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90%的煩惱,基本上都來源于社交。
從某種角度來講:
人的諸多煩惱,焦慮,憤怒等情緒,都是自找的。
比如:
跟對方在一起不快樂,你明明可以及時止損,可你偏偏不離開;
于是你一邊抱怨,一邊焦慮,又不舍得離開對方。
面對過度索取的人,你明明可以停止付出;
可你為了照顧對方的情緒和面子,選擇自己受委屈。
類似的事情還有許多。
在體諒他人與自己之間,你選擇體諒他人;
在愛別人與愛自己之間,你選擇愛別人;
在過得好與過得不好之間,你選擇讓他人過得好,讓你自己過得不好。
你會發現:
真正過得好的人,都有點自私;
過度為他人著想,無私的人,往往過得不怎么好。
-01
在“無私”與“自私”的博弈中,勝利者選擇“自私”
舉個例子:
在家庭里:
你忙碌了一整天,加班到很晚才回家。
回到家里,愛人躺在沙發上玩游戲;
而你看著飯桌上什么也沒有,廚房也沒有動火的痕跡;
愛人說:“怎么回來這么晚?還等著你做飯呢。”
自私的人:
“回家那么早你不做飯?那都別吃了”。
然后,他會自己選擇出去吃,或者只買自己的外賣。
無私的人:
一邊委屈,一邊鉆進廚房做飯,無論回家多晚,無論多累,做飯的活都是他的。
在職場上:
你正在休假,老板卻半夜給你發消息,要求你去修改工作任務。
沒有加班費,沒有什么獎勵;
做好了,你沒什么好處,做錯了,你會受懲罰。
自私的人:
“我管你有沒有任務,現在是假期,你如果需要,那就自己去做;想要我給你做,你得給加班費。”
無私的人:
心里面罵罵咧咧,百般不愿,但行動上還是接受了這件事。
你發現了嗎?
自私的人,從來都是先考慮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沒有做錯什么,就不慣著對方;
有原則的自私,才能讓自己過得幸福,開心。
無私的人,則是委屈自己,沒有原則;
明明不愿意,卻裝作愿意;明明不開心,卻裝作還好。
-02
愛別人之前,先學會愛自己
有些人的愛,令人窒息。
父母對子女:
“我們賺錢供你讀書,滿足你的需求,難道你就這樣回報我們的嗎?”
“父母對你這么好,你為什么一次次讓父母失望?”
愛人對你:
“我為你付出那么多,憑什么你不能為我多付出一些?”
“我花那么多時間陪你,憑什么你不能多陪陪我?”
這樣的愛,以“自我感動式的無私”,來要挾對方,要求對方必須回報自己。
這種感覺就像什么呢?
你被一個不喜歡的人追求,你很厭惡;
他一次次為你付出,試圖逼你:“付出那么多,你就如此狠心嗎?”
你煩不煩?
有些無私,其實是廉價的自我感動。
愛自己是這樣:
先滿足自己的需求,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先維護自己的利益。
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會愛,連自己的需求都不在意;
在關系里,又如何能更好地跟他人相處?
無論對方是你的家人,愛人還是朋友;
當TA們的要求,行為,語言,讓你感到強烈的不適;
這個時候,一定要果斷拒絕。
太宰治在書中寫下: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
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排序:
自己>家人>朋友>其他人。
記住:
當你自己好了,家人自然也會跟著你好起來;
當你自己越來越糟糕,他人的一點好,都會讓你覺得是在“施舍你”。
心理學家大衛西伯利,提出一個概念——“高尚的自私”。
人們最大的悲哀和苦惱就在于:
在討好與迎合他人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了自我以及實現自我的路徑。
你眼里的無私,只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傷害,并且給你戴上無形的枷鎖;
適當自私,去感受自我,學會不傷害他人的自私,才是高尚的自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