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變化”,是阿里這兩年的主線,隨之導向的組織變陣也不斷浮出水面。
繼2022年底高管大換血,2023年業務層面“一拆六”,人事層面張勇、戴珊卸任,蔡崇信、吳泳銘分別履新集團董事會主席、集團CEO后,阿里又在近日改弦更張。
11月21日傍晚,吳泳銘發布全員郵件,宣布成立阿里電商事業群,全面整合淘寶天貓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1688、閑魚等電商業務,形成覆蓋國內外全產業鏈的業務集群。該事業群由蔣凡擔任首席執行官。
▲圖源:阿里巴巴公告
這意味著,三年“臥薪嘗膽”后,蔣凡不僅重回權力中心,且拿到了遠大于之前的地盤:原有的速賣通、Lazada、Trendyol等,新增的淘寶、天貓,再加上1688、閑魚兩大新權重,所掌控的總GMV(商品交易總額)接近10萬億、年營收約5000億。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實際上,蔣凡“回宮”,“端倪”早已顯現。
01 蔣凡回歸,并不意外
晚點Late Post報道,選擇蔣凡,是吳泳銘和阿里創始人在最近主動提出后做出的決定。
不愿具名的阿里原高P透露,年齡關系的原因,阿里當下的合伙人中,蔣凡和行癲(現阿里達摩院院長張建鋒)能力突出,最受馬云、蔡崇信等“元老”們認可。
體現在成果上,2024財年(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由蔣凡負責的國際電商業務實現營收1025.98億元,同比增長45.52%,是報告期內增幅最大的板塊。
在最新的財報中(2024年Q3),國際電商業務繼續領跑,營收達到316.72億元,僅次于淘天;增速29%,完全碾壓淘天(1%)、云智能(7%)以及菜鳥(8%)。
▲數據來源:阿里財報
“雙11”購物節中,淘寶出海是一大亮點。
柒財經獲悉,在以現貨銷售為特點的大促第二階段,淘寶出海氣勢強勁,近7萬全球包郵商家成交額同比漲超100%,尤其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等地新客規模同比翻倍,而這亦離不開國際電商業務的“助攻”,其對海外消費者的運營,一個主內,一個主外,聯手創造了可觀的戰績。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蔣凡領導下的國際電商業務,無異于阿里“火車頭”的角色。
若“爬蟲”各蛛絲馬跡,“重啟”蔣凡,其實也在意料之中。
一年多以前,淘天內部就傳出,CEO戴珊會被替換,當時大部分人就猜測蔣凡會是繼任者。不過,最后接下權杖的卻是吳泳銘,他也因此身兼阿里集團CEO、阿里云CEO、淘天CEO三個要職于一身。
如今看來,吳泳銘接管淘天,只是過渡性的權宜之計,這個位置終究還是要交到蔣凡手中。
還有幾處時間節點和細節,也透露出蔣凡漸進式回歸的路徑。
2023年3月,阿里啟動史上最大變革,蔣凡出任關鍵板塊之一的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
5月,其擔任國際數字商業、淘寶天貓和菜鳥三家業務集團的董事,位階與權勢再升一級,同時開始現身業績電話會,與吳泳銘、萬霖(菜鳥首席財務官)、樊路遠(大文娛首席執行官)共同解答記者提問;
7月,蔣凡重現出現在阿里合伙人的名單中。至此,可以認定他個人因“桃色緋聞”引發的負面影響已徹底消除。自然,后面被委以重任也便水到渠成。
值得一提的是,吳泳銘在上任之初就提出過對隊伍年輕化的明確要求和目標:在未來的四年里,要讓85后、90后成為管理團隊的主力,且“第一把火”就下放了好幾元老將,取而代之的則是更具活力和激情的“少壯派”。
蔣凡1985年出生,畢業于復旦大學,有實力,有潛力,有精力,與吳泳銘的“KPI”相輔相成。
02 阿里電商,焦急等待一個“舵手”
大船行至水深區,實時“換帥”是有必要的。畢竟,今時不同往日,商業大盤更加復雜、多變,風浪也更加洶涌、激烈。
蔣凡歸來后,肩頭的擔子沉了很多。過去,其只要專注海外的國際電商業務就行;現在,境內的淘天、1688、閑魚等,境外的速賣通、Lazada、Trendyol等,全部“一肩挑”。
由表及里,也映射出阿里當下的處境和“基本盤”進退維谷。
宏觀方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1-10月,全國網上零售額為12.3萬億,同比增長8.8%,相較去年11.2%的增幅,增速放緩已是既定趨勢。
微觀方面,與3年前蔣凡遠遁他鄉時相比,同業“內卷”的壓力明顯加重。
國內市場,拼多多始終是阿里要阻擊的最強對手。2024年第三季度,拼多多營收944億元,同比大漲44%;歸母凈利潤249.8億元,同比暴增61%。
主打視頻帶貨的抖音和快手亦不可小覷。2024年上半年,前者支付口徑GMV約1.4萬億元,后者GMV也達到5933億元,雖然體量和阿里仍有差距,但“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難得一夕安寢”。
作為對比,2023和2024財年,淘天營收分別下降3.89%、增長5.25%。進入2025財年,其疲態并未扭轉,一季度和二季度營收分別下滑1%、微增1%。
▲數據來源:阿里財報
后來者蠶食的強度越來越大,先行者想要“守城”難上加難。
在2014年,僅阿里和京東兩家公司的GMV就占到了行業GMV總額的80%,斷崖式領先第二梯隊的選手。但十年后的2023年,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雙寡頭”格局又回撤到“諸侯混戰”的春秋戰國,組成80%占比的玩家擴充到了5家:32%的阿里、17%的拼多多、15%的京東、11%的抖音和5%的快手。
一位業內人士稱,阿里目前最大的挑戰,不單單是拼多多和抖音更有效,“而是似乎游戲玩法都被這兩家公司定義了。”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國外市場,在歐美區域,阿里的國際電商業務之于亞馬遜這等超級巨頭,相當于“虎口奪食”,且還要和SHEIN、拼多多旗下TEMU、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展開爭奪,承壓可想而知,即便在最成熟的東南亞,當地的Shopee、Flipkart等,也都是不好動搖的“地頭蛇”。
內焦外困,阿里這艘已航行了25年的巨輪,焦急等待著一個有經驗、有勇氣的“舵手”,希冀能在其帶領下穿越迷霧與暗礁。
蔣凡,大抵就是這個擁有“現實扭曲力場”的“天命之人”。此前,淘天就曾在蔣凡手中到達過巔峰:一年時間把手淘的日活從3000萬做到1.1億,并主導完成相關的推薦算法變革,為淘系直播的迅速崛起奠定堅實基礎。
03 新規劃、新征途、新起點
通常來講,企業管理層的重大任命,內里幾乎都隱藏著新規劃、新航線、新打法等頂層設計,往往也是一段新征程的開啟。
吳泳銘2023年9月履職,在任內?第三天就明確了阿里的兩大戰略重心是“用戶優先、AI驅動”,并對整個公司的條線進行清晰梳理——核心業務,境內外電商和云,要加碼投資;其他非核心業務,都存在資本化的可能性。
▲數據來源:阿里財報
主流輿論解讀中,阿里此舉可以看出意在聚焦電商主業。
聚焦本不難,難的是如何更高效地聚焦。
電商從增量時代走向存量時代,為了找到賺錢的縫隙,大多數商家都是國內市場、國外市場“兩手抓”,而阿里的這兩條線兵分兩路,時有扯皮、時有重疊,不但令商家困惑,本身也不利于協同供應鏈。
全局視角的考慮和布局,既是應需而出,更是時不待人。尊因循果,大概也就有了前文里阿里那封自愿公告。
2024年初,吳泳銘又專門面向淘天“布道”,以近3000字的長文,詳細論述阿里電商接下來的策略和計劃等。
信中,他說阿里應該堅持“萬能的淘寶”的定位,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變成競爭對手的樣子。“阿里曾經在淘寶押注了太多的新方向,反而導致我們在電商基本需求層面的投入度和關注度遠遠不足。”
緊接著,阿里打破沉寂,先發出招。一方面,優化營商環境,率先改變商家店鋪流量規則,確定以“體驗分”為核心的分配依據;不再對“僅退款”一刀切,取而代之的是,過往經營口碑較好的商家可以跟消費者協商退回支付款項。
據悉,新“標尺”上線兩個月,淘寶對異常“僅退款”訂單的日均攔截量達40萬單,不合理“僅退款”數量銳減,商家申訴7天完結率超95%。
另一方面,跳出“價格力”比拼,回到“價值力”的原點,憑借著AI、云計算等“黑科技”武器和優質供給、服務制勝,也嘗試為行業撥云見日。
比如,開通新疆、內蒙古、西藏、寧夏、青海、甘肅6個地區的物流包郵,大幅改善用戶體驗,減少商家履約成本,提升經營效率。
多管齊下的舉措,在阿里的對外敘事中,今年618和雙11兩個重大購物節點,淘天都打了勝仗。
只是,面對拼多多、抖音正從“追兵”變引領的電商蝶變,阿里要做的也必須做到的,還遠遠不夠。
“鈕祜祿氏”蔣凡登場了,而迎接他的,將是阿里史上最焦灼、最殘酷的打擂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