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套開啟“追人模式”的律師函郵寄系統引發行業及媒體關注。
這套名為“函必達”的系統,以尋找債務人有效地址為核心,精準找人,大幅提升律師函達到率及催收效率,由此展開不良資產市場的一片新藍海。
核心:地址追人
推出函必達系統的武漢智品堂創立者余紅波,為《資產洞見》講述了這一系統的誕生過程。
余紅波先生介紹說,武漢智品堂前身為律所,以提供中小企業法律服務為主。2016年,公司轉型從事金融法律服務。其時,金融環境較好,業務內容也較豐富,公司以訴訟方式介入個貸不良領域。
2018年,一家頭部消金公司拿來一個包含8000件案例的資產包,其中不良個貸金額多在3000~5000元,逾期1年以上。由于金額太小,采取訴訟方式無利可圖。
那么,像這樣的不良資產包,如何處理?
當時余紅波并沒有清晰的解決思路,只有一邊探索著做,一邊總結,一邊調整。最終8000件處理完畢,只維持了經營成本。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清理資產包的基本模式被提煉出來,即發律師函+調解。
隨著案件處理效率大大提升,至2019年7月,公司單月處理案件達到了30萬件。
直到這個時候,余紅波對于模式的理解仍然是模糊的,因為做同樣事情的律所、機構不在少數,但是,為什么自己公司的效率卻要高得多呢?
直到2021年底,余紅波終于想明白了——在這一實踐過程中,最重要的還不是發律師函+調解模式本身,而是在運行這一模式當中,自己公司在地址找人方面的能力強。地址找人,才是這一模式的真正核心。
道理很簡單,因為作為逾期不良個貸,最大的問題就是找不到人。金融機構拿在手中的地址常常是不全的地址、錯誤的地址、失效的地址……不僅地址有問題,99%的電話還是失聯電話,打不通。這就是金融機構、律所、催收機構等等,無法完成有效催收的原因,是真正的行業痛點。
由此,余紅波整理自己的基礎,由技術、數據部門以地址找人為核心,自主研發完成了國內第一套全自動律師函發函管理系統(目前為兩條全自動生產線),即函必達。
智品堂是這么自我介紹的——
國內第一家專注于地址數據生態應用研究的專業機構; 研究院旨在深入推動地址相關的原創性研究,探討地址數據元素,地址數據組分,地址數據模型和地址找人數據分析; 開展地址信息標準化工作,建立地址信息數據模型; 通過科技賦能地址,孵化相應產品,實現地址精準找人,為法院、政務機構、金融機構等其他發函機構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地址找人+一鍵發函,通過這一模式,余紅波的函必達連續6年穩居中國郵政律師函發函規模第一,累計發送執行裁定書、民事裁定書、律師函等函件近1000萬份,合作各類銀行、消費金融等客戶超過100家。2022年,函必達完成6000萬元催收,在100多家合作單位的委外合作處置公司中,排名第一。
余紅波表示,函必達地址找人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金融機構及政府公開數據,來源合法。通常行業的法律文書簽收率只有20%~30%,而函必達由于把地址的有效性提高到85%以上、簽收率因此提高到75%以上,有效簽收40%~50%,即實際催收效率提升4、5倍。
打通最后一公里
打開智品堂官網,可以看到一系列相關的專利、模型等技術研發,如不良資產客戶分類識別系統軟件、逾期客戶還款能力評分模型、預測回款模型、逾期客戶地址標準化模型、第二聯系人選擇模型等。
簡言之,通過各種模型驗證,找到一個失聯客戶真正的有效地址,通過算法,在最可能回款的時間點前,把法律文書送達債務人手中形成施壓,實現債務回收,這一流程大體就是函必達的工作過程。
要實現這一流程,還需要線下的有效配合。
據余紅波介紹,在2018年12月,智品堂的合作還是中通與中國郵政兩家。從2019年7月1日開始,變成和中國郵政獨家合作。
中國郵政有中國郵政的優點——如同毛細血管的超強覆蓋力,深入全國各地,包括各個自然村的村委會。
智品堂與中國郵政的合作,也非一般意義的快遞客戶合作,而是長期戰略合作。
因為函必達所發的郵件,屬于非正常函件,是“問題件”,屬于不準確傳達,簽收率低,且有各種問題。因此,就送達而言,是一種定制化送達。函必達還需要跟蹤函件,通過與快遞員配合,解決最后一公里有效送達的問題。
這本身是一個需要磨合的過程。
然而,隨著磨合以及送達模式的成功,加之函件獨有的特色,業務量又大,函必達也成了武漢當地郵政系統的特色項目,得到了郵政系統的高度重視。
余紅波表示,很多人會有一個想當然的誤區,以為發律師函是一個簡單業務,實際上它不僅不簡單,且應用場景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首先,隨著個貸不良處置的逐步開放,個貸不良市場正處于全面市場化的階段,這一過程提供了天量的市場存量。不僅如此,我國正處于有抵押貸款向個人信用貸款轉型的階段,金融市場的深化帶來是增量市場的再提升。所以,不良個貸市場大有可為。
而地址找人技術的應用,目前也僅僅是開始,其應用場景,可以從貸后向貸前延伸,也可以在銀行、保險、互聯網、汽車、法院、律所、調解中心、催收公司等多行業、多領域開展,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
2024年10月1日,智品堂已經拿到數據資產登記證書,正式成為了“數商”。函必達為自身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也為不良資產市場新藍海推開了一扇門。
值班編委:李紅梅
編輯:韓澗明
審讀:戴士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