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南北方》刊題:顧青蛟
《書畫南北方》總編:陳太明
主編:陳太明
《書畫南北方》“仁空視點”
開欄詞
《書畫南北方》的忠實讀者們:
在《藝周刊》的鼎力支持和指導下,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參與,本網絡欄目已經度過了九個年頭。九年間,數以千計的書畫家朋友在此平臺得到了展示與交流,被眾多的網友稱為藝術界的“網紅”平臺,地方政府也多次在網絡上給予平臺較高的評價。《書畫南北方》已經成為書畫家與企業家及廣大網友最喜愛的欄目了。
為了將平臺打造成為極具個性特色、具有一定的前衛性的交流合作平臺,在《書畫南方》即將開刊十周年之際,推出一檔全新的欄目《仁空視點》,本欄目每期刊出仁空先生以其個人的獨特視角開評畫家們的一幅作品。仁者見仁,此欄目只代表仁空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一起探討、交流,讓我們為《書畫南北方》這個網絡平臺能夠更具時代特色,不斷注入新的文化內涵而共同努力!
——編者
二O二四年十一月八日
I 仁空視點I
夏曉云作品《江南晨霧》賞析
國畫《江南晨霧》作者:夏曉云
在無錫繪畫界夏曉云的名字并不陌生,我與曉云先生嚴格地說只是在第一回見面的時候已經就好像是很熟悉他的樣子了,這不,第二回見到他是扎下心來看了他的畫展,算是真的對曉云先生全方位的認知了一回。都說但凡聰明的人都會幽默的,曉云先生的幽默有時侯是冷的,有時候又是熱烈的,冷的時候總會讓人在心底里開心,熱的時候又會讓你捧腹開懷大笑。
從他眾多的水彩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又是一個熱愛自然生活細致入微的人,你隨便欣賞他的一幅畫,那畫里總會有好多說不完的故事,歷史的,自然的,時代變遷的,人間煙火的,尤其是他對那些在中國科學與文化進步與發展的歷程中有著特別貢獻的歷代名人表現的系列作品中,不僅傾注了真摯的情感,更重要的是用水彩畫這一特殊畫種記載了歷史,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從這個角度來看,意義是非同尋常的。難怪有著名作家評說他的名字就涵括了自然之美“夏曉云”。我十分認同,天成妙得。
國畫《江南晨霧》局部
他畫水彩,玩水粉,弄水墨,他筆下的水墨《馬》系列,深動傳神,頗有物我兩忘之妙處,雖不能說曉云先生在行內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是在水彩畫創作這個行當中還是叫得響的.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他的水彩畫作《中國遠望號航天側量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今天有幸第二次見曉云先生就能較為全面的欣賞到了他的眾多代表作,展廳里的一幅《江南晨霧》的水彩畫,給我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畫江南,寫水鄉,不泛其數,可他的這幅水鄉,卻以《霧》的自然景致出現在觀眾面前。從他整個畫面僅僅一種藍色的運用,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能把水與彩,情與境的運用與融合之高手!是自然的,也是他的心性,可謂:遷想妙得,天成畫卷。
國畫《江南晨霧》局部
畫作通過對水鄉晨霧的細膩描繪,營造出了一種朦朧、縹緲的意境,高超的技法情感表達打破了世間的紛擾喧囂而送還給了人們內心的平靜與安寧,極具深度的哲學思想,透過此作可以讓人感受到水鄉是夢幻的,神奇莫測的,恰好又表達了一種花到半開最好看之美,那水,那霧,那船,與天地共融,奇幻共一色……
畫面用水份的把控來進行虛實對比,晨霧中的船兒,水,清馨的晨霧似乎又讓人在觀畫時嗅到了一絲絲江南的霧氣,清新,淡雅。不難看出作者在此作中蘊含著對江南水鄉的深深眷戀和熱愛之情,通過對江南晨霧這一典型場景的描繪,勾起了人們對江南的美好回憶和向往,引發了觀眾的情感共鳴,也許,這又是好多人的夢里故鄉。回去的,回不去的,一份思念,一份存留,盡在《江南晨霧》里……
夏曉云,江蘇江陰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水彩(粉)畫藝委會委員,無錫市美術家協會水彩(粉畫)藝委會副主任, 江陰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曾任江陰市書畫院院長。
作品參加國內外美展并獲獎,多次舉辦個人畫展,2022年水彩畫《遠望號航天測量船》被中國軍事博物館館收藏,出版《水色無邊——夏曉云水彩畫作品集》《江陰市書畫院作品集——夏曉云卷》。
夏曉云作品欣賞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夏曉云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