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開國上將一共有57人。這57名上將當中,蕭克和都周士第是元帥的資歷,最終卻連大將都沒評上,這是為何呢?
我們先說蕭克。蕭克的資歷很老,畢業于黃埔四期,北伐時曾在葉挺手下擔任連長并參加了南昌起義。再看職務,紅軍時期蕭克擔任過紅六軍團的軍團長和紅二方面的副總指揮;這個職務足以授大將,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王樹聲就是很好的例子。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蕭克出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這個職務可以評元帥,115師的副師長聶榮臻和120師的副師長徐向前大授銜時都是元帥。從蕭克的資歷和職務來看,他是元帥的起點,但為何最終連大將都沒能評上呢?
主要的原因是紅二六軍團和紅四會師后,蕭克“偏聽偏信”,站在了張國燾一邊,并說了一些過激的話,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朱老總得知后,連夜趕到甘孜,向蕭克說明了“南下”和“北上”之爭的原委,這才使蕭克改變了態度,他后來曾回憶說自己在甘孜會師時犯了“嚴重錯誤”,指的就是這件事。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蕭克雖然出任了八路軍120師副師長,但始終沒能獨當一面,因此戰功不顯。抗戰勝利后,他長期擔任軍校副校長,直到解放戰爭末期才出任四野參謀長。甘孜會師時犯了“嚴重錯誤”,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均沒有太大的戰功,解放戰爭中職務又偏低,這些因素加起來就導致了蕭克最終和大將失之交臂。
說過蕭克再看周士第。周士第的資歷比蕭克還老,他畢業于黃埔一期,擔任過孫中山大元帥府鐵甲車隊的隊長。北伐期間曾在葉挺獨立團擔任第一營營長。南昌起義爆發時,周士第是25師師長。后來的開國大將粟裕和許光達在南昌起義時還僅是班、排級干部,林元帥當時也只不過是一個連長。
說過資歷,再看職務,紅軍時期周士第的最高職務是紅二方面軍的參謀長;抗戰時期他是八路軍120師的參謀長和晉綏軍區副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他的最高職務是第18兵團司令員。至于戰功,周士第更是沒得說,不論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他都參加過許多重要的戰役和戰斗,立下了無數戰功。
不論資歷、職務還是戰功,周士第都夠得上大將的標準,那么他為何最終僅被授予上將軍銜呢?主要原因是南昌起義部隊在潮汕戰敗后,周士第離開部隊去香港向李立三匯報情報時生了一場大病,不得不前往南洋求醫,由此和組織上失去聯系長達四年之久。這段經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授銜,否則的話十大將中當有他的一席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