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有儒生,以“虎毒不食子”自比于禽獸。不知實然與應然之辯,何異于禽獸?不知親親尊尊之原義。親親而敬祖,敬祖而尊宗,尊宗而尊尊。與道德高標之奉獻犧牲豈能同日而語,并行而論?宗法等級教化,大宗為尊,大宗嫡長為主尊,此為基于親親之尊尊。
《中庸》:“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币磺袡嗔w于天子,取決于天子,這是儒家集權思想的集中提現。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焙螢橹辽??同上:“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 與國人交止于信。”至善不過是狹隘的角色倫理,缺乏普遍意義。儒家還要努力。
《中庸》:“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賢,財多。古代宗法等級社會,子女沒有財產權。宗長掌握宗族全部財富,謂之賢。賢引申為才多則是以后的事了。)儒家所謂的仁和義不過是禮儀之別,禮制之差。這就是儒家禮義。
《禮記·大傳》:“自仁率親,等而上之至于祖;自義率祖,順而下之至于禰。是故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宗廟嚴故重社稷,重社稷故愛百姓,愛百姓故刑罰中,刑罰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財用足,財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禮俗刑,禮俗刑然后樂。”
這說明:(甲)家國同構同倫,治家與治國其實是兩碼事。治家是血親熟人倫理;治國是陌生人倫理。治家的方式不可能無限制延伸到治國;治國方式也不可能無限制延伸到治家。以治家方式來治國必然受制于血緣限度諸如親親尊尊原則,導致普遍腐敗。(乙)事先設定血緣限度,必然不能突破血緣限度而普遍地愛人。(丙)“愛百姓(百官)”不必然推出“刑罰中”。特別在親親尊尊的現實情況下,實然遠遠超出想當然。(丁)儒家這種想當然推理方式,結論不具有必然性。這正是儒家缺乏普遍定義法和邏輯的表現和證明:缺乏定義法界定概念,推理所依賴的集合論,即概念內涵外延大小沒有類別大小從屬關系或種屬關系?!吨杏埂罚骸叭收呷艘?,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保ㄙt,財多。古代宗法等級社會,子女沒有財產權。宗長掌握宗族全部財富,謂之賢。賢引申為才多則是以后的事了。)儒家所謂的仁和義不過是禮儀之別,禮制之差。這就是儒家禮義。
《禮記·大傳》:“自仁率親,等而上之至于祖;自義率祖,順而下之至于禰。是故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宗廟嚴故重社稷,重社稷故愛百姓,愛百姓故刑罰中,刑罰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財用足,財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禮俗刑,禮俗刑然后樂?!?/p>
這說明:(甲)家國同構同倫,治家與治國其實是兩碼事。治家是血親熟人倫理;治國是陌生人倫理。治家的方式不可能無限制延伸到治國;治國方式也不可能無限制延伸到治家。以治家方式來治國必然受制于血緣限度諸如親親尊尊原則,導致普遍腐敗。(乙)事先設定血緣限度,必然不能突破血緣限度而普遍地愛人。(丙)“愛百姓(百官)”不必然推出“刑罰中”。特別在親親尊尊的現實情況下,實然遠遠超出想當然。(?。┤寮疫@種想當然推理方式,結論不具有必然性。這正是儒家缺乏普遍定義法和邏輯的表現和證明:缺乏定義法界定概念與推理所依賴的集合論。即,概念內涵外延大小沒有類別大小從屬關系或種屬關系。
對一個自己天天掛在嘴上的概念例如良知,不能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清晰明白地說明其含義,這是儒生特色!思維混亂,諸如道德善與物理善混淆不分,聞見之知(德行屬于此范疇)與德性之知混淆不分,經驗概念與先驗概念混淆不分,這也是儒生特色!他們不區別道德善只是理性存在者及其人類才有,人與物,人與獸不分別。
普遍的愛,父母和陌生人的權利是平等的,都不可侵犯,此愛謂之非攻。具體的愛,愛父母與愛陌生人之愛的樣式不一樣。同理,愛父母與愛妻子的樣式也不一樣,能用愛妻子的樣式去愛母親嗎?儒家重異輕同,而又不知有別,疏于同異之辯和同異交得律??傮w上,儒家先驗認識論缺如——重在抽象與歸同,經驗認識論又不精——重在區別與聯系。
儒家的愛,多民粹主義的想當然,以血緣為前提條件,不可能突破血緣限度推恩至陌生人。水波同心圓理論,恰恰說明儒家推恩至陌生人,愛消減而失于無。儒家倫理概念屬于單中心思維模式,主體自我中心主義或權力中心主義,諸如推恩,推己及人,親親,尊尊,缺乏反思精神。墨家倫理概念含主體間性,系多中心思維模式,諸如兼愛、非攻、交利,富于反思精神是墨家的特點。
改朝換代頻繁,每個朝代穩定期不過數十年,國祚不過數代人光陰,豈能曰超穩定?親親、尊尊(宗長)之家庭倫理,豈可用于治理國家的陌生人倫理?墨家不否定家庭倫理,墨家自有仁義禮智信孝等定義,墨家從上帝視角,將家庭倫理納于社會倫理予以統一完成。
開國皇帝,以非儒思想打下江山,既知打天下不容易,又多出生于底層或接觸底層,知民生艱難,故能體恤民情,休生養息,勵精圖治。為了永葆子孫,永久統治,歷代統治者以為儒家思想能長治久安,持續穩定社會,再加上儒家學說的奴隸道德(順而不違)與道德利己主義和道德利權主義(以道德名義達到利己利權目的,利隱幽而長,神不知鬼不覺)之本性,符合帝王需要,故而尊孔尊儒,以之教化民眾。其實,儒家學說的這些道德本性注定要導致普遍腐敗,整個社會,因沒有真正的道德力量持久注入而形成一個熵增封閉系統,經歷幾代人時間,社會秩序必然越來越混亂,最終導致王朝覆滅,新舊換代。其實這些皇帝只看到儒家學說的表面現象,沒有看到儒家學說的內在本質,不但老百姓受害于儒家學說,帝王將相本身也受害于它。那些原本希望業萬世子孫的皇家貴族,最終都斷子絕孫,宗廟絕祀。他們的后代在改朝換代的戰爭中,被苦儒已久的暴民,以暴制暴,屠殺殆盡。
兼愛是上帝命令,沒有神教(儒家稱宗教)意識和精神難以理解;沒有超驗思維難以認知。非儒家由前人類之動物倫理繼承而來的趴在地上的心力眼光所能窺探其一斑。孟子所謂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過是抄襲墨子兼愛的余論——只要認真讀一讀《墨子》和《孟子》,誰都不能否認孟子稍有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都是抄襲墨子。而且,沒有上帝兼愛之道德律令及其權利平等意識(非攻),僅憑儒家血親倫理之推恩,想當然的幻想抵不過現實的殘酷無情。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這就是墨家的敢死精神,是“言必信,行必果”的道德信念。《墨經》19條:“任,士損己而益所為也。為身之所惡,以成人之所急?!币粋€國家和民族總有一批敢死的人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才是偉大而有希望的國家和民族。大家對比一下那些偉大的國家和民族,看看是不是這樣。難道世修降表,作為具有文化象征意義的第一文化家族,帶領民眾下跪,認賊為父才是民族大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