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訴求成焦點
01
LGD廣州工廠員工賠償方案引發不滿
在決定將廣州工廠“賣身”給TCL華星之后,LG Display(簡稱“LGD”)正緊鑼密鼓地處理相關后續事宜。然而,近日該工廠的員工離職補償方案卻引發了爭議。
據界面新聞援引多名LGD員工透露的說法,公司在11月初召開的韓國員工自愿退休說明會上,公布了關于廣州GZ工廠員工離職補償和轉崗的安置方案。但這一方案卻遭到了廣州GZ工廠員工的強烈反對。
原方案中,對于愿意在11月8日前加入旁邊CO工廠的員工,LGD會根據其工作年限和職務支付5000元至10000元的激勵金。而對于不愿轉崗的員工,離職補償金僅為“N”,即工作年限乘以員工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這一方案與LGD韓國工廠和煙臺工廠的離職補償相比,顯得大相徑庭。韓國工廠自愿離職員工累計可獲得約36個月的工資補償,而煙臺工廠在11月啟動的自愿離職計劃中,離職員工可獲得“N+1+雙倍年終獎”的補償。
廣州GZ工廠的員工多為已簽訂無固定勞動期限合同的老員工,且工廠年前通常會發放一筆相當于2個月工資的年終獎。因此,對于這一缺乏年終獎且補償標準較低的方案,老員工們紛紛表示“缺乏誠意”,并要求將賠償提高至“2N”。
在多方協調下,LGD于11月28日宣布了新的賠償方案。對于不愿意移動至CO工廠的員工,離職賠償在原來基礎上增加了1個月的就業準備金和春節補助金。然而,仍有員工擔心今年的春節補助金會縮水。
關于廣州與煙臺工廠離職補償金為何出現如此大的差異,LGD方面并未對此作出回應。據媒體報道,LGD廣州工廠主要由CA、GZ、CO三個工廠組成,其中GZ工廠主要生產液晶顯示(LCD)模組。而此次出售給TCL華星的正是GZ工廠100%的股權及CA工廠80%的股權,交易價格為108億元。出售完成后,LGD將繼續保留CO工廠生產OLED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LGD在三季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將在2025年一季度末完成廣州工廠的出售事宜,并透露出售價格可能會根據2025年一季度的經營情況進行調整。同時,由于今年LCD價格的上漲以及廣州LCD工廠始終保持滿產狀態,該工廠今年有望盈利。業內普遍認為,LGD廣州工廠最終的結算金額會高于最初的公示價格。
近年來,LGD一直在剝離其LCD相關業務,轉而專注于OLED領域的發展。11月15日,LGD宣布未來5年內將在越南投資10億美元運營OLED模組工廠,并加快業務結構從LCD向OLED的轉型。同時,公司內部也進行了重大重組,以提高內部決策效率并計劃在明年實現營業利潤的扭虧為盈。
02
曠視科技撤回科創板IPO
近日,上交所官網顯示,證監會在審閱曠視科技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注冊申請文件的過程中,曠視科技和主承銷商分別提交撤回上市申請,根據規定,證監會決定終止曠視科技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注冊程序。
曠視科技,作為國內AI“四小龍”之一,其上市之路頗為曲折。早在2019年8月,公司就曾在港交所提交IPO申請,但到了2020年,這一進程被終止。隨后,曠視科技轉戰科創板,于2021年3月再次啟動上市計劃,并計劃募資60.18億元用于多個研發及升級項目。
在2021年9月,曠視科技成功通過了科創板的上市審議,但在隨后的注冊申請過程中卻遭遇了長時間的等待。盡管在今年7月更新了財務資料以繼續上市進程,但僅僅四個月后,曠視科技還是選擇了撤回上市申請。
對于撤回上市的原因,曠視科技在回應媒體時表示,這是基于對公司技術趨勢、行業環境和戰略選擇的全面考量后做出的決定。“目前,公司經營情況穩定,未來將持續推進主營業務健康發展、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同時,公司將繼續密切關注并積極鏈接資本市場。”
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是一家聚焦物聯網場景的人工智能公司。憑借其在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工程實踐方面的深厚積累,已在消費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核心場景提供了眾多行業解決方案,并實現了人工智能的商業化落地。財務方面,公司近年來營業收入持續增長。據招股書披露,2018至2021年上半年,曠視科技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54億元、12.6億元、13.91億元和6.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與曠視科技同被稱為“AI四小龍”的云從科技、依圖科技和商湯科技也都推進了各自的IPO進程。其中,商湯科技已于去年12月在港股成功上市,云從科技則于今年5月在科創板上市,而依圖科技雖也曾沖刺科創板IPO,但最終未能成功。
03
美團Q3營收936億元
近日,美團(3690.HK)公布了其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收936億元,同比增長22.4%,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消費信心提升的背景下,美團的各項關鍵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年交易用戶數、年活躍商戶數以及年交易用戶的年均消費頻次均實現持續增長,即時配送訂單數更是激增至71億筆,同比增長14.5%。
美團CEO王興表示,公司各項業務均實現穩健發展,未來將繼續以滿足用戶需求為核心,助力商戶經營,關懷騎手發展,并與生態伙伴共贏,致力于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在核心業務方面,美團核心本地商業持續發揮協同效應,實現營收694億元,同比增長20.2%。美團閃購業務表現突出,日均單量突破1000萬單,交易用戶數和交易頻次均實現雙位數增長。同時,名創優品與美團的深度戰略合作也取得顯著成果,已上線500家“24H超級店”,滿足消費者的即時需求。
到店酒旅業務同樣取得穩健增長,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50%,年活躍商戶數再創新高。美團“十一”黃金周消費數據顯示,全國生活服務到店消費同比增長41.2%,游客日均消費較上年假期增長69.6%。
新業務方面,隨著商品零售業務效率的提升,新業務季度虧損進一步收窄至10億元,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在支持商戶與騎手方面,美團持續加大投入。11月,美團外賣升級餐飲“繁盛計劃”,投入十億助力金,為專注產品、探索創新的餐飲商家提供更多支持。同時,美團不斷完善商家側產品和服務,提升商家經營效率和規模效益。
對于騎手群體,美團繼續落實和完善一系列關懷舉措,包括“騎手友好社區”通行解決方案、上線“騎手之家”功能、試點騎手疲勞管理機制等,為騎手提供更多權益保障和支持。目前,“騎手友好社區”通行解決方案已累計服務超過160萬名騎手,預計年內將在全國過萬個小區落地。
04
商湯再拓“醫療大模型朋友圈”
近日,在上海市多部門的指導下,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攜手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多家知名醫院及商湯醫療等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上海公共服務MaaS訓練及成果轉化聯盟。此聯盟的成立,旨在構建全鏈條大模型訓練及成果轉化體系,打通產學研醫合作生態,推動智慧醫療產業的升級轉型。
作為聯盟的重要發起單位,商湯醫療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擴大了其“醫療大模型朋友圈”,與產業鏈上下游的生態伙伴建立了更緊密的合作關系。據官方透露,商湯醫療的“大醫”大模型,憑借其千億參數模型底座和海量高質量醫學知識數據的訓練,已在多個醫療任務評測中超越GPT-4,展現出強大的醫療智能分析能力。
據悉,“大醫”是商湯醫療研發的醫療大模型,擁有千億參數模型底座,基于海量高質量醫學知識數據訓練,并在多個醫療任務評測中表現出色,甚至超越了GPT-4o。通過“通專融合”的智能體架構,“大醫”能夠融合通用決策與任務規劃能力,以及多模態小模型的專精優勢,面向海量場景實現多模態數據分析和復雜推理決策,從而極大拓展了醫療大模型的落地應用范圍。
商湯醫療在智慧診療、患者服務、醫學科研等多領域已展開產學研醫多端合作布局,與全國多家頭部醫療機構如上海瑞金醫院、華西醫院等展開創新合作,引入“大醫”提升智慧就醫、用藥咨詢、外科手術等多個場景的效率和質量。
在產業鏈生態共建方面,商湯醫療也展現出了積極的姿態。據稱,公司已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生態伙伴緊密合作,開展多元的大模型應用創新。在多個重磅展會中,“大醫”頻頻亮相,并被集成于電信推出的智能電話亭等應用中,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的醫療健康問答服務。
為滿足醫療行業對安全、可靠、穩定的應用需求,商湯醫療還加大了國產化軟硬件適配的投入。目前,“大醫”已通過多項相互兼容性技術認證,旗下多款AI輔助診療應用也已適配國產主流基礎軟硬件,為用戶提供性能出色、國產原創、安全可控的一站式智慧醫院建設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