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期間,四野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天涯海角,三大戰役打了兩個,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不少在四野當過縱隊司令的將領都被授予了上將或中將軍銜,比如一縱司令李天佑、二縱司令劉震和三縱司令韓先楚就都是上將。
但有兩個人卻是例外,他們雖然也在四野擔任了縱隊司令,但職務卻越打越低,最終僅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那么這兩個人分別是誰呢?他們就是曾經擔任過四野三縱司令員的曾克林和八縱司令員段蘇權。
我們先說曾克林。曾克林是江西興國人,16歲加入紅軍隊伍,參加過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曾克林擔任過冀東軍分區參謀長和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等職,大授銜的時候,那些在抗戰時期在大軍區擔任過軍分區司令員的將領大都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抗戰勝利后,曾克林率領兩個團不足3000人的部隊開赴東北。他一路擴兵,等到沈陽的時候已經擁有了近十萬之眾,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將部隊規模擴大了數十倍。要知道當時一個兵團也不過這點人馬,如果僅從統兵數量上來看,此時的曾克林已經和兵團司令沒有多大區別了。
如果照此發展下去,大授銜的時候,曾克林至少也是個中將。但可惜的是,隨著解放戰爭的不斷進行,曾克林的職務越打越低,先后數次被降職,從東北民主聯軍三縱司令員一路降到空軍混成旅旅長。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曾克林打仗中規中矩,魄力稍顯不足,因此他的縱隊司令員一職最終被自己的副手韓先楚取代。大授銜的時候,如果僅從當時的職務上來講,曾克林很可能和將星無緣,但考慮到他在我軍挺進東北初期所做的貢獻,最終授予了他少將軍銜。
說過曾克林,我們再看段蘇權。段蘇權是湖南茶陵人,16歲加入紅軍隊伍,擔任過黔東獨立師的政委。紅軍時期的師政委,大授銜時至少也是個中將。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段蘇權在察冀軍區平北軍分區任職,擔任過政治部主任和司令員。
解放戰爭期間,段蘇權先是擔任冀熱察軍區司令員,1948年取代黃永勝出任東北野戰軍第8縱隊司令員。不久后錦州戰役爆發,段蘇權在這次戰役中表現不佳,受到了時任東野參謀長的劉亞樓嚴厲批評,并被降了職,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授銜。
錦州戰役打響后,為了防止國軍通過空運的方式對范漢杰進行增援,劉亞樓電令段蘇權的8縱對機場進行炮火封鎖。當時錦州有兩個機場,一個正在使用,一個已經廢棄。正在使用的那個機場距8縱較遠,距9縱很近。廢棄的那個機場距8縱卻很近。
段蘇權接到命令后回電詢問封鎖哪個機場,劉亞樓大怒:兩個機場,一個能用,一個不能用,封鎖哪個還用請示?你們是吃草的還是吃飯的?由于延誤了時機,國軍通過機場空運了兩個團的兵力進錦州。
對錦州的總攻開始后,段蘇權又犯了一個錯誤,八縱在攻克小紫金山陣地后,由于大意被敵人一個反沖鋒奪了回去。段蘇權沒有及時將這一情況上報野戰軍總部,雖然八縱不久后又奪回了陣地,但段蘇權還是因此受到了處分,戰后被降為東北軍區作戰處處長。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段蘇權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段蘇權將軍病逝,享年78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