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廈門國資在資本市場表現搶眼。其中,象嶼集團收購忠旺集團,受讓德龍鎳業債權,下屬房企買進泰禾廣場……仿佛變身AMC,大舉進軍不良資產市場。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象嶼那些事。
收購忠旺,象嶼怎么想的
日前,象嶼集團表示,取消6.9億元投資忠旺集團,并將繼續收購并控股新忠旺集團。
這一表述稍顯別扭,不過,如無意外,上述表述字里行間的實際意思是:象嶼只是在做技術層面的調整,基本不影響象嶼對忠旺的收購步伐。
按照此前消息——
收購忠旺,象嶼集團計劃成立新合資公司,注冊資本43億元。其中,廈門象嶼子公司智慧物流港出資6.9億元,象嶼集團全資子公司出資36.1億元。
也就是說,由智慧物流港來出資主導收購與重組。
但是,有關信息顯示,經過新的討論之后,象嶼集團綜合各方意見,取消了智慧物流港的主導投資方案。換言之,由智慧物流港出面的方案不太合適。為什么不合適?象嶼沒說,可能是內部協調原因,也可能是智慧物流港主導方案會影響之后的一系列動作。
之后,下一步誰來主導,還要等象嶼的新消息。
象嶼集團的業務,分為幾部分——
大宗商品供應鏈;
城市開發運營;
綜合金融服務;
港口航運;
創新孵化。
大宗商品供應鏈為營收占比最高的核心業務。
在這其中,金屬礦產占比最高,達到59.15%。而鋁,目前在象嶼經營活動中是處于最重要位置的戰略品種。
象嶼在2023年總結大宗商品經營是這么說的——
“實現鋁、農產品、焦煤、油品、新能源等品類國際化業務突破。其中,鋁合金錠進口量同比增長超330%,廢鋁轉口量同比增長超150%……”
正因為鋁的供應鏈業務處于增長中,且在象嶼經營中位置重要,象嶼才會去收購忠旺(忠旺曾是全球第二大及亞洲最大的工業鋁擠壓產品研發制造商,有著“亞洲鋁王”之稱)。
忠旺破產重整,總共253家企業,象嶼的目標非常清晰——投資收購其中鋁行業相關企業。
通過并購,完善、強化鋁產業鏈,增強企業競爭力與盈利能力,是本次收購的直接解讀。
但是,收購還會伴生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收購忠旺之后,如何將忠旺的鋁產業納入到既有體系當中,或者是另立體系,或者甚至是重整之后出手套現。
不管怎么做,將忠旺鋁產業整合之后,重新上市,都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結果。
此前,忠旺曾于2009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23年4月13日上午9時起被取消上市地位。2016年,忠旺開始嘗試借殼中房股份謀求A股上市,最終未能成功。
如果在收購時,將忠旺鋁產業與象嶼上市公司結合得過于緊密,未來上市還會面對切割的問題。
這時再看,智慧物流港恰恰在象嶼上市公司體系之內(廈門象嶼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廈門象嶼智慧物流港有限公司)。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象嶼對忠旺的收購,很可能出發點,只是從產業鏈整合的角度出發,從有利于經營角度決策,而沒有太顧及資本運作。而當決定收購方案之后,后續的資本運作問題隨之浮出水面,象嶼才會調整投資主體。
象嶼變身AMC
象嶼收購忠旺,是產業鏈延伸的順勢而為,屬于主動出擊。與之相比,受讓德龍鎳業債權,就有些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味道了。
因為,象嶼與德龍鎳業的業務往來過于緊密。
資料顯示——
2024年7月24日,德龍鎳業及其控股子公司申請破產重整。在此之前,德龍鎳業及其控股子公司與廈門象嶼有著密切的業務往來,廈門象嶼向德龍鎳業及其控股子公司提供了大量的預付款和應收賬款。具體來說,截至2023年末,廈門象嶼對德龍鎳業及其控股子公司的預付款余額為63.15億元。這些預付款主要用于采購熱軋不銹鋼、冷軋鋼帶等產品。
面對德龍鎳業的破產,象嶼集團決定整體受讓這些債權,有利于減少廈門象嶼的損失。
同時,受讓德龍鎳業債權,也體現了象嶼變被動為主動的一面。即面對市場波動,主動出擊。
就在德龍鎳業破產前后腳(7月末至8月初),象嶼集團在短時間內與三家銀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意向合作額度合計超過460億元人民幣,助力拓展供應鏈業務。
與鋁類似,鐵鎳也是國際大宗商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象嶼經營的重要內容。
德龍鎳業的破產重整,也反映了國際大宗商品變動,給行業帶來的影響。
象嶼集團2024年3季報顯示——
大宗商品供應營收3078億元,毛利率1.61%,在企業收入中占比92.56%;
房產銷售收入214億元,毛利率15.06%,在企業收入中占比6.44%;
類金融收入15億元,毛利率91.45%,在企業收入中占比0.46%。
可以看出,雖然大宗商品在象嶼集團是絕對支柱性產業,但是,利潤率卻很低,且處在連年下滑之中,為10年來最低點。在這種背景下,收購忠旺,受讓德龍債權,與銀行合作,都是提升公司競爭力的手段。
與之相比,象嶼在房產銷售中表現良好,2024年至3季度的銷售收入,已經是2023年全年的3倍。
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正在筑底的艱難時刻。國資也擔負著維穩市場的職責。以象嶼目前的業績狀態,由象嶼扮演準AMC的角色,收購地產項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有趣的是,象嶼利潤率最高的門類是綜合金融,毛利率91.45%,只不過,這一部分在象嶼整個營收中占比較低(0.46%)。
成本低,收入高,同時伴隨著風險,這正是金融行業的特點。
換一個視角,在主營業務利潤率超低的背景下,從供應鏈、地產當中尋求機會進行資產重組,不就是大金融嗎——依靠自己雄厚的資金積累,完成了下行周期內的不良資產并購。
廈門象嶼,等于是被市場看不見的那只手,塑造成了AMC。而一旦市場反轉,象嶼這種被形勢裹挾、被迫下場的國資,才是最大的贏家。
值班編委:李紅梅
編輯:韓澗明
審讀:戴士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