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不知春齋
說到山居煮茶,可真是滋味無窮呵。
煮茶都用紅泥小火爐和鑄鐵壺,先去小溪里汲來一陶罐山泉水,舀入鐵壺,約七分滿,然后起炭。木炭是已經(jīng)備好了的,貯放在炭斗里。炭斗里還備有炭夾、火箸和蒲扇。從爐灶里夾出燒紅的炭基,放在小火爐里,接著把木炭夾入火爐。此時卻不能著急,要耐心等著,大約五六分鐘,火苗就起來了。如果還嫌火小,可用蒲扇輕輕地扇,待得火爐里木炭通紅,將鐵壺坐上去,就可以著手備茶了。
圖丨芥子工房
茶梗要先用慢火焙過,又在石臼里搗爛,然后倒在納茶紙上,接著取茶囊,將茶葉納入囊中六七分滿,取一只潔凈小碗,將茶囊放入。回頭看看鐵壺,水已近二沸,松風(fēng)悅耳,熱氣蒸騰,提壺向小碗里沖水潤茶,然后將茶囊投人鐵壺,煮茶。
茶香隨著熱氣在茅舍里蔓延,待得鐵壺中聲音漸漸平靜,半蓋上壹蓋,使茶湯不要溢出來。大約煮二十分鐘,就可以出湯品飲了。
圖丨孫姐姐的茶
說起來慚愧,我過去飲茶對茶葉要求很高,是不飲帶梗茶的,更不用說煮茶梗解渴了。一日讀《朱子治家格言》,當(dāng)讀至“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器具質(zhì)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時,忽然心有所悟,深自懺悔。因思量道:天地孕育萬物,必然有各自的用處,也就是俗話說的“世上本無可棄之物”,只是我們暫時還沒有發(fā)現(xiàn)其用途而已。譬如茶梗,既然它能發(fā)茶芽、長茶葉,并且和茶葉一起采摘、制作,當(dāng)然也可以飲用,為什么不試一試呢?
圖丨孫姐姐的茶
于是汲泉煮水,滌器備茶,等到茶銚中隱隱透出茶香時,不禁驚呼:原來煮茶梗也能滿室生香!
后來到了山里,因為干活、坐禪、念佛的緣故,沒有時間做功夫品飲,就改用大碗沖瀹茶湯,不但便捷,也很解渴。后來發(fā)現(xiàn)用燒過的木炭煮茶很好,不但使茶湯滋味醇厚,而且能養(yǎng)胃,與禪修相得益彰,就開始煮茶了。住山的明印師是福建人,喜歡喝茶,這些年茶葉價格昂貴,他就從茶葉店里要了些茶梗來煮,發(fā)現(xiàn)滋味很好。從此煮茶梗就成為廣福茅棚的一項“專利”了,很受參訪者歡迎。
圖丨青簡
古語有云:“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山居簡易,煮茶梗不但便利,于修習(xí)道業(yè)也會有所幫助吧。
因為說到煮茶,忍不住多啰唆了幾句,碗里的茶湯都快要涼了呢。
圖丨寂萊
此時已是子夜時分,神思稍稍有些倦怠。爐膛里余燼未滅,幾案上一燈如豆,將我的身影長長地涂寫在身后的殘破土墻上,飄搖不定。茶湯在幽暗的燈光下呈現(xiàn)琥珀色,一碗落肚,倦意盡消,身體里頓時感到暖暖的。三碗飲罷,連后背也有陣陣暖意呢。不知什么時候,山月也探頭探腦地來到窗紙前,是來討碗茶喝的吧?山月?lián)u搖頭,搖落一窗竹影。
| 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分享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