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場災難來到,比如影片里說的放射性物質即將毀滅香港,政府應不應該告訴市民?如果告訴市民,肯定會有搶購,逃離等秩序騷亂,結果未知;如果不告訴,那么將由政府決策者決定哪些人可以安全離開,但肯定會有人在不知情下死于災難。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選?
港片《焚城》的片花構建起了一幅末日的景象,好像是在毀滅當下,不同人的命運選擇。這很有點當年港片的末世感。
于是,我滿懷期待的去看了此片。
看完后不得不說這是一部爛片,我懷疑導演是學攝影出身的,他太癡迷于拍出唯美的鏡頭,以至于電影敘事和鏡頭節奏都極其不流暢。我都懶得去想它到底是個什么故事了,因為故事被不流暢的電影語言堵成了腦血栓,沒必要再給讀者添堵了。
不過,電影留下了一個選擇題,這道選擇題也構成了前半段情節張力。
那就是:當一場災難來到,比如影片里說的放射性物質即將毀滅香港,政府應不應該告訴市民?如果告訴市民,肯定會有搶購,逃離等秩序騷亂,結果未知;如果不告訴,那么將由政府決策者決定哪些人可以安全離開,但肯定會有人在不知情下死于災難。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讓我想起哈佛大學的一次思維實驗。當一列車飛速出現事故無法剎車,駕駛員只能決定它駛向何處,如果不動方向盤,它將駛向A,撞死50人,如果駕駛員改變其方向,駛向B,將撞死30人。那么問題來了:駕駛員應該不動方向盤,任其駛向A,還是為了救A的50人,去動方向盤,駛向B,撞死B的30人?
當時,大多數華人都選擇駕駛員應該動方向盤,讓列車撞死B的30人,而救A的50人。道理很簡單,死30人比死50人少,肯定選擇損失最小的。
如果B處是30只雞,A處事5
0只鴨,這樣的量化邏輯倒也沒問題,但那是活生生的人,人的生命是冷冰冰的數字能計算的嗎?法律界有句話叫,一個人的生命大于地球。
這道題在歐美的學生里形成了勢均力敵的兩派,有一方認為,不應該動方向盤,因為駕駛員不是上帝,無權決定哪些人該死,哪些人不該死,最后,列車撞死多少人,是上帝在決定,祂有這個主權。還有一方認為,雖然人命不是簡單的數字,但人心樸素的認知告訴我們,多數人的價值大于少數人。或者進一步極端化,如果A有1萬人,B只有1個人,那為了救1萬人,犧牲1個人是符合良知的。
雙方辯論,誰也無法說服對方。
好,我們回到電影的那個問題,到底是告訴民眾輻射災難,讓民眾自己選擇出路,政府盡力做好秩序維護。還是不讓民眾知情,政府選擇傷亡最小的方式。
對于這個問題,不同的問題會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是古中國文明,大概率會選擇讓政府選擇傷亡最小的方式,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皇權以天子代行天意。
如果是古埃及或古印度文明,多半會交給婆羅門祭司階層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由祭司根據神的旨意做出決定。
如果是古希臘文明,多半會告訴公民,并開公民大會決定用怎樣的秩序逃離。
如果是伊斯蘭文明,多半由教士哈里發蘇丹什么的根據古蘭經來決定怎么做。當然在執行時,誰的拳頭大誰占便宜。
不同的答案都有其道理,也有其無奈。
不同文明的答案,則隱藏著文明各自的愛與怕。
歡迎轉發本文給你關心的他/她
傳遞真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