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歷史存在很多的謎團,這些謎團往往經過歲月的掩埋,最終讓后世的人感到嘆惋。比如本來,抗戰時期,日偽特務烏梅二號的真實身份,其實就一度是一個未解之謎。但是因為一個偶然因素,烏梅二號的真實身份才被發現。
1、神秘的烏梅二號
早在甲午戰爭之前,日本為了侵吞龐大的中國,就在中國境內秘密建立了范圍龐大的間諜網。甚至很多這一時期搜集到的情報,一直在抗日戰爭時期,還被日本軍方使用。從這不難看出日本間諜對我國的危害性。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這一年11月28日,日本間諜、代號“烏梅”的,也被民國的相關部門發現并逮捕。
但是就在1939年的時候,日偽特務烏梅二號突然出現,并繼續搜集抗戰后方的一些情報給日本:當時民國失去制空權,而近現代戰爭的本質其實就是工業的消耗。所以日寇為了盡快逼迫民國方面就范,在正面戰場進攻的同時,還利用制空權優勢對抗戰后方的軍事工業進行轟炸。
當然日本人對抗戰后方的情況處于人生地不熟的狀態。這就需要間諜給日本人提供轟炸坐標,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后炸。而烏梅和烏梅二號的主要工作就是為日本人提供轟炸目標和轟炸坐標導向。在烏梅二號的影響下,日本對當時民國后方的軍事工業造成巨大破壞。而抗戰期間和抗戰結束以后,包括新中國成立以后,相關部門也都積極搜尋烏梅二號的線索和下落,但始終沒能找到關于烏梅二號有用的線索。
所以久而久之,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關于烏梅二號的下落,很多人認為這或許是永久的懸案了。
2、墳墓里的發現
1986年,一個叫馮秀英人準備給自己的外祖父母遷墳。在外祖父母的墳墓里發現了一個鐵盒子。馮秀英好奇心于是起來了:這鐵盒子里莫非裝的什么寶物?于是馮秀英把鐵盒子拿回家打開,結果發現鐵盒子里只有一個日記本,一張舊報紙以及一個奇怪的東西之外,再沒別的了。
馮秀英對于舊報紙和日記有了興趣。
于是馮秀英打開日記,想看看是不是記載了外祖父母的生平。結果馮秀英大失所望:日記里壓根沒有關于外祖父母的生平記載,反而是一些奇怪的數字和字母。
而報紙的內容則是1937年11月28日的《西安日報》。里面的內容有日本間諜烏梅被捕。同時配有照片。
馮秀英之所以注意到這個細節是因為,烏梅的照片很像自己的外婆。
馮秀英于是有了一個不好的猜想:該不會自己的外婆就是女特務烏梅?不過馮秀英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自己的外婆是病死的,肯定是外公覺得這烏梅像自己的外婆,而且外婆沒有照片留下來,所以才讓這張報紙陪葬。
3、烏梅二號揭秘
之后很長時間里,馮秀英也有過糾結于烏梅和外婆關系的情況,但因為缺乏實質性證據,所以這件事也一直沒能弄出個結果。
轉眼間到了21世紀,事情出現了轉機。
馮秀英的女兒小學,在歌劇團上班。這天小雪無意中看到了馮秀英從外祖父母墳墓里拿出來的日記本,在歌劇團工作的小雪發現,日記本里的數字,其實是樂譜,而且曲子還挺動聽。所以,小雪在工作單位,也經常哼唱這些曲子。
不曾想,歌劇團的領導聽到曲子以后,怒斥她唱一些腐朽的內容,并指出這些曲子是舊社會那會兒,窯子里的人才唱的,小雪怎么能唱這些曲子?同時領導還拿出相關資料給小雪看,小雪一看曲子配的歌詞,才意識到領導發怒并非沒有依據。
小雪于是回家跟馮秀英提到此事。
馮秀英于是讓女兒搜集關于歌詞的資料,而后匹配日記上收錄曲子的日子,以及抗戰時期西安被日軍軍機轟炸的記錄,通過一比對,終于發現了真相。
比如大華紗廠被日軍轟炸的當天,日記里收錄的曲子,里面有花布這樣的詞匯。
換句話說,馮秀英的外祖母就是烏梅,而一直沒被找到的烏梅二號,其實就是馮秀英的外公!
一樁本來該是無頭案子的歷史懸案,就這樣無意中被解開!
之后的馮秀英母女,開始陷入負罪感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