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助力電影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11月30日,第十五屆中國電影科技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數智躍升中的影像創新”,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北京郵電大學主辦,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和美育中心承辦,《現代電影技術》期刊、中國電影美術學會協辦,《電影藝術》學術支持。
論壇現場
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鄧光輝,北京郵電大學黨委書記續梅,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美術學會會長霍廷霄出席并致辭。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總工程師劉達,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任雄飛,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院長、校美育中心主任賈云鵬,中宣部電影局技術處副處長李銳等出席論壇。論壇開幕式由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李杰主持。
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鄧光輝致辭
鄧光輝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廣大電影工作者以充沛的藝術活力、敏銳的行業感知,以新興技術賦能電影創作,以新質生產力釋放創新動能,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促進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有效助推了電影工業化進程。鄧光輝表示,中國影協將繼續發揮人民團體的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堅持出成果與出人才相結合,優化教育培養體系,培育高水平電影科技人才隊伍;將繼續團結引導廣大電影工作者,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更加生動的影像展現新時代中國的萬千氣象,為完善現代電影工業體系、推動新時代電影工作格局創新貢獻力量。
北京郵電大學黨委書記續梅致辭
續梅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北京郵電大學面向文化強國的戰略需求,充分發揮信息科技領域特色優勢,將信息技術與文化藝術領域的交叉融合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在打造文化科技新技術、助力文化產業新發展、開辟文化出海新通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續梅表示,北京郵電大學將繼續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大力培養精通技術與藝術的復合型人才,加強電影科技的自主創新和實踐應用,讓信息技術更好賦能藝術創作;期待各方攜手并進,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共同講好中國故事,共同攻克技術難題,共同開啟電影事業發展的嶄新篇章。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電影美術學會會長霍廷霄致辭
霍廷霄在致辭中希望,廣大電影工作者要在新起點新征程上抓住中國電影發展新機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正確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激發創意靈感,豐富文化內涵,創作出更多謳歌人民、謳歌時代的精品力作,為中國電影科技揚帆遠航蓄勢聚能。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
向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任雄飛贈書
開幕式上,宋智勤向任雄飛贈送《2024中國電影藝術報告》《2024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中國電影數字制作規范》書籍。
本屆論壇聚焦“跨界融合下的電影產業生態重塑”“混合現實影像與文旅沉浸式影像的融合創新”“互動電影與人工智能電影的模式創新”“影像創作中的人與AI”等主題,國家新聞出版署數字版權服務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樹武,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劉曉清,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總工程師劉達,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桑新柱,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院長王雷,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李劍平,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講師張若宸,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傳輸放映技術研究處高級工程師周令非,北京郵電大學交互技術與體驗系統實驗室副主任陳洪,上海風語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柯奕祺,北京天圖文化創意產業集團總導演王海宇,北京意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制作人楊洋,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數字制作工委秘書長張艷閣,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電影技術信息中心副主任常慧琴,北京聚力維度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趙天奇,互影科技創始人、CEO鹍鵬,交互影業有限公司CEO鄭子龍,資深調色講師、明基專業顯示器全球大使孫春星,上海漢威信恒展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李佳超,黑神話:悟空《勿聽》導演費思先后發言,分享前沿探索,深挖融合路徑,同心共話數智融合發展,同行共襄電影強國建設。論壇議程設置豐富,活動緊湊高效,在分享金雞獎最佳美術片《守龍者》創作心得及論壇提問環節,現場氣氛熱烈,學生反響積極。
第十五屆中國電影科技論壇合影
中國電影科技論壇是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的品牌項目,旨在促進科技與電影創新融合、推動中國電影業高質量發展。中國電影家協會將以舉辦本屆中國電影科技論壇為契機,團結引領電影科技工作者把科技賦能電影的腳步邁得更實、品牌立得更牢、創作做得更好,繼續服務電影制作生產、助力電影精品創作,為探究科技賦能塑造文化新業態、做優做強我國電影產業提供借鑒,為電影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來源:中國電影家協會
主管單位:國家電影局
主辦單位: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
標準國際刊號:ISSN 1673-3215
國內統一刊號:CN 11-5336/TB
投稿系統:ampt.crifst.ac.cn
官方網站:www.crifst.ac.cn
期刊發行:010-6324508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