答案應該說:要干大事、成大業,一般人沒勇氣說:我就想簡單當個網紅。但實際上,如果當網紅很好,能獨善其身無所害,又有什么問題呢?誰不想干大事,可不是誰都有機會干大事的。
換到基金經理也一樣,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有兩大前提條件:一是美股波動小、大趨勢向上;二是他的錢都是長錢,尤其是保險資金的錢。
但國內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首先雖然A股現在生態變了,但以前的波動性可非常大。給大家看個數據:過去15年美股標普500年化波動率20%,年化回報12%;A股滬深300年化回報3%,年化波動率27%。其次,國內很多公募基金都考核當年業績的,最多也就3年,3年搞不好就下課。但是你去復盤,咱們A股的熊市一般都要3年左右,基金經理3年沒業績,很多人熬不出頭的,直接下崗。
在這樣的背景下,基金經理偷偷搞點游資參與的股票就很正常了,因為熊市里,拉長時間大部分票都是跌的,只有偶爾的題材行情能賺點錢,不賺就肯定跑輸大盤。
但即便如此,公募基金經理參與游資行情也是有底線的,奧巴馬上臺炒作奧馬電器、川普勝選炒作川大智勝,看好名字帶“東方”的公司,看好以XX結尾的股票代碼,這類無厘頭的票,他們是斷然不會下手的。
說白了,就像很多人當個網紅,頂多到擦邊,再往下違法違紀、違背公序良俗,就斷然不會再干了。人就是為了討口飯吃,不止于到沒底線的地步。
再回到基金經理,他們能夠參與的炒作,僅限于題材股。題材股跟無厘頭的最大區別,它還是有夢想、有故事的,而且能夠描繪出一個基本面的美好未來的,未來能夠兌現的。
但同時,題材股跟正規的成長股投資也有很大區別,那就是短期沒業績,中期大概率也沒業績。舉個例子: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這些都屬于題材。
但同時,有些題材未來是真的變成了成長股投資,比如2013年的新能源汽車就是題材股,但7年后就成了現實。正因為這個原因,題材股在機構投資中是一個正統打法,策略分析師三大任務:大勢研判、行業比較、主題投資,里面就有主題投資。
基金經理具體是怎么做這些主題投資的呢?
首先是倉位很低,全倉干主題投資的基金經理很少,因為主題投資波動更大,搞不好凈值跌得更厲害,所以一般他們也就是小倉位參與,而且一般不會進到前十大重倉股讓你看到。
其次是題材要有延續性,而且要有容量。題材延續性就是邏輯要簡單、空間要遠大、要能讓更多的人能夠快速認可,這個跟游資是一樣的。同時,基金的體量比較大,要是一個題材只有兩只小盤股,是很難炒起來的,因為大資金都參與不了。
再者是有信息優勢。基金經理處在各種信息的中心,對他來說不是沒消息,而是消息太多,真假難辨。正規的價值投資,他們的優勢就是對企業認識更全面,有可能產生更深刻的認知,參與題材股,他們則是對資金面、對未來可能的催化劑了解得更多,也更有助于把握節奏。這方面我就不展開了。
最后是殺伐果斷,該追就追,該賣就賣。這點跟游資就有點像了,基金經理可能不會該追就追,尤其是股價進入高位后一般不會再買,因為有些消息專門就是收割機構,想讓機構來接盤的。同時,但該賣就賣是明確的,因為所有基金經理都知道,短期中期是沒業績的,情緒退潮、熱點退潮行情就結束了,誰要是真的相信夢想要變成現實,那就注定高位站崗幾年直到夢想實現。
總得來說,個人投資做題材股也不是不行,因為能夠發揮船小好調頭的優勢,但確實考驗不小,之前的視頻跟大家說過了。做價值投資,則是發揮自己沒有考核期,能夠長期拿得住的優勢,不會像機構有時候不得不底部割肉。
關注大林哥,帶你認識財經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