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寺汝窯博物館建在河南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附近,于2017年10月19日正式開館,千余件在此發掘出土的文物集中展出,其中有20余種汝瓷器型為傳世汝瓷中未見的,屬第一次公開露面。
從1987年以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現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清涼寺汝窯遺址進行了14次發掘。
發現窯爐、釉作坊、過濾池等燒造設施,并出土大量汝窯瓷器標本,許多器型都是傳世汝瓷中所未見的;汝窯文獻記載多,但傳世實物少,考古發掘能為研究者提供更豐富全面的信息。
汝窯遺址發掘出土的大多是殘次品,但信息量遠遠大于汝瓷傳世品,傳世汝瓷只有20種器型,汝窯博物館的陳列品至少有40種,其中一半是公眾從未見過的,文化內涵也更豐富。
汝官窯種類既有碗、盤等日常生活用器,又有尊、瓶等藝術陳設器等。
造型莊重大方,胎質細膩致密,胎色灰中略帶黃色,俗稱“香灰胎”,釉面開有細密的本色紋片,制作工藝精湛,是當時青釉瓷器的代表作品。
汝窯瓷器是以釉色取勝的。汝窯瓷器最主要的特點是,器物釉面呈現出的純正而淡雅的天青色,體現了道家的清靜無為的思想和宋代上流社會的審美時尚。
汝窯是北宋五大名窯之一,南宋前期九華人葉寘的《坦齋筆衡》“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燒青瓷,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江南則處州龍泉窯,質頗粗厚。
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日官窯”的記載。葉寘講的“汝窯為魁”無疑是指北宋后期前段汝官窯。而被后世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的“汝、官、哥、鈞、定”,亦將汝窯排在首位。
汝官窯燒造區出土的大量瓷器中,除包含以上所有傳世品外,還出土不少在傳世品中不曾見到的器形。如出土量較大的有套盒,荷花口平底盤、盞等,同出土的還有缽、罐、盂等,工藝品鳥首,龍形器和仿早期青銅器的方壺,圓壺等等。
有幾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傳世品中與發掘所獲得的大量器物標本有所區別。
其一,清涼寺汝官窯出土的所有器物開片絕大多數細密,開片好者罕見。釉色粉青者極少。
其二,清涼寺汝官窯出土的洗類器中圈足洗占相對多數,胎質較傳世品薄。器形的大小差異較明顯,盡管如此,絕大多數采用五個支釘藝,并且五個支釘往往緊貼于圈足內側四周,這些皆與上海博物館藏傳世品中的4件和英國達維德基金會的1件留足洗工藝有所不同。
其三,北京故宮博物院院藏的1件粉青平底深腹洗和三足洗其造型工藝也有別于清涼寺窯址出土的深腹平底洗、三足洗。
其四,目前所知,傳世的無紋汝窯器,只有臺北故宮博物院的1件“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這些問題值得研究者關注。
下圖是寶豐清涼寺汝瓷博物館部分汝瓷展品,很多造型是大家都沒有見過的,足見汝瓷燒制器型豐富,技藝高超。
其實,北宋以來,汝窯青瓷工藝迅速傳播,先后有臨汝窯、魯山窯、寶豐窯、郟城窯等窯口及黃河以北的焦作窯、鶴壁窯、安陽窯均燒造青瓷,形成了一個汝窯系。
汝窯瓷器實際上有四類:
一是僅燒造了20年的汝官窯,
二是宋其它時期民汝窯中生產的貢瓷,
三是民汝窯為老百姓生產的民瓷,
四是歷代仿官汝窯。
各位藏友不要搞混哈。
這些民汝精品應該是在汝官窯之外的時期燒制的,汝官窯時期生產的汝窯瓷器,因為全部供給朝廷,則沒有必要做標記。
民汝窯的情況非常復雜,既有被官府挑剩下來的汝窯,也有專門為老百姓生產的汝窯,還有臨汝窯等其他窯口燒的汝窯系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