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去世了。
那個活得最肆意、最深情、最瀟灑的一代“言情女王”和“純愛代言人”,在家中了斷塵緣,如一片雪花飄然而去。
有人說,“一個時代落幕了”。
大眾所不知道的是,
瓊瑤在她最需要關愛和保護的幼年,正處戰亂,曾有幾次被日本人用槍指頭的經歷;后來兩個弟弟走散,爸媽曾帶她跳河輕生。
求學時期,因不夠優秀而自卑,極度敏感的她傾心寫作,因文筆好,被國文老師夸贊,后來就和國文老師談起戀愛。因此遭受到周圍人的各種羞辱謾罵,甚至逼到她去自殺。后來,她把這段往事寫進作品《窗外》,讓她一炮而紅。
20多歲時,她為了愛情義無反顧嫁給一無所有的渣男,那個男人酗酒、賭博、語言家暴凌辱她,最后逼著她帶著兒子離開。
后來,她堅持自己的愛情理想,與有家室的雜志主編平鑫濤談戀愛,被罵多年“知三當三”“小三鼻祖”,最后兩人白頭偕老度一生。
她的一生,都在踐行“愛”,宣傳“愛”,推崇“愛”。同時也一直深陷爭議漩渦。
她的一生起伏跌宕,同時活得瀟瀟灑灑。她也把自己的心事寫進了她的那些如詩歌詞中。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味瓊瑤那些為愛而唱的經典歌曲。
《當》
這首家喻戶曉的音樂,誰聽到它不為之感嘆?
1988年,瓊瑤為自己編劇的電視劇《還珠格格》創作了這首主題曲。劇中的青春愛情轟轟烈烈,這首歌詞更是驚天地、泣鬼神。
當山峰沒有棱角的時候
當河水不再流
當時間停住日夜不分
當天地萬物化為虛有
我還是不能和你分手
不能和你分手
你的溫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樣的愛情只會發生在影視劇和想象中,
可是愛情那電光火石、一拍即合、激情燃燒、欲仙欲死之情狀,又是多少人傾其一生從未有過的巔峰體驗?
為了讓這首歌曲體現出愛情的激情澎湃,最后選擇讓動力火車來演繹,于是動力火車只是用一天半的時間,就完成了錄制工作。
從此,一首幾代人為之傳唱的經典情歌從此誕生。
《雨蝶》
這首《雨蝶》是瓊瑤為《還珠格格》創作的片尾曲。
她以物擬人手法,把人當作蝴蝶,表現主人公像蝴蝶一樣不怕風雨、勇敢追愛。
哪怕在什么惡劣的環境,也要破繭成蝶;哪怕旅途多少苦和累,也會癡心不改。
歌詞火一樣滾燙,為愛執著的女子,哪怕“為郎消得人憔悴”,也無怨無悔去追求。
只因為相遇太美就算流干淚
傷到底心成灰 也無所謂
我破繭成蝶 愿和你雙飛
最怕你會一去不回
這樣熱辣滾燙的情歌,最后是由瓊瑤御用歌手李翊君完成的演唱。
有意思的是,李翊君一開始還有些掙扎,因為它是在原有《沙漠寂寞》歌曲上重新改詞的作品,由于先入為主的原因,李翊君對原有詞作更傾心。
《在水一方》
瓊瑤填詞的《在水一方》,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因為它出自《詩經·秦風·蒹葭》。
這首歌詞,脫離開瓊瑤慣常的激情熱烈,真摯含蓄、彌漫著如夢似幻的古典風韻。
綠草蒼蒼 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無奈前有險灘 道路又遠又長
我愿順流而下 找尋她的方向
卻見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這首歌有兩個版本,先是作為1975年電影《在水一方》同名主題歌,由高凌風、江蕾演唱。在1988年,瓊瑤又推出《在水一方》的電視劇版本,這首歌改由李碧華演唱,成為電視劇的插曲。
借由電視劇《在水一方》的熱播,歌曲紅透大江南北。
《青青河邊草》
《青青河邊草》這首歌,是1992年由馬景濤和岳翎主演的42集瓊瑤電視劇《青青河邊草》片頭曲。
這首歌詞瓊瑤采用了古典文學中的比興手法來創作,以“草”興“情”,讓這首歌更有形象的韻味和感染力。
左元宏的作曲,更增加了作品的韻致,他將臺灣傳統歌謠的元素以及中國傳統的五聲音階加入其中,旋律低回婉轉,千回百折,韻味十足。
高勝美的演唱,讓本就優秀的詞錦上添花,隨著同名電視劇收視率的節節攀高,這首歌曲傳唱度也達到婦孺皆知的傳唱度。
《情深深雨蒙蒙》
瓊瑤在《還珠格格》改編影視劇獲得成功之后,將其原著小說《煙雨蒙蒙》同樣改編成電視劇《情深深雨蒙蒙》上映,電視劇的同名主題歌隨之誕生。
這首歌詞,概括了電視劇的的整個劇情線索。初見時的你儂我儂,小鹿亂撞;熱戀時的“我的眼里只有你”;經歷世事之后,分別時的淚眼相望。愛情的諸多體驗,一曲道盡。
“早知道,如此匆匆,又何必,和你相逢。”在這場愛情游戲里,本以為可以收放自如,卻不知早已泥足深陷。
純愛代言人瓊瑤,早把愛情這件事看得通透,沒有誰可以游戲自己的心。
《月朦朧鳥朦朧》
《月朦朧鳥朦朧》這首歌,是由瓊瑤、喬野編劇,陳耀圻執導,林青霞、秦祥林等主演的愛情電影《月朦朧鳥朦朧》主題曲。
電影劇情現在我已模糊,但這首歌卻傳唱了下來。至今已有鳳飛飛、蔡幸娟、許茹蕓等多個版本的翻唱。
這首歌詞很有意思,她沒有刻意與電影劇情去強行捆綁,而是演繹出了一種詩意情境,哪怕單獨欣賞也完全成立。
這首作品,詞詩意,曲空靈,它不會局限在某個時空和劇情,反而成為了一首穿越時光的經典。
《我是一片云》
《我是一片云》這首歌,是由瓊瑤、張永祥編劇,陳鴻烈執導,林青霞、秦漢等主演的愛情電影主題曲。該片于1977年2月20日在中國臺灣上映。
這首歌寫作于1976年,這一年,是瓊瑤較為心平氣和的一年,生活中的矛盾開始理順,她的寫作似乎也變得輕松,文筆似乎也更為瀟灑自如,游刃有余。
這首詞作與《青青河邊草》類似,以物喻人,充滿古典氣韻。歌曲透露出的悠然,亦體現出瓊瑤當時心境。
那時她剛認識平鑫濤不久,她說:他是我的出版人,也是我的經紀人,他是我的讀者,也是我的評審,他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板,他是我小說的支持者,也是我夢想的實現者。
《婉君》
1990年, 劉立立執導的瓊瑤電視劇《婉君》搬上銀幕,一經播出,即引起轟動 ,同名主題曲《婉君》也隨之家喻戶曉。
同樣,這首歌的歌詞亦根據劇情而作,一首歌就將小婉君的一生悉數唱盡。
瓊瑤的歌詞充滿了對夏婉君命運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歌詞中“一個女孩名叫婉君,她的故事耐人追尋”、“千般恩愛集于一身”等,這些歌詞不僅反映了夏婉君的命運多舛,也讓觀眾對她產生了同情和共鳴。
這種以歌詞講故事的方式,瞬間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也讓這首歌傳唱至今。?
《梅花三弄》
有誰還記得姜育恒演唱的這首經典呢?
《梅花三弄》是電視劇《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的片頭曲,由瓊瑤作詞,陳志遠譜曲編曲,姜育恒演唱。
歌詞中“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描繪了梅花開放的三個階段,也象征著愛情中的起伏波折。
這首歌凄婉哀涼,有種斷人腸的感覺,正是這種悲涼的曲風,加上動人的故事,使得這首歌瞬間風靡全國,而這首歌也成了姜育恒一生的代表作。
盡管過去經年,但一直被頻頻翻唱成各種風格版本。在2023-2024浙江衛視跨年晚會中,姜育恒、劉宇合作演唱了《梅花三弄》。
《一簾幽夢》
把《一簾幽夢》放在最后,只想好好告慰詞曲作者。
12月3日,“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也就是《一簾幽夢》曲作者去世,享年81歲。
12月4日,臺灣著名作家瓊瑤,《一簾幽夢》詞作者在家中離世,享年86歲。
“我有一簾幽夢,不知與誰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訴無人能懂……”這是瓊瑤唯一一首欲說還休的作品。
劉家昌的旋律優美婉轉,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彌漫其中。而瓊瑤的歌詞則充滿了深情與哀怨,兩者相得益彰,共同編織出了一個意境朦朧的世界,就像他們人生終點的一串省略號。
“窗外更深露重 今夜落花成塚;春來春去俱無蹤 徒留一簾幽夢”。雖然他們走了,但他們留下來的經典作品,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成為永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