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幼兒園要不要識字這件事,家長們也是吵翻了天。
有家長說:“我家娃大班已經識字3000+,可以自主閱讀了。”
也有家長說:“別著急,我家孩子上小學期連名字都不認識,現在也是年級前十。”
帶娃的節奏總是不自覺的被外界所改變。
別人家的孩子學了,我家的也得學。
別人家的孩子比我們家還差,我家娃不是最差那一個就放心了。
我家娃學不學,和娃一點關系沒有,全看別人家娃學不學。
是的,沒有自己成長節奏的孩子真的容易被耽誤。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討論孩子識字這個話題。
1、孩子應該什么時候識字?
2、孩子識字怎么引導?
什么時候開始識字?
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寫到:“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事件的過程。”
在識字這件事情上,我理解成:“什么時候識字孩子會告訴我們。”
等孩子做好準備,她就會給到我們信號。
1、開始對字有了概念;
2、看到繪本上/招牌上的字,會來問,媽媽這是什么字,這是什么意思。
一般孩子的識字敏感期會在4-7歲之間出現,有些孩子早一點,有些孩子晚一點。
家長多觀察、多了解孩子是否給出識字信號,而不是別人幾歲開始識字了,我們就幾歲開始識字。
也不要抗拒孩子早識字,如果孩子出現了識字敏感期,那么記得順勢而為。
好比吃飯,有些孩子能吃兩碗,有些孩子一碗就夠了,一切孩子都會給出答案。
孩子識字怎么引導?
我家娃是在中班下學期的時候開始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出門看到店鋪招牌就開始問:“媽媽,那個是不是中字。”
那段時間,孩子對識字很著迷。
我發現,識字敏感期的孩子不用刻意教。
做好這三件事,孩子學得又快,記得又牢,過程還開開心心的。
第一件事:多閱讀
為了識字而識字,那就是認識很多字的“文盲”。
識字和閱讀分不開,或者說我們識字很大的一部分目的是為了閱讀。
為了孩子上學后能看懂書本,為了考試能讀懂考試題目……
孩子識字不僅要記住這個字長啥樣,讀什么,更要記住字的含義,怎么理解運用。
識字多≠閱讀多,但閱讀多的孩子識字量一定不會太差。
閱讀不光是識字,更是理解內容。
對于低幼兒童學語言、識字,我非常不建議采用死記硬背,灌輸式,脫離語境的學習方式。
識字敏感期的孩子,非常建議家長帶著孩子指讀。
指讀就是在閱讀繪本時,一邊指向這個字,一邊讀,或者指著對應的圖片。
指讀可以讓孩子心、眼、口三合一,邊讀邊識字,效率特別高。
手指的加入,會讓孩子閱讀是更專注。
還能幫助孩子養成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一頁一頁地閱讀習慣。
0-3歲不建議給孩子進行指讀,這個時候以激發閱讀興趣,看圖片為主,在還沒有建立閱讀興趣前就追求識字,是舍本逐末了。
4-7歲后,在孩子敏感期到來后,親子閱讀時加入指讀。
可以有效幫助孩子增加識字量和提高閱讀能力。
第二件事:多運用
就是在生活中,在情境中,在語境中多認字。
字不僅是學習中要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
比如:超市的貨品品名,路邊店鋪的招牌,玩具的使用說明書,動畫片的名稱……
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去商場玩耍,一些偶然的場景,把字和實物聯系起來。
水池旁邊寫的:“小心落水。”
草地旁邊寫著:“別踩我,我怕疼。”
運用對比,讓識字更有趣味性,比如“上”、“下”,上下樓樓梯請注意安全。
運用類比,一個字可能會出現在不同的場所,比如水果,水杯,加深孩子的記憶。
孩子不僅不抗拒,還容易記住。
因為親自經歷過的事情總是記憶更深刻。
第三件事:不斷重復
識字不是一天就能有成果的,任何學習都需要時間,需要過程。
不管是閱讀,還是生活中接觸字,都是要讓孩子不斷的和這些字來接觸。
從而認識這個字,明白字的含義和用法。
根據國家出版局抽樣統計,漢字中最常用字560個,常用字807個,次常用字1033個。三者合計2400個,占一般書刊用字的99%,所以小學生如果認識2400個常用字就能閱讀一般書刊。
咱們的孩子只要掌握500個左右最常用字,一般的繪本都能自主閱讀。
一年365天,哪怕1天認識1個字,上小學都不慌不忙了。
幼小啟蒙階段,我不建議帶孩子拿著一本識字書一板一眼的去學,這種更適合孩子有一定漢字基礎后,進行更深層次字詞字義的學習。
在閱讀中自然而然的學習,從字到詞,到句子再到段落。
然后把認識的字、詞用到生活中,把書本上的字和生活中的字結合起來。
孩子記起來又快又好,不會學了這個又忘了那個。
識字方法多種多樣。
玩識字游戲、聽漢字故事、親子閱讀指讀識字、生活中場景化識字……
每個孩子適合的學習方式不同,不管采用哪種方式,識字應該是有趣的,孩子不是被迫的。
不要用不恰當的方式過早的磨滅孩子的學習興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