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被提議擔任115師師長,卻因為某些原因選擇拒絕。
但若是他真的當上了師長,他肯定會在戰場上大放光彩,說不定元帥或者大將名單中會有他的名字。
但升任這么好的事,他為何會拒絕?
革命戰士
這個人正是滕代遠。
滕代遠出生在貧苦的家庭中,他們家地處偏遠山區,算得上與世隔絕。在他記事起,他就跟著父親過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他們一家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滕代遠經常跟著父親下地,而母親則是紡紗賣布。
一家人忙忙碌碌,生活過得還算溫馨。滕代遠從小便養成了艱苦耐勞的品質,父母在干活,他就幫忙打理家中勞務,照顧比自己還要小的弟弟妹妹。
父母看著懂事的滕代遠,十分欣慰。但他們不想自己的孩子一輩子活在山區,隨后便將孩子送到學堂,算是開開眼界。
滕代遠十分好學,他汲取著書中的知識,向往著大山外的生活。之后他考入師范學校,并順利畢業。
受革命思想的影響,畢業后滕代遠選擇離開家鄉,踏上革命的道路。
來到縣城之后,滕代遠立馬參加了當地的革命團體,與有志青年拉起革命的大旗。滕代遠在其中表現積極,參加建設家鄉的會議,談論革命內容,他還發表了許多有關革命的文章。
他經歷過落后帶來的貧苦,所以他想要拉自己的家鄉一把。由于其優異的表現,滕代遠成功加入我黨,繼續在我黨的指示下進行革命。
湘贛地區混亂不堪,滕代遠便領導農民革命,對抗軍閥的統治。但他們的實力還是弱小,軍閥大肆掃蕩,致使百姓們生活得苦不堪言。
為了尋找更好的出路,滕代遠跟隨黨機關轉移陣地,再次進行革命活動。
相比于那些直接加入紅軍的人來說,滕代遠算是加入過紅軍的前身,他還是紅五軍的創立者之一,可見其貢獻之大。
隨后他便跟隨紅五軍的軍長帶領隊伍在湘贛地區阻擊國民黨部隊,并給敵人造成多次打擊。
在此期間,滕代遠見證了紅一方面軍的建立,為紅軍的發展壯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可以說,在紅軍的歷史上,滕代遠是不可替代的骨干。
相比于帶兵打仗,滕代遠更喜歡做政工方面的工作。建立軍隊是根本,這樣才能保證革命的順利進行。
所以,他一直秉持著這個原則,在政工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
抗日戰爭爆發后,滕代遠跟隨115師奔赴華北抗日。在軍隊中,他依舊擔任的是政委的工作。在多次戰役中,作為政委他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令人贊嘆。
但可不要小看他,他在政工方面是一絕,但在指揮戰斗方面也是佼佼者,要不怎么會被彭老總提議擔任115師的師長呢?
115師師長的人選
來到華北抗日根據地后,受中央的指示,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大捷中作出重要貢獻,打消了日軍囂張的氣焰,并為八路軍抗日打開新的局面。
這次勝利振奮了士氣,更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平型關大捷之后,115師繼續在根據地游走,殲滅了無數敵人。
為了敵后戰場的安全,中央下令115師分成兩路,前往各地參加戰斗。
一部分前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掃清附近的日軍;另一隊則是留在敵后戰場,以備不時之需。
盡管被分兵,115師實力依舊不減,很快便在各地打出威名,令敵人聞風喪膽。而滕代遠便在其中一直擔任政委方面的工作,但由于其資歷高,許多人都聽他的。
不久之后,留在敵后戰場的這支隊伍就出現了大問題。
明面上這支隊伍應該由當地的山東縱隊指揮,但由于該支隊伍的師長比較厲害,許多人都信服,所以沒有人有意見。
但是師長離開后,這支隊伍的指揮成了問題。本意應該由山東縱隊的指揮員指揮,但任何部隊都有自己屬意的指揮員,如此一來便產生了矛盾。
中央只好尋找一位威望比較高的人暫代115師的師長,這個人還必須一同指揮山東縱隊。
于是徐向前臨危受命,擔任該師的師長,而陳光、羅榮桓二人擔任副師長。
但是這依舊沒能消除隊伍中的矛盾,為此他們多次召開會議,想要尋求解決辦法,最后都無疾而終。
徐向前、陳光、羅榮桓等人都被牽扯其中,無奈只好選出別的人來擔任師長一職,才能平息內部的矛盾。
為此彭老總便提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人,他便是滕代遠。
毛主席看到這份提議書后,也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想到滕代遠在自己身邊工作做的還不錯,之前還曾參與建立紅軍的全過程,毛主席對他是十分滿意。
但有一點,他認為滕代遠并不適合師長指揮官的工作,更加適合政委方面的工作。
不過既然彭老總提議,他還是要詢問滕代遠的意見。
當得知自己被提議當115師師長的時候,滕代遠是震驚的。他本以為自己與師長一類的職稱無緣,誰曾想,他距離師長竟只有一步之遙。
但在震驚之余,面對他人的詢問,滕代遠卻堅定地搖了搖頭。
眾人對此疑惑不已。
拒絕的理由
對于別人提議他當師長的建議,他十分感激。但他覺得自己不夠資格,這種資格不是資歷上的資格,而是經驗上的資格。
相比于指揮軍隊作戰,滕代遠覺得自己更適合軍隊的政工工作,在軍隊建設、思想等方面有經驗。
雖說他也曾上過戰場,但他認為在會議桌旁、在書桌旁更能大展抱負。
所以他拒絕了。而毛主席跟滕代遠想的是一樣的。
聽滕代遠這么一說,眾人也不強求。至于115師師長的職位,則由羅榮桓擔任。至于陳光,則被調任,如此一來,這件事才漸漸平息。
1942年,滕代遠被任命為參謀長,致力于抗日根據地的生產運動。滕代遠知道根據地的艱苦,他只能盡自己所能幫助根據地恢復生產,讓戰士們生活的更好。
為此他還號召大家自主生產,開展生產運動,保證軍隊的供給。
他將后方的生產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毛主席對此感到非常滿意。雖然沒有上戰場,但對于滕代遠來說,后方就是他的“戰場”!
由于一直是參謀長的工作,在解放戰爭期間,滕代遠被任命為鐵道兵團司令員,致力于鐵路建設。
上任之后,滕代遠立馬前去調查地區交通情況。調查后的資料令他眉頭緊皺。
由于多年戰亂,導致鐵路、橋梁被炸得粉碎,交通十分不便。滕代遠上手之后,立馬下令重修鐵路,走到哪里就修到哪里。
滕代遠作為鐵道團司令員,任何事都親自親為。看著手中的交通線路圖,他知道這次任務艱巨,一定要把全國的鐵路都打通。
解放軍在奮力作戰,連連解放多個城市,而滕代遠就跟在他們的后面,帶領著工人們將鐵路修起來。
令眾人沒想到的是,大約一年的時間,通往各地的鐵路基本通車,解放軍戰士們暢通無阻。
即便是這樣,滕代遠依舊奔波在兩條鐵軌之間,他要確保鐵路的安全。為了調查鐵路的運行情況,他一天坐了不下數十趟火車,將途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
之后他便跟大家一起探討相關問題。就這樣在眾人的努力下,鐵路建設發展的越來越快,無人不佩服他的能力。
鐵路建完了,滕代遠又開始修建大橋,令人稱贊不已的武漢長江大橋就是由滕代遠指揮建設的。
雖然他不懂橋梁的架構,但是他十分負責,不懂的就去詢問技術人員,直到自己弄懂為止。他時常叮囑工人們要細心,絕不能有絲毫的差錯,不然修建完畢后也是隱患。
在修建的過程中,滕代遠時常過來監工,查看使用原料的情況,確保從原料到修建過程不出錯。
耗時兩年的時間,這座大橋終于屹立在江河之上,成為了令人贊嘆不已的建筑。
若是師長會怎樣?
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滕代遠并沒有去參加,因為他知道自己并沒有被授銜。
但是他沒有生氣,軍銜是對那些在戰場上拼搏的戰士們的肯定,而那些四通八達的鐵路,屹立的大橋是對他的肯定。
他們奮斗在戰場上,而他是從戰場上轉入了經濟戰場上。這條路是他自己選的,也應該由他自己走下去。
現在想想,若是滕代遠接受了師長的話,那會是怎樣的場景?
首先,他肯定會在后方轉為陣前,也就是說他需要跟隨隊伍上戰場。
其次,他將帶領115師活躍在戰場上,他有指揮殺敵的經驗,肯定能夠干出一番大事業。
最后,他將在抗日戰場上熠熠生輝,也必然在解放戰爭中建功立業。
若是按照他成為師長后的功績,那元帥或者大將必然有他的一席之地。
不過,滕代遠選擇了拒絕,走上了另一條道路,他照樣在那條路上揮灑汗水,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成就。
他為人民服務,臨終前叮囑家人的只有“服務”二字,他用一生去踐行這二字。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后世永遠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