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創業之前,先要打破幻想。
之后,繼續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的短板是什么?
當我們想要出來自己干的時候,出發點常常是“我能”。因為很清楚知道自己“能”,所以才會有點底氣,才會不爽那些嘴臉。但只清楚“我能”,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想要自己出來創業時,你更需要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哪些地方“我不能”,“我不行”。
“我能”的基礎,不僅僅在于自身的能力。很多時候,是需要所在平臺的加持。公司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才會招這么多打工人進來。在重要的業務流程上,有了非常清晰的分工和足夠的資源配置。打工人需要做的,就是搞定自己那一塊。其余的,交給其他人。因此,會產生一些認知上的誤區。打工人在自己的位子上得心應手,做出了成績,功勞基本上會歸給自己。——即使,你并不會把這就些想法說出口。
因此,當有自己出去干的想法時,這個“我能”,就變成了最大的底氣。但等到你真的開始創業時,才發現這個“我能”,只不過是諸多條件中的一個。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一個。創業需要交學費,必然得挨一些打。不能只看到別人創業賺賺賺,還得想到挨的那些打。想要少挨打,——
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短板。
知道哪些事情,自己就是做不到。哪些方面,別人去做,只要花六七分的力氣,而你,卻得付出十分的代價,做得還不如人。或者說,有些東西,你就是比較遲鈍,沒有那種洞察力。這些地方,就是你的短板。在打算出來單干的那個當下,你的短板就在那里,跑不掉,改不了。
找到之后,立刻要做的,不是補齊這個短板,而是要避開。
是的,你沒看錯。不要補齊,而是避開。打工的時候,我們發現自己有短板,正常的反應,就是去補齊它。——這種做法沒問題。打工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公司會給你一定的容錯量。補齊了,整體的能力水平就上去了。但創業的時候,卻是另外一種情形。所有的依仗,只有自己。通常情況下,試錯成本會高過預期,你并沒有補齊短板的條件。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創業成功的人,通常都有一顆大心臟。對自己沒那么多內耗,對外能夠擔得起事兒。還在打工的時候,就可以想想。工作中碰到問題,你的反應是什么。別人說了一句什么話,你會不會一直放在心上?老板的一個眼神,你會不會猜測半天?工作中出了差錯,當然要及時解決。但事情翻篇之后,你會不會還在繼續糾結?……芥菜樹下看,假如打工的時候,碰到一點事情,就輾轉反側夜不能寐,那么創業之后會更慘。可能一個好覺都沒想有了。這樣折磨自己,有必要么?
換句話說,決定是否創業之前,得看清楚,自己是不是那塊料。
原創不易,一見你就happy。轉載需本人授權。不想錯過職場趣聊,關注:<芥菜樹下>,閑話職場,南北東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